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词语理解有办法

2020-12-16张志爱

写真地理 2020年3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方法

张志爱

摘 要: 创生语境,引领儿童在具体的语境中触摸词语,体会词语意蕴,是优化词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词语理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8.192

语境在词语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最大限度地让词语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并深入其精神世界。因此,創生语境,引领儿童在具体的语境中触摸词语,体会词语意蕴,是优化词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那么如何依托语境来理解词语呢?

1 上下勾连理解词语

即联系上下文,在勾前连后中促进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词意时,要通过选择典型的语文材料,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联系上下文分析语句、语段的良好的习惯,培养起对上下文的敏感。

1.1 勾连词语。在理解有些词语时,上文或下文的词句已经形象地概括出了词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读读前后的相关词句,边读边思考,从中理解词意。如《翠鸟》一文中写道:“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怎么理解“鲜艳”一词?字典上对“鲜艳”一词的解释是“色彩鲜明”,但是这样书面的解释显然还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翠鸟的颜色是怎样“鲜艳”。而下文有那么一段文字,形象地说明了“鲜艳”。教学时就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找出下文中“橄榄色”、“翠绿色”、“赤褐色”“浅绿色”等表示颜色的词,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再提炼出“鲜艳”一词。

1.2 勾连句子。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仅凭口头一板一眼地解释词意,往往会“吃力不讨好”。最有效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如在学习《翠鸟》一文时,读“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一句,想想这句写的是什么意思。如果没有对“只有”一词去深入体会,学生往往只能理解到苇秆晃动,水波荡漾。这时候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把这一节整个儿看一下,联系上边去体会”,学生在默读前面的句子“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后,便能发现:苇秆摇晃是因为翠鸟蹬开水面,水波荡漾是因为鱼儿被叼出水面。这“摇晃”和“荡漾”持续的时间都不可能长,而从“只有”一词可以看出,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翠鸟叼着小鱼飞得无影无踪,可见翠鸟动作迅速敏捷。“只有”一词,查字典的解释是“唯有;仅有”,但这样的解释对于理解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并无帮助。只有联系上下文语句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理解这个词语,从而顺利理解了句子的含义。

1.3 勾连情境。在一些写景、状物或渲染某种场景的课文中,引导学生进入上下文所创设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词语。如燕子专列中重点词“饥寒交迫”的理解性教学:学生通过初读句子,初步感知了“饥寒交迫”是寒冷、饥饿。但对“饥寒交迫”的燕子在疲劳、饥饿、寒冷的困境下面临的生死存亡的境地并没有感同身受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读句子“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配以课件出示风雪交加的画面,加深学生对寒冷程度的理解。因为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可是燕子刚好是吃昆虫的,现在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那燕子就找不到食物了。教师再适时地出示补充资料:燕子一天就要吃80只左右的昆虫,学生对燕子饥饿程度的理解得到了深化。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景象便深深地进入了学生的心田。

2 激活经验理解词语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之从沉睡状态中激活,为当前的教学内容服务。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促进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某个词语的意思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知识背景可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思维组块,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从而形成学习期待,为文本领悟创造良好条件。如《笋芽儿》“呼唤”一词教学,同样是“呼唤”,在不同的心情下语气也不同。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又是怎么“呼唤”笋芽儿的?(学生练读,读出两种不同的“呼唤”)对“呼唤”一词的理解,老师并没有停留在理解字面意思的的表层状态,而是将它放在一个新的语言环境中,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生活中所熟知的“呼唤”,如此,“呼唤”一词便产生了一种新的语意张力。当学生生活中的相似记忆被唤起,触摸到词语所蕴含的独特情感,并产生全身心的体验时,词语的理解也便打上了个性的烙印。

3 辨析多义理解词语

在汉语中,有些词只有一个意义,如“毛巾”“骆驼”“钢笔”等,这些词叫“单义词”;有些词具有几个不同的意义,而这几个意义又是互相有联系的,这就是“多义词”。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或基本意义的引申意义。人们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要反映日趋复杂的客观现象,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原有的词来表示相关的其他事物,使新旧词义并存。汉语中的多义词是大量的。翻开汉语词典,我们就不难发现,许多词条下面都注有不止一种意义,越是常用的基本的词,这种多义性越明显。像“赶”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以下解释:1.追,尽早或及时到达;2.从速,快做;3.驱逐,驱使;4.等到(某个时候)5.遇到。在以下一组例句中:

(1)我怎么赶也赶不上他。

(2)把这只猫赶到门口去。

(3)他连夜赶写了这篇文章。

第(1)句中的“赶”是动词,指从后面追上去的意思,应该选第一种解释“追”;第(2)句中的“赶”是把猫驱逐到门口,应选第3种解释;第(3)句中的“赶”是赶时间,加快速度的意思,应选第2种解释“从速,快做”。对于多义词,要了解它有哪些意义,不同的意义经常和哪些词相搭配,阅读时,就可以根据语境来推断用的是哪个意义。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文本中多次出现的多义词,理解它们在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此外,查字典等工具书理解。查询《字典》等工具书,是理解词语最直接、最精准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很好啃掉硬骨头——词语中的疑难字词。

因此,对于词语的理解,教无定式,学无定法,我们只有坚持“以生为本”,善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恰当的时候,运用恰当、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更好地把握文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才能尽到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本份。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方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可能是方法不对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