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流程再造,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2020-12-16朱旺
朱旺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并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突出“用户思维”,通过深化流程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破解改革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同时,深入分析当前优化莒县营商环境存在的瓶颈,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程再造;营商环境;服务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8.217
为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最大程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莒县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活力、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切入点,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紧扣“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这一主线,深入实施削权减证、流程再造、提速增效、体制创新,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大网上审批推进力度,减少企业和群众办事跑腿次数,立足工作职责,以降成本、优服务为方向,努力做强促进投资发展的“硬环境”,同时着力做优保障投资的“软环境”,营商环境明显优化,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稳中有进、进中趋优。
1 深化流程改革,優化营商环境
莒县围绕破解改革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打“组合拳”:出台了《莒县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坚持目标、问题、创新、效果“四个导向”,在系统梳理专项问题解决方案,调研摸取企业反馈问题的基础上,按照市《日照市营商环境100条》要求,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要求。突出“用户思维”,紧盯企业诉求特别是企业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制定措施,推进流程再造,压缩办事时间,努力提高企业获得感,深化流程改革,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1.1 多措并举,促进企业开办改革
一是企业开办流程更快捷。企业开办整合为企业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一件事”,银行开户调整为优化服务事项,社保登记申请合并到企业登记环节。企业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1个工作日办结,证照免费寄送。对申请设立外资企业(股份公司除外)、内资股份公司,由县政务服务大厅企业登记窗口给予材料指导,并做好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协调工作。二是减少企业登记材料,便利企业公章刻制。新办企业登记材料一单清,除涉及前置审批事项外,企业登记只需提交5件材料,即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公司章程,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和经理任职文件,股东、发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住所承诺书。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印章刻制单位信息公告全覆盖。政府为新开办法人企业免费刻制发放一套四枚印章(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和发票专用章)。三是优化银行开户和发票办理服务。全面取消企业银行开户许可,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银行“移动开户”服务专窗。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范围扩大至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取消增值税发票认证的纳税人范围扩大至全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初次申领发票,无须提供银行开户信息。
1.2 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造
印发《莒县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莒政发〔2019〕37号)。全县社会投资类带方案出让项目、小额社会投资项目、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工业建筑工程项目主流程审批时间分别控制在15、21、38、38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类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线性工程类工程项目等其他类项目主流程审批时间分别控制在30、60个工作日以内。主流程之外的其他行政许可、强制性评估、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建设项目用地所需不动产登记等事项纳入主流程相关阶段办理或并行推进,全过程审批时间控制在90个工作日以内。
1.3 多方式保障项目用地流程建设
一是试行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制度。对工业企业用地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形成差别化政策机制,用地保障向产能高、环保好、用地节约项目倾斜。强化以“亩产论英雄”导向,进一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贡献率。按照“标准地”模式出让的工业用地,经“一窗受理”后,用地企业可直接开工建设,不再需要各类审批。二是压缩受理审查时限。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审批受理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出让土地改变原用地条件协议出让审批、低效用地再开发协议出让审批受理时限压缩至6个工作日,临时用地审批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内部审查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
1.4 简化流程压缩不动产登记时间
一是全面压缩登记时限。涉企非批量登记业务全部进入绿色通道1小时办结。提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房屋交易、税款征收、不动产登记业务实行并联办理。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联设水电气暖开(过)户服务窗口,实现一站式办理。
二是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莒县”“爱山东APP”等平台,打造网上办证大厅,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完善存量房评估系统数据,启用不动产登记与征税业务联办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纳税信息即时共享使用。三是拓展抵押登记“不见面服务”。抵押人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贷款手续时可以一并提交抵押登记申请材料,通过网络传输至登记机构,无需当事人再到登记机构提交申请,直接获取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推进抵押登记业务全县通办,申请人可就近选择办理机构。
