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治疗对预防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

2020-12-16闫侠芳林欣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27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危重症患者

闫侠芳 林欣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预防危重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84例危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模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平均划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组间样本量保持一致,n=42,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早期康复治疗,研究比较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且BI评分、MRC评分提升显著,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CU获得性衰弱、压疮、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预防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7..02

ICU获得性衰弱是指危重症患者ICU住院期间多因素影响下产生的衰弱,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射降低、肌肉萎缩、脱机困难、肢体瘫痪等,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延长,日常生活能力及存活率降低[1]。早期康复治疗属康复医学治疗模式,将其应用于ICU危重症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本次研究将我院就诊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基础性评估分析样本,研究并分析早期康复治疗的具体方案及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3月我院医师开展为期1年的研究,期间就诊患者共计84例,为方便本次研究,将患者均分为研究、对照2组,对研究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男22例,女20例;其中年齡43~69岁,平均(57.69±5.63)岁。对照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男23例,女19例;其中年龄44~65岁,平均(57.54±5.85)岁,全部患者经常规诊断确诊ICU危重症临床诊,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基线资料对本次研究无不良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常规基础治疗,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完成功能恢复锻炼及四肢被动运动。

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早期康复治疗,院内设立早期康复治疗小组,成员包括康复治疗师、医师、心理咨询师、护理人员等,医师对患者进行系统病情评估,及时处理患者接受康复治疗期间产生的各类不良反应。康复治疗师负责康复治疗方案的落实,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心理咨询师负责患者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生理指标监测。(1)体位调整及关节运动:医护人员将患者体位调整为良肢位及功能位,间隔2 h协助患者翻身。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开展关节被动训练及主动训练,由远及近完成对各个关节的训练。每日做2~3次,每次时间为30 min,在训练时将床头适当抬高。关节功能训练由远至近对各个关节进行训练,训练原则为反复、多次、循序渐进,在训练过程中若患者痛感严重应立即停止(2)生活自理能力锻炼: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应指导患者自主进食、穿衣等,以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在患者循环稳定、脱机24 h后协助患者坐在床边,若患者没有不适感,搀扶患者起身坐在椅子上,并逐渐过渡到站立、原地踏步等,每日进行一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30 min。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全程陪同在身边,以免患者出现意外。(3)呼吸功能训练:在呼吸支持过程中,强化患者气道管理,保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吸出气道异物。在停机拔管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完成缩唇呼吸、咳嗽反射、腹式呼吸、深呼吸、排痰练习。(4)物理治疗:经中频电刺激患者下肢肌肉组织,并选择针灸等手法刺激患者肌肉组织活动能力。(5)心理治疗: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充分尊重患者,通过交流、引导等方法缓解患者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使其保持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1.3 评价标准

评估组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BI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共10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能力越好)、MRC评分(评价患者肌力得分,共6个项目13个等级,包括肘部、肩部、腕部等,同时评估左右侧,四肢瘫痪评分为0分,48分以下可判定为获得性衰弱);评估组间获得性衰弱、压疮、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x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 果

2.1 评估组间各项临床指标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且BI评分、MRC评分提升显著,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评估组间并发症发生率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CU获得性衰弱、压疮、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 论

ICU危重疾病患者预后效果不佳,死亡率较高,治疗期间极易合并ICU获得性衰弱,临床表现为肌肉功能紊乱相关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为此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获得性衰弱发生。

将本次研究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性梳理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经早期康复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ICU获得性衰弱、压疮、深静脉血栓)与各项临床指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BI评分、MR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着很大差异,提示早期康复治疗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与常规基础治疗相比,早期康复治疗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呼吸训练及物理治疗等措施,可确保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肌肉强度及耐力显著增加,也可提高四肢关节活动能力,改善全身脏器生理功能,提高关节灵活性,增加其日常生活能力[2]。此外通过早期康复有效降低了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且预防了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主要是因为早期康复以循序渐进方式进行,更符合患者康复需求。为提高早期康复治疗在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应用效果院内成立康复治疗小组,医师、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等各司其职,可确保患者获得全面系统的照护,有助于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由此可知,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预防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钗英,陈巧玲,吴清华,等.早期渐进性运动训练对ICU患者肌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0,41(03):711-713.

[2] 苏 丽,张 霞,张 莉,等.行动研究法对慢阻肺患者机械通气后获得性衰弱的干预作用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20,25(02):223-226.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治疗危重症患者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衰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腹内压监测对开放危重症患者胃肠内营养的影响
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早期康复治疗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