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级公立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压力源的调查研究

2020-12-16黄爱瑜卓秋实黎雪丹柳琳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27期
关键词:压力源公立医院

黄爱瑜 卓秋实 黎雪丹 柳琳琳

【摘要】目的 了解市级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工作中的压力源,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为儿科医护人员能正确应对缓解工作压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南宁市级医院23名医生和51名护士进行工作压力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职称的儿科医护人员在学习考试和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上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3,0.021,P<0.05);不同职称的儿科医护人员在书面工作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88,P<0.01);91%的医护人员能积极合理化的面对压力源。结论 医院在管理中应重视儿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预防和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定期对护士进行减压训练,这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生存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立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压力源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7..02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南宁市公立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其中医生23人,护士51人。医生职称分布: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11人,男8人,女15人,婚姻状况分布:已婚10人,未婚13人,学历层次分布:硕士及硕士以上9人,本科14人。护士职称分布: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32人,男3人,女48人,婚姻状况分布:已婚21人,未婚30人,受教育程度分布:中专1人,专科30人,本科20人。

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向受调查者解释调查的目的,依据问卷的指示语进行答卷。本问卷调查表经过参阅一些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在指导老师的审核修改下完成调查内容包括:医护人员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婚否、受教育程度和职称)等,该量表由18个条目组成,包括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治疗与护理患者方面、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4个子条目。问题的回答采用4级评分法,没有压力评0分,压力一般评1分,压力较高评2分,压力非常高评3分。调查者将80份调查表随机发放给80名儿科医护人员,问卷由儿科医护人员填写。出放问卷80份,收回74份,有效率92.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差表示,且实施t检验,检验结果差异对比显著且P<0.05表示统计学分析存在意义。

2 结 果

2.1 工作压力总体评价

儿科医护人员平均压力值为12.99,说明儿科医护人员压力属于较高水平。医生平均压力值为12.108,护士平均压力值为11.93,说明医生平均压力水平高于护士。

2.2 压力来源分析

压力来源分析显示儿科医护人员总体压力较高值来源于专业及工作方面压力,提示儿科医护人员均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要求,护士的压力来源主要是专业及工作方面,来源于管理与人际关系的较低。医生的压力来源主要是专业及工作方面。

2.2.1 不同职称医护人员在专业和工作方面的社会地位、进修学习、学习考试、福利待遇和其他有显著性差异比较

不同职称医护人员在学习考试和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上有统计学意义,在专业及工作方面的压力源各个问题中都显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初级职称医护人员在一线工作中,且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少、工资福利相对低,还需完成院内培养大纲要求及科室常规学习,因此自我管理的时间较少、缺乏工作经验担心工作差错事件,容易导致压力的增加。

2.2.2 不同职称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患者因素差异比较

不同职称医护人员在护理治疗患者因素中无统计学意义,在各项压力源选项中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与初级职称工作者经验少有关。其中担心差错>家属因素>患者因素>知识储备,说明医护人员压力源较多来源于家属要求和差错,自身掌握知识相对充实。

2.2.3 不同职称医护人员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差异比较

不同职称医护人员在书面工作中有统计学意义,与初级职称医护人员在平时工作量多的基础上并对书面文件书写的不熟悉、重要性的不明确有关。工作量压力源中,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初级职称,中高级职称医护人员有科室安排的分管区域管理、定期复查和带领监督新入职的医护人员,初级职称医护人员主要负责工作期间所分管的职责。

2.2.4 不同职称医护人员在管理与人际关系因素差异比较

不同职称医护人员在管理与人际关系因素各项压力源无统计学意义,各压力源中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与工作时间、工作经验有关,工作氛围分值最低,医护人员工作氛围良好,同事相处愉快,不易引起压力。工作安全性分值最高,在工作环境中,医护人员安全性没有得到很好地保障,工作中安全性还是医护人员引起压力的重要原因。

3 讨 论

儿科素有“哑医”之称,儿科医护人员每天面对的是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能清楚表述自己的病情,主要靠医护人员的观察诊疗,还要面对怀有各种心情的家长。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医生一个压力强度非常大的职业,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医生的压力平均高于护士,分析可能的因素如下:(1)教育水平;(2)年龄因素;(3)性别差异;(4)分工差异。

护士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专业要求,因儿科病人护理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儿科病人不配合、血管小按解剖位置进行穿刺,患儿一动易导致血管穿破,静脉输液难度大于其他科室,加上家属的高度关注,为了工作不出差错,为了患者的安全,做任何事情都反复核对。导致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也较大,压力只低于急诊科。因此护士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专业要求。

对于各种工作压力,无论是医护人员总压力,还是医生压力和护士压力,压力最大的三个因素是:(1)风险大,担心出差错;(2)工作负荷重、学习多;(3)家长要求高,过度维权。对于医护人员压力感比较小的是工作氛围、管理者支持。

4 结 论

面对压力91%儿科医护人员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也同意参加减压小组。医院可以建立减压小组,正确引导医护人员减压和放松身心,可使用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是由Kabat-Zinn J博士于1979年创设,适用于心理、医疗等领域,应用于紧张焦虑、职业倦怠、情绪管理等方面,具有缓解情绪障碍、放松身心等作用。训练技术包括正式方法如瑜伽、静坐冥想、正念行走等,以及非正式方法如感受生活中的快乐,社会上的正能量新闻,旅游、工作、人际交往给予的愉悦。

加大社会支持力度,通过社会支持力度的积极调节,能有效减弱工作压力,克服工作倦怠造成的不良影响,比较显著的调节作用体现在支持利用和主观支持上。各种舆论导向(电视、网络、报纸)正确引领医疗文化,切勿盲目报道负面医疗新闻,引起群众对卫生人员的不信任,导致医患关系敏感化。网络和新媒体可以联合医院和法律机构,加强普法宣传,让过度维权和伤医伤患的情况都有法可依。

本次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医生,还是和护士,压力最大的三个因素是:(1)风险大,担心出差错,(2)工作负荷重、学习多;(3)家长要求高,不配合、过度维权。这一结果提示要缓解儿科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应当从这三点出发。但是分析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因素均和医疗体制相关,因此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我国进行医疗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医院在管理中应重视儿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预防和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这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生存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减低儿科医护人员离职率。

参考文献

[1] 手朝君,荆伟龙.“儿科医生荒”如何缓解[J]中国卫生,2016,2(3).

[2] 科学网:2300个孩子一个大夫:儿科医生何时不再荒[J].保健文汇,2018,(5).

猜你喜欢

压力源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习练健身气功对缓减大学生压力源的影响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基于动机理论下知识型员工压力缓解策略研究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促使公立医院达到三个转变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当代大学生压力源及其应对路径研究
当代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