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系统服务视域下的旅游导向型城镇化:框架与展望

2020-12-16钟莉娜滕菲菲李正欢王军

生态环境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城镇旅游业城镇化

钟莉娜,滕菲菲,李正欢,王军

1.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 300222;2.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5

自工业革命以来,城镇化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社会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力(Wu,2008;Wu,2010)。近几十年中,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新兴城市的迅速发展和旧城的扩张,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何春阳等,2018;Zhang et al.,2016;Chauvin et al.,2017;Anonymous,2010)。根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人口的80%将会生活在城市区域。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基本处于稳定(尹俊等,2010),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却正在经历迅速发展。1978—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从 17.92%上升到 60.6%,预计到 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2050年将达到80%左右(潘家华等,2019),基本进入城市社会时代。但是以前过度追求城镇化速度的问题逐渐浮现,“半城市化”问题、城镇的公共设施与服务供应不能满足城镇居民需求等,城镇发展过度依赖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工业发展逐渐疲软,城镇发展后劲不足等。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Grimm et al.,2008;Wu,2014)。前有城镇发展积累的弊病,后有人们对追求城镇品质生活不断提升的需求,为解决城镇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探索多途径城镇化发展道路,其中旅游导向型城镇化是一条有效的道路。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 11.0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0)。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中国正经历着大范围的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现象。

旅游导向型城镇化通过占用、耗费与消费旅游资源,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能力,改变旅游目的地的土地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从业结构等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影响。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地区面临着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难题,如果旅游开发规划和旅游活动在合理的范围内,或者主动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则旅游开发规划和旅游活动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产生正面影响。反之,若旅游开发规划和旅游活动超过一定的限度,干扰或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就会导致生态系统平衡失调。另外,旅游导向的城镇发展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需求,如对居住空间的需求、对环境舒适的需求以及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收入保障的需求等,但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关系的存在使城镇发展的需求可能不会同时得到满足。旅游导向型城镇的发展往往更看重区域生态系统提供的旅游和休闲服务等文化服务,而对其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关注不足,因此就会引起文化服务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关系的改变。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为保证旅游导向型城镇在生态和社会经济利益一致的前提下绿色发展、城镇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福祉的最优化,针对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特点,探索生态系统服务视域下旅游导向型城镇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价值。

基于此,本文在识别旅游导向型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视域下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研究框架,探索了生态系统服务视域下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研究需重点关注的方向,以期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均衡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1 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概念与内涵

近 30年来,理论界不断深化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在概念、内涵、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表1)。Mullins(1991)以澳大利亚的“阳光海岸”和“黄金海岸”两个海滨城市作为研究的地点,最先提出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推动力不是传统的工业发展,而是由一种后福特制的消费观念和基于享乐主义的城镇观念推动的结论,但该研究局限于澳大利亚的本土旅游发展特征。David(1998)在研究美国的大西洋城、拉斯维加斯、里诺和奥兰多等城市后,丰富了Mullins的理论内涵。随后,国内学者开始引入国外学者的“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概念及相关研究成果,探索中国典型旅游城市在旅游业的驱动下的城市规划、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等方向的变动,并探讨了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概念内涵。

一个旅游项目富一方百姓,一个景点造就一座新城镇(支军,2004)。总体来看,旅游城镇化是在旅游业的推动下,当地商业、房地产、娱乐、饮食等服务行业迅速发展(马晓龙等,2014),人口向城镇集中,从而使城镇规模扩大、数量增加的过程(黄震方,2000)。旅游城镇化使资本和人口向城镇集中,同时城镇的景观格局、过程及生态系统等也以旅游为核心趋向多元化发展(Zhang et al.,2017)。作为一种新型城镇化类型,旅游城镇化能显著提高居民的幸福水平,更有利于人类福祉的实现(Liu et al.,2019)。福建的武夷山市、江西的井冈山市、山东的曲阜市、四川的峨眉山市等是中国典型的旅游导向型城镇。

表1 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内涵演化Table 1 Connotation evolution of tourism-oriented urbanization

2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是旅游导向型城镇绿色发展的内在需求

生态系统服务是连接人类福祉、耦合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的纽带(Costanza et al.,1997;Landis,2017),为客观量化评估自然资源对人类福祉的贡献提供了综合视角(彭建等,2017;彭建等,2020)。近年来,以生态系统服务为核心的研究逐渐形成了“格局-过程-服务-可持续性”的研究范式(Fu et al.,2019;赵文武等,2018;王军等,2017)。由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种类多样、分布不均,加之人类需求各异(李双成等,2013),使得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选择存在偏好(Richards et al.,2017),进而产生了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此消彼长(Assessment,2005;Vogdrup-Schmidt et al.,2017;王军等,2019)或彼此增益(Wüstemann et al.,2017)的权衡/协同关系。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忽视可能会导致某些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下降(Schlüter et al.,2009;Posthumus,2010;Butler et al.,2013),甚至威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厘清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协同关系,是对生态系统服务理解的进一步深化,为看待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人类福祉的辩证关系提供了独特视角。

