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思政课“活动体验?悟道践行”的实践探索

2020-12-16苏元炜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8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

苏元炜

摘  要:思想政治课核心在于“培根塑魂”,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基础工程。小学阶段既是人生步入学习生涯开端,也是落实“培根塑魂”、“立德树人”的“拔节孕穗期”。只有紧扣小学思政课的“悟道”与“践行”两者关系,契合小阶段学生的“拔节孕穗期”的特点,在知行合一的实践基础上,利用思政课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才能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并使其“开花结果”。

关键词:小学思政;悟道践行;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8-0004-02

On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Activity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 Practice” in Primary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U Yuanwei  (Chengguan No.3 Primary School,Datian County,Sanming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 The co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 lies in “Bacon modeling soul”,which is the foundation project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dream of the Chinese nation.Primary school is not only the beginning of life into the learning career,but also the implementation of “bacon molding soul”,“moral tree” “booting stage”.Only by closely follow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lightenment”and “practice”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primary schools,and conform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oting stage” of students in small stages,c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be used to carefully guide and cultivate them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can the seeds of “truth,goodness and beauty”be planted in students hearts and make them blossom and bear fruit.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Practice of enlightenment;Practice

小学思政课的“悟道践行”离不开活动体验的辅助,想要真正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就一定要把小学思政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之中。只有通过这样的“悟道”与“践行”的完美结合教学,达到知行合一,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获取更深刻地体会,最终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让学生立鸿鹄志,做社会主义未来的核心奋斗者。

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现象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限制,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弱,要想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就要善于创设生动具体的活动体验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从小学思政教育的内容出发,联系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将喜闻乐见的典型案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认识思政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

开展思政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紧跟学生日常中耳听详述的时政、社会热点结合,及时向学生们传递时政热点信息,并进行交流讨论。比如,改革开放、港珠澳大桥等热点话题都可以在德育大课上上。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对于动态多媒体视频都十分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充满童趣的视频动画、富有哲理的成长故事情境,加入到学生学习的环节中。如,播放《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多媒体电影片段,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另外,可以通过交流探讨的方式,来“讲讲党员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去寻觅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何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命题的真理力量。

2.强化悟道,学会做人做事

思政课在小学教育中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小学生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促进小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思政课中的“悟道”即教师在课堂内进行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从思政课中学会做人、做事中的道理。这要求教师应勇敢的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任务,用自己的人格影响教育学生,将思政教材吃透,探索更多的课堂形式,来深化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培养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上要重点下功夫、花力气,努力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思想政治课,并以身作则,在日常的行为准则上为学生树好榜样,引导学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此外,探索和创新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如:定期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开展德育大课堂,可以通过表演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扮演交流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悟道”。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有效深化课堂的迁移体验,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如,学校定期组织的“快乐体验·幸福成长”社会实践活动,在勞动基地上,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学生进行户外学习:到村里“五保户”家中慰问,帮助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唱歌给老人听,让老人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是与人友善的教育;让家长先吃饭,夹菜给家长吃,这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感恩与文明的教育。

3.致敬榜样,培养学生情怀

在小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向榜样学习”,在活动中为学生厚植积极向上的情怀,更要学习榜样的先进思想、崇高品格,促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实践过程中升华个人的思想。

思政课堂可挖掘本地“革命老区”和抗战内迁“集美学村旧址”等资源,组织学生参观“集美学村旧址”,定期举办“榜样先进入校园”活动,学校定期邀请英烈后人、道德模范与学生进行交流,以英烈、模范的经历作为精神引领,勉励学生,激发孩子们热爱党、热爱家乡的纯真情感。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的鼓励孩子追英雄、追道德模范、追科学家,争当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新时代好少年。另外,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来制定教育读本,编写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例子,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从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化自己的理解,提高认识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富有大情怀和大格局的人。

4.知行合一,培养实践能力

在“悟道”与“践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学思政课只有注重活动体验,深化“践行”,达到知行合一,才能有效的用实践来达到善行的目的。“践行”主要指思政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带入实践中,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沟通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在活动体验过程中,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过程,而不只是结果。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直观的感受,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在活动中所悟出的道理反过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做到“践行”。

同时,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在小学阶段的思政课践行活动体验中,要构建"家校"全方位育人共同体的原则,来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家校"互动融合。如,我校的亮点思想政治课程—“微心愿活动”,它通过满足孩子们微小的心愿,特别是父母终年不回家的留守兒童和贫困儿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情一片空白,借助微心愿平台,填补留守儿童的心灵空白,也让家长充分意识到赚钱的同时也要顾及孩子。在活动中,学生懂得要爱国,首先要爱自己,更要爱父母。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显性教育。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唤醒学生的认知,引起心灵的共鸣。让他们接受社会主义关爱的召唤,提高爱人、爱己的能力。让他们把自己变成一个传递爱的使者,把爱的种子播洒出去。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是在课堂上没法达到的爱自己、爱他人的全新的教育。

5.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培根塑魂”、“立德树人”的关键“拔节孕穗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用活动体验与悟道践行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践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良好途径。教师要注重紧扣学生自身的经验,并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体验过程中,去内化建构知识,形成自身的好的认知,深化出情感,能让自己的知识、观念与行为选择融于一体,最终实现真正的将思政课的“悟道”与“践行”合二为一。

参考文献

[1]刘石成,陈潞.课程目标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关键[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01):106-110+126

[2]邵哲.改进思政课亟待三个“加强”[J].人民教育,2019(11):6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探索
“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民俗文化传承与中专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