APP下载

医教结合背景下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实践初探

2020-12-16邵毅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8期
关键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

邵毅

摘  要:学前融合教育是指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儿童共同接受保育和教育,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特殊儿童回归并融入社会。随着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的人数逐年增加,笔者所在幼儿园与医师、康复师、特殊教育教师携手,从“组建融合教育共同体、建立医教协同的评估系统、开展医教一体的个别化教育、搭建共同成长的学习平台”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在医教结合背景下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医教结合;融合教育;学前融合教育;特殊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8-0008-02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ractice of Pre-school Integration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edical Education

SHAO Yi  (Mawei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Fu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 Pre-school integrated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admiss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to ordinary kindergartens and the joint care and education of ordinary children,the ultimat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return special children and integrate into societ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special children entering the general kindergarten year by year,the author's kindergarten,together with doctors,rehabilitation teachers and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discusses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implementing pre-school integrated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rom four aspects :" setting up a community of integrated education,setting up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medical and educational cooperation,developing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of medical and educational integration,and building a learning platform for common growth ".

【Keywords】: Medical-education combination;Integrated education;Preschool integrated education;Special children

近年來,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世界范围内,提倡学前融合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成为特殊儿童教育的新主流,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是为了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最终融入社会。幼儿园阶段正是儿童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为帮助特殊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笔者所在幼儿园尝试开展医教结合下的融合教育。

1.组建融合教育共同体

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帮助。笔者所在幼儿园成立了一支由医师、康复师、特教教师、普教教师组成的跨领域、多学科的团队,联合特殊儿童、家长、普通儿童,组建融合教育共同体。

2.建立医教协同的评估系统

科学评估每一个特殊儿童是开展融合教育的前提,团队成员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对特殊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形成科学、直观、便捷的评估。例如,医院选用国际上可信度高的盖瑟尔量表(Gesell)、婴幼儿-初中生生活能力量表和CONNERS父母问卷,严格遵照施测要求(指导语、时间、环境、测题呈现、通过标准),对特殊儿童进行医学评估。教师选用中国0-6岁小儿神经发育量表、自编调查问卷表、一日活动观察表、ABC行为分析量表等工具,进行特殊儿童入学时的个体发展情况、阶段性康复情况等教育评估,收集特殊儿童生长发育史、家庭情况、特殊行为、既往评估,运用时间取样或事件取样观察、轶事记录、样本描述记录等方式,全面详细地了解特殊儿童在幼儿园、家庭等不同场所内的行为表现,进行功能分析,明确焦点行为和需求,找到康复教育的起点。……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医学、教学相融合,形成新的评估理念、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建立医教协同的评估系统,为后续实施融合教育奠定基础。

3.开展医教一体的个别化教育

在实施融合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个特殊儿童的医学评估、教育评估,结合康复师的建议和特教专家的指导,制订“一人一案”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案,团队所有成员参与讨论和修订,再由教师实施该方案,为特殊儿童创设最小限制的环境,优化个别化教育过程,定期召开联合会诊,总结上一阶段康复的情况,并根据特殊儿童目前发展水平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方案,保证医教结合下融合教育的时效性。

(1)建立“一人一档”的个体发展档案。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收集特殊儿童成长过程的纸质和电子材料,包括医院诊断书、父母问卷、教师评价表、同伴评价表、观察记录表、行为分析表、在園视频、在家视频、康复方案等,建立“一人一档”的个体发展档案。

(2)创设最小限制的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隐形的教师。教师在创设环境中,以最小限制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为特殊儿童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一,物质环境。教师基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创设富有童趣的物质环境,激发幼儿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并给予及时的回应。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安全的、开放式的、多层次的材料,鼓励特殊儿童积极参与,并及时展示作品,让其感受到自己是被认同的、被接纳的。

第二,心理环境。教师为特殊儿童打造一个温暖的心理空间,在师幼关系上,建立信任关系,拉近与特殊儿童的距离;在同伴关系上,引导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并与其互动交流。例如,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教师请幼儿相互传递乐器,增强特殊儿童的主动性,使其感受到被尊重、被信赖;在家园关系上,提高特殊儿童的家长对融合教育的了解和配合程度、普通儿童的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接纳和支持程度,帮助特殊儿童收获归属感和效能感。

(3)优化个别化教育过程。教师从儿童视角出发,用“嵌入式学习”和“结对子帮扶”并行的方式,辅以“精准式把脉”的“医疗诊断+教育判断”联合会诊,优化个别化教育过程。

第一,随班就读—嵌入式学习。在集中活动中,教师将融合教育理念嵌入教学,活动前明确特殊儿童学习目标和学习标准,过程中凸显“一课双标”的特点。例如,在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这首诗歌里有谁?”、“它在做什么?”普通儿童直接予以回答;特殊儿童可以给予语言提示/让其通过动作来回答/让其通过动作,请同伴帮其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活动的深度、难度、顺序和进度,鼓励特殊儿童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去思考、去行动。

在区域游戏中,特殊儿童通过与材料、与同伴的互动来获得发展。教师有目的地对区域活动内容和材料进行调整,提高其参与度和学习能力。例如,特殊儿童在美工区内使用白乳胶粘贴贝壳时,总是贴不上去,这时可以请同伴示范一遍或者将贝壳替换成平面的贝壳卡片,帮其完成作品。

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融合教育不拘时间、地点和形式,在随班就读中,采用嵌入式的学习方式,让特殊儿童跟随集体一起成长。

第二,送教上门—结对子帮扶。幼儿园就像一个小社会,特殊儿童在初入园时,较难适应集体生活,可增设影子教师,与特殊儿童结好对子,“线下线上”送教上门。例如,线下,教师指导家长进行康复训练,包含家庭康复指导、亲子同训、个别化指导等;线上,教师通过微信、QQ、钉钉等媒介,与家长交流幼儿评估的结果,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康复教育情况,共同总结康复教育的方法和经验,调整下一阶段的家庭教育目标和康复计划。

第三,联合会诊—精准式把脉。定期采用“医疗诊断+教育判断”的联合会诊,集医学康复和教学力量的智慧,实现诊断、评估、教育一体化。例如,教师和儿童在设有摄像头的活动室里游戏,医生、康复师、特教教师、普通教师、特殊儿童家长则在放映室现场观摩录播实况,观察、记录特殊儿童的行为表现,分析特殊儿童现阶段发展水平,讨论并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

4.搭建共同成长的学习平台

(1)加大家园共育力度。幼儿园每学期召开家长沙龙,邀请专家开设讲坛、家长义工现身说法,普及融合教育知识,共同探讨家庭康复教育的疑难问题,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为特殊儿童的康复保驾护航。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幼儿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老师外出学习,邀请专家来园讲座,提高教师对融合教育的了解,更好地服务于特殊儿童和家长。与此同时,采用“学进去,说出来”的方式,请教师走上讲台,将自己的所学、所思进行分享和交流,进一步掌握融合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专业素养水平,提升融合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一年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最小限制的环境中,特殊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有明显增加,社会参与和互动水平有所提高,普通儿童的同理心、责任心较之前有所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家长的家庭康复技能得以提升。在融合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本着一颗温暖的爱心,用智慧和专业,力求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医教结合背景下的融合教育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学前特殊儿童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2](美) 苏珊·R.桑德尔等,王燕华等译.学前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实用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3]白瑞霞.融合教育背景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合理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8.No.297(01):61-64

猜你喜欢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谈主题月活动让随读生绽放笑容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