城镇化是一种影响范围和强度较大的人类活动,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系统并消费生态系统服务(王军等,2020)。绿色城镇化是未来城镇化道路发展的方向(吴必虎等,2014;Hansen et al.,2018)。在建设生态文明与城镇发展的进程中,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绿色发展的需求高度契合。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与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缓解工业城镇化带来的“城市病”,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为旅游导向型城镇规划与设计实践提供科学支撑,既考虑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特点,又符合绿色城镇化的需求。

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依托旅游业的资源聚集效应而形成城镇(杨莎莎,2018),此城镇的公共设施、服务、产业、空间分化等以该地的旅游业特点、需求而展开,产生独特的景观格局和景观过程。根据“格局-过程-服务-可持续性”的研究范式,旅游导向型城镇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空间分布也独具特点。另外,旅游业的发展强化了生态系统服务中的文化服务。这一功能可以为外来游客甚至是城镇居民提供一个身心放松、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空间,还能推动挖掘该地旅游业的文化特色,通过人为经营、宣传,变成一个城镇的特色或者“名片”。但旅游业对生态系统服务中文化服务的强化,易造成对其它服务类型的补偿不足而使之相对弱化,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旅游导向型城镇化不仅要满足外来游客对吃、住、行、游、购、娱等的需求,还要满足本地城镇居民对食物、就业、医疗、住房等的需求。受旅游季节性、敏感性等特点的影响,旅游导向型城镇的流动人口变化较大、需求量以及需求种类变化迅速,生态系统服务中的权衡关系存在使得多样多变的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而产生竞争,从而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生态系统服务视域下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研究框架

3.1 逻辑基础——以武夷山市为例

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武夷山市,是一个为了满足旅游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旅游城镇,是典型的旅游导向型城镇。武夷山市结合当地双遗产地的旅游资源禀赋,积极推动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李正欢,2016),旅游供应者积极优化服务设施,不断满足游客及居民对休闲旅游、教育、优美环境等文化服务的需求,提高其满意度与“快乐指数”,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业的长足发展。1999年被列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之后,武夷山的旅游收入由1999年的7.47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 359.11亿元,旅游产业成为武夷山市的支柱产业。以旅游业发展为导向驱动武夷山市的城镇从业人口、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社会结构等发生了质的变化,通过旅游业回笼的社会闲散资金,提高了武夷山市的旅游收入,完善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城镇的发展又会通过政府提供资金、制定旅游业发展政策、当地居民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既得利益者的支持等对旅游业发展形成正向反馈,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发展具有良性互动。

武夷山发展旅游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难题。旅游导向型城镇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的实质是探索旅游驱动的城镇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生态系统服务中的供给服务提供给游客及居民食物、纯净水、木材等,解决其温饱问题,调节服务与游客及居民的健康和舒适感密切相关,支持服务为当地居民与其它物种的共存共栖提供支持,文化服务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感受亲近自然、教研娱乐、放松身心、旅游休闲的缓冲地。在人类对安全、贸易、物质和文化力量、沟通效率等人类福祉需求的作用下,空间上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对集中的城镇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城镇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及其土地利用状况不断贴合人类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人类需求服务。与此同时,城镇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及其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又会引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预(Bridgeman et al.,1995),引起城镇文化服务、供给服务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例如:城镇中建筑和封闭的地面部分取代了植被,影响了地表径流与渗透等过程,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的生态功能,影响区域的气候调节等生态系统服务。

旅游业与城镇的发展基于生态系统,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推动了旅游业与城镇的发展,三者是相互博弈又相互寻求协同发展的过程(图1)。在人类需求的驱动下,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和数量有所侧重,对弱化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不及时进行有效补偿容易引发生态问题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在像武夷山市、井冈山市、丽江市等典型的旅游导向型城镇中,文化服务是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优势服务,如何协调文化服务与其他服务之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维持区域稳定发展的关键。

3.2 研究框架

旅游导向型城镇化是以旅游业为发展基础,通过景区城镇化转变地区职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实现城镇化的过程。在发展旅游业和城镇建设与扩张的过程中,人类通过各种驱动机制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中获得各种惠益,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景观组成、景观配置及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等的影响。量化景观格局,识别驱动机制是评估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影响生态系统所提供的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供给服务、支持服务以及多种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和评估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人类福祉影响的前提。针对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特点分析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生态系统4种服务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的影响,特别是对文化服务和调节服务的影响,以及对文化服务和调节服务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影响,能够较为全面的剖析旅游对整个城镇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寻找“旅游业发展-城镇发展-生态系统服务”的平衡点,深刻认识与评估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人类健康、安全、环境教育、收入保障等人类福祉的影响,使生态系统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旅游产品,丰富城镇特色与特点,从而为城镇旅游规划、政府决策和城镇可持续发展综合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旅游业发展-城镇发展-生态系统服务”良性循环发展与互动,最终实现绿色城镇化的需求。基于以上逻辑,综合考虑旅游业发展-城镇发展-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本文搭建了生态系统服务视域下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研究框架(图2),并提炼了生态系统服务视域下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关键科学问题。

图1 旅游导向型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逻辑基础Fig. 1 The logical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driven urbanization and ecosystem services