1.5 简化纳税业务流程
一是优化纳税流程。推行纳税人承诺制容缺办理。取消非居民企业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机构场所审批。实行主税附加税合并申报,纳税人申报增值税、消费税,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自动计算申报。二是提高纳税便利度。搭建智能咨询平台,完善智能咨询库,实现24小时网上咨询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县、乡镇街道全覆盖,80%以上涉税事项一次办结。三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开展减税降费政策、办税缴费流程、申报表填报等面对面辅导培训,推广“减税降费一算通”移动端小程序,努力实现宣传辅导覆盖面、政策落实普惠面、核算统计准确率、纳税人满意度“四个100%”。
1.6 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一是全面推行帮办代办服务。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帮办代办服务窗口,配备专业帮办代办人员,对审批事项全程帮办,智能导办。政务服务大厅等候时间平均不超过15分钟。全面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对象向各级各部门咨询或办理有关事项,由接待或受理的首位工作人员全程服务到底。二是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按照“一网通办”要求,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实质性整合共享,推动部门自建系统与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整合,构建PC端和移动端政务服务“总门户”,推动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可办。三是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县和乡镇街道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办事窗口、招商窗口设置“背对背”评价器,由服务对象对服务绩效随办随评;设立“挑错窗口”,及时受理、解决服务对象反映的问题。每季度开展一次营商环境电话调查,结合市委托的第三方每半年开展一次营商环境评价情况,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1.7 多措并举推进疫情期间“放管服”改革工作
一是优化服务,助企融资疏“堵点”。发挥动产抵押登记职能,对全县中小企业尤其是疫情防控物资相关企业开展动产抵押融资服务,优化服务流程,“一网通办”缩短审批时限,积极开展线上服务指导,支持企业快速融资,为广大市场主体“供氧”“输血”,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目前共办理动产抵押登记46件,助企融资金额150509.76万元。
二是上门服务,力促防护用品生产企业产能扩大和产品升级。创新“不见面”服务新模式,建立微信群线上学习交流方式,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知识培训,为质量监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面对口罩、消毒液等相关防护产品紧缺现状,对全县7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上门服务,落实“一企一策”,加大对有关企业在产品备案与生产、项目申报、提升产能、把关质量等方面的业务指导,与省、市业务部门对接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确保生产条件达标,保质保量供应政府订单和市场所需。截至目前,共完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备案3家,完成6个拟注册二类医疗器械产品送检,累计向省局送检7批次,为企业减免注册费用4万多元,完成注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核查3家。三是创新方式,推动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2020年4月15日,推动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实施意见》(莒政办发〔2020〕8号),为开展部门联合“雙随机、一公开”监管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按照省、市、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及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制定下发了《全县市场监管系统2020年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将双随机监管理念贯穿到市场监管执法检查各领域中,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升精准监管水平。
2 当前莒县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瓶颈
总体来说,莒县目前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还停留在满足企业需求,主要通过政策优惠、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等方式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还未达到以管理促服务的程度。目前,莒县在争创一流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制约因素。
2.1 服务便民程度有待增强
政府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未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条块关系混乱等问题。同时面对反腐“高压线”,部分干部不敢为、不想为、不愿为的心态导致了不作为,政商关系“清”有余而“亲”不足影响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培育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的政府公职人员工作中有一些人秉持“不干事就不出事”的畸形认知,习惯于做“太平官”和“无为官”,缺少了应有担当。以前的“亲而不清”变成“清而不亲”、勾肩搭背变成背靠着背、“脸难看、门难进”,变成了“饭不吃、礼不收、事不办”,服务效率不高。
2.2 各部门服务“信息孤岛”消除难
由于各部门信息壁垒未打破,老百姓办企业、跑项目、开证明都需要到政府的相关部门盖一堆章,严重影响了项目办理的整体效率。有的涉及多部门事项环节多、时间长,网上办事不便,移动政务滞后。有的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职能交叉,超编配置、因人设岗、人浮于事。一次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不落实,“多次跑”“往返跑”情况较多。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信息共享机制,政务服务按照上级要求统一使用山东省政务服务平台,但是有些部门窗口有自己的业务系统,部分部门的一些基本信息还较分散,还不能互通共享,像户籍部门、计生部门、教育部门等,这些部门需要一事一办、重复采集、一数多源等情况较为普遍。
2.3 政府监管效果欠缺
政府管理约束力弱,且部门分置、缺乏联系,法律制定、执行、识别、监管、授权等缺乏整合,难以监管始终。一方面,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基层执法人员“无利不起早”、选择性执法和滥用自由裁量权等问题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行政审批流程透明度不高,部门之间衔接不畅。事前,接近一半的企业对办理流程不了解或了解不够。事中,有些单位不认可工商登记的事项,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突出。事后,监管涉及部门多、领域范围广、事项冗杂,多头监管、重复检查现象较为突出,监管效果差。
