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运用
2020-12-16郭利平
郭利平
摘 要:作文,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在语文学科中占分数比重很大的一项。想要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课内课外都要下很大的功夫。在课堂上,老师要细心讲解作文,给学生理清思路,离开了课堂,还需要学生们在课外阅读和拓展训练中不断提升自己。本文就从课外阅读和拓展训练对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相关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拓展训练;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0-0129-02
On the applic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nd outward bound train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GUO Liping (Aoyang middle school,Shouning Coun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Composition,no matter what time,is a very big proportion in Chinese subject.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writing level and writing ability,gre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class. In the classroom,the teacher should carefully explain the composition,clarify the students' ideas,leave the classroom,and also need students to improve themselves i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nd development trai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nd outward bound training for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related application.
【Keywords】Extracurricular reading;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Outward bound training;Composition teaching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良好的课外阅读训练是做好写作教学最好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最好方法,因此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和拓展训练在老师们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初中语文的课外阅读和拓展训练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素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综合分析能力,这对于提高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有着很大作用。
1.课外阅读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适当的增加课外阅读训练,加大初中语文阅读方面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能够使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阅读素质。好书是人生事业的忠实伴侣,对于还在学习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多读一些课外书,百利而无一害。不仅如此,习惯对一个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21天就能形成一个好习惯,坚持课外阅读拓展训练,有利于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生课业相对紧张,课外阅读的篇幅不宜太长,和课文差不多就可以,最好能让学生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从而将阅读效率最大化,比如,各种各样对写作有益处的杂志报纸,《学生周刊》,《初中生语文报》,《青年文摘》等等都是初中生课外阅读很好的材料,这些材料上的文章专业性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很高。在阅读之余,老师们还可以让同学们对其中好字好句好段进行摘抄理解分析,也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感悟文章的优点。虽然提倡让学生自由阅读,但是在初中这个阶段,同学们非常容易受到媒体网络的影响,不能很好的明辨是非,网络上的文章良莠不齐,需要学生们多加辨别,而老师也要对此进行相应的指导,防止学生误入歧途。
(2)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不仅能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对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也有很大帮助。当学生们在阅读古今中外优秀作家的文章时,能够学习他们的遣词造句,行文结构,这样逐渐渗透式的阅读方式能够逐步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他们会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自觉的使用读过的词汇和语句,让文章变得文采飞扬。书读得多了,自然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对于老师而言,要将课外阅读和写作训练相结合。比如,学生在阅读台湾作家琦君《桂花雨》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脑海中就会不自觉地联想出一幅充满童趣的“摇桂花”的画面。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同学们了解作家的生平和经历,并联想自己的童年有没有类似有趣而有意义的事情。多加训练后,学生们在写作的时候对于事例这一方面就信手拈来,不会出现没有材料可写的情况了。既扩大了学生们的视野,也提高了写作的能力,还增加了初中生的语文综合分析能力。
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课外阅读和拓展训练的相关应用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指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每個学生都是一个不一样的个体,所以课外阅读和拓展训练更是要有针对性,老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不一样,选取的阅读材料,对文章的理解分析程度也不同。要根据学生们自身具体的情况,建立最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案。
例如,当学生们阅读到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老师们可以让他们去阅读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这两本书,无论是在时代背景还是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上都有着一定的相似程度,通过阅读,学生们可以了解两位世界著名女性性格的坚强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知识层面被拓展了,也提高了概括对比综合分析的能力。学生们读完这样的文章肯定会有所感触,这时老师可以让他们写读后感,表达对这两位女性的赞赏以及对自己的理想追求。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就提高了写作能力,不仅如此,学生们能够不断地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这也有利于他们塑造美好的人格。
(2)开阔学生的阅读量和眼界
语文书上的文章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有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如果老师仅仅对于课内知识进行夯实巩固,学生们难免感到枯燥无聊。在上初中这个年纪,他们想要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老师们应当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文章。这样学生们就汲取到了除课本知识以外的丰富营养,充实了自己。又因为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阅读爱好,所以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交流,使学生们更加容易学习到自己未曾涉猎的知识。老师还可以展示优秀学生的读书笔记作为范本,在班级里传阅,同学们在惊叹,羡慕的同时,也会不自觉的向这些好的范本靠齐。
比如,在阅读老舍先生《北平的春天》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从内容上形式上语言上或具体的艺术手法上,进行仔细的揣摩,通过不同的角度来鉴赏这篇文章。而这种含有传统习俗的文章,还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上个世纪浓浓的过年氛围,那种淋漓尽致的特属于北平特有的春节风情,是现在的学生们未曾经历过的,这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眼界。
(3)充分利用信息时代新媒体资源优势
科技发展迅猛,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老师们也可以利用媒体平台,让学生们在各种网络学习软件上进行阅读拓展。这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网络平台上的文章数量大,涉猎范围广,时代性强,学生们可以在网络上便捷迅速地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文章,在阅读之后,网络还可以智能匹配出有关于作者生平,文章分析,使学生们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文章。经过大数据的精密分析统计,网络上还有针对初中生专门的文章分类,更加符合初中生的口味偏好。二是初中生这个年纪对于网络有很大的兴趣,相比于枯燥乏味的纸质阅读方式,他们更偏向于多彩丰富的网络阅读。网络上还有一些有益的综艺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通过新颖的方式讲解古诗词,使古老文化更加鮮活,学生们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正因为如此,网络阅读可以提高他们对于课外阅读拓展的积极性,从而主动的进行课外拓展。综合以上两点,如果能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资源,学生们肯定能更好的爱上课外阅读,积累作文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细致描写了鲁迅童年的记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学生们在吃透书本上的文章的前提下,老师还可以通过播放有关于鲁迅先生的影视剧片段和名人名家对他的视频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就更能了解为什么鲁迅先生那么仇视封建社会,了解他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也能更加透彻的明白当时中国的水深火热,不会再单纯觉得他就是一个家道中落的富家少爷。只要将这种教学方式坚持下去,学生们在写作中自然而然就会更加熟练的使用这些例子,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这样的作文当然分数不会低了。
3.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和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将课外阅读训练与初中作文训练结合,顺应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促进了教育事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在课外阅读拓展训练中得到不断提高,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晓山.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3)
[2]宋胜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