3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解决以上问题,“放管服”改革依然是重要抓手,仍有大量工作要做。要要以更大的放、更好的管、更优的服务,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快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3.1 优化净化营商服务环境
继续完善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强化考核,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和统一办理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关键要素,确保同一事项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无差别办理。按照“让企业、群众一看就明白”的标准,制定和完善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办事指南和流程图。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政府改革等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有分量的提案、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决策参考,为营商环境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期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和失职追究制,不断完善投诉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切实解决一些机关和部门效率低下、办事推诿、资源浪费等问题,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3.2 提速行政审批流程
深入推进专项行动,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水气暖报装、获得电力、获得信贷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流程,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整合各类规划,划定各类控制线,构建“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推动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相关联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划转或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对行政许可相关联事项进一步调研,具备划转条件的全部划转,暂不具备划转条件的一律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深入推动流程优化,政务服务大厅要借鉴浙江“最多跑一次”模式,移植成熟经验,复制先进标准,推行“马上办、一次办”,与全省同步实现同事项同流程,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提速增效。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依托窗口端、PC端、手机端、自助服务端等载体,完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推进移动政务广泛应用,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力求更多事项审批“不见面”、群众“不跑路”。
3.3 多措并举化解政务服务“信息孤岛”现象
一是出台共享政务服务信息资源的整体性配套政策。围绕部门整合、信息共享、技术支撑、资源配置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旨在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的整合措施、管理办法和实施步骤。二是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资源,盘活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库资源,推动平台资源整合和多方利用,支撑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互通和协同共享。三是健全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機制。合理划分各职能部门信息公开和共享的权限、责任和优先等级,完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机制。重点完善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四是通过优化流程倒逼政务服务部门协同联动。通过转变传统审批方式,优化和再造业务流程,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综合受理和全程协同办理,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息等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认共享。
3.4 强化监督问责机制,从严督查考核
将如何处理政商关系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让为政者在制度机制的阳光下行使权力、担负责任。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评价体系,对列入样本的企业家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他们讲真话、说实情、荐真言。建立容错机制,参照省、市委托第三方评价结果,对各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实到位、积极作为的,予以通报表扬;对落实不及时、不到位、不彻底或进展缓慢的单位及其负责人,按有关规定严肃追责;并将结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3.5 实施考评验效,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
坚持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完善评价方式,改进评价办法,请服务对象参与,让企业家评判,提高考核评价针对性和实效性。畅通群众举报渠道,设立作风整顿公开举报电话,用好各类信访举报平台,在实体大厅设置投诉举报箱,在网上大厅开设“投诉举报专栏”,收集整理各类问题确保及时督查问效。对企业反映强烈、问题集中的单位重点整顿,对公开评议排名靠后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约谈,且该单位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从严追责问责查处,对线索清晰、内容具体、影响恶劣的干部作风问题,坚决直查快办;对严重破坏营商环境、损害企业群众利益的案件随时曝光、公开点名;对作风问题频出、影响恶劣、性质严重的部门和单位,坚持“一案双查”,严厉追究主要领导责任,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
3.6 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围绕服务企业、优化环境,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好宣传计划,做好媒体宣传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自觉性。组织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对工作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以及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对作风不实、效能低下、提升不力、服务不周、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公开曝光。各单位积极营造氛围,充分运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优化经济环境宣传教育,励先策后,努力形成争创最佳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