图2 生态系统服务视域下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研究框架Fig. 2 Research framework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system services

此研究框架为解决以武夷山市、丽江市、曲阜市和井冈山市等为代表的旅游导向型城镇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提供了思路。旅游导向型城镇化是一条较为“绿色”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在发生机制和城镇用地格局、产业结构等城镇特征方面,旅游导向型的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具有十分鲜明的独特性。对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特征及发生机制的研究是解决旅游导向型城镇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的基础。在旅游业推动城镇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发生景观数量与格局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改变,从而影响人类福祉。以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保护的衡量指标,与旅游城镇的发展规划和旅游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之间建立逻辑互动模型,通过对城镇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进行优化调控,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3.2.1 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特征及发生机制

旅游业在具有职能属性、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程度等不同特征的地区发展而驱动当地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旅游城镇(苏建军等,2019)。虽然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不同类型在职业结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差异性,但是也有着旅游业驱动城镇发展所带来的共性特征。根据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成果(Mullins,1991;陆林,2005;李强,2013)概括出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1)依靠旅游业发展的地区都具有一定市场吸引力的独特资源禀赋,该资源在旅游市场上的可替代性低并且具有一定的可通达性;(2)外来人口的增加,引起地区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人口流动呈现季节性波动;(3)以旅游相关设施与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设施与产业的完善,进而扩大城市规模、丰富城市职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率,提高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4)引起地区景观格局改变、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和数量的变化等。

旅游业通过内部动力机制、外部机制以及协调机制驱动地区城镇化发展。在内部动力机制中依靠地区具有一定市场吸引力的独特资源禀赋与资源的可通达性的驱动要素,叠加吸引游客以及外来人口的到来,为当地的旅游市场创造供需双方的合作基础以及城镇构成的居民聚集基础。在初级旅游市场升级的背景下,以旅游消费为目的的服务和设施快速增长,进而以旅游业作为主要或是先发展产业带动其他产业乃至城镇化发展。在外部机制下旅游业为地方带来经济发展契机的同时,也造成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各服务之间的变化,外部机制的存在反映了旅游导向型城镇化道路所存在的问题,可能会对旅游驱动城镇化产生一定阻碍。为应对内部动力机制与外部机制的冲突,政府等部门作为协调机制的组成部分在两者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通过城镇规划、相应的法规制定等措施,平衡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发生机制之间的冲突,追求绿色城镇化发展的道路。(黄震方等,2000;李强,2013;陈玲玲等,2016)

3.2.2 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用地城镇化三者呈现出的过程与特征为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国内外对于景观动态变化的研究更多侧重土地利用类型与结构的动态变化、土地利用功能与模式的选择,少有学者从旅游推动城镇化、带动产业集聚化以及促进土地城镇化的角度分析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景观动态变化。旅游的发展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交合,以景区为起点,在其附近逐渐开发供给游客的各项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吸引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依托景区从一个旅游从业者与流动游客聚居地发展为小镇,进而形成城镇;或是在借助地区资源基础上带动景区发展,使一个小镇甚至村庄在两者的相互作用力下推动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城镇,增加了区域内的城镇数量或扩大了城镇规模,同时也改变了城镇内的用地结构,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区域的城镇化进程(王冬萍等,2003)。除此之外,园林城镇、生态城镇、新型工业城镇的建成等,说明旅游城镇化对城镇增添特色元素与建设发挥一定的作用,城镇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配置也在影响着城镇的景观格局。但在城镇的扩张中,自然生态系统被无情地蚕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田园秀色也因受城镇化的影响而使景观遭受破坏,旅游吸引力明显下降的同时也引起了城镇景观格局的显著变化(黄震方,2001)。

3.2.3 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旅游导向型城镇化通过优化旅游景点空间格局、完善道路系统、管网系统,配置旅游服务设施等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游客的便利度,改变了区域斑块-廊道-基质的时空格局,影响区域土壤、水、植被、生物等生态环境要素(张香菊等,2019),从而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影响(表2)。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是在自然等级组织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协同与权衡关系理论等的指导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开展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土壤、植被、水、大气、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因子影响的综合权衡与评价,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

有学者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采用Costanza et al.(1997)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物质量法与能值分析等方法估算了地中海旅游区(Drius et al.,2019)、武陵源风景区(Chen,2020)、新疆大喀纳斯旅游区(姚娟,2016)、湘西(匡奕敩等,2020)、瑞士阿尔卑斯山区达沃斯旅游小镇(Adrienne et al.,2008)等旅游发展典型区域的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旅游发展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总结分析目前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发现,多数学者分析了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发展对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碳存储、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却对旅游导向型城镇中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文化服务,尤其是其中的旅游休闲服务关注不足。

3.2.4 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关系的影响

随着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城镇的景观格局会随之改变,而景观格局的改变会直接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空间竞争,或间接影响多种服务类型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引起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改变。生态系统管理必须考虑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协同与独立关系,实现综合效益的最优化。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已经引起学界与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成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重要领域。良好的休闲与旅游服务对游客旅游动机和旅游满意度起着重要作用(Willis,2015)。向公众提供休闲与旅游等文化服务是旅游导向型城镇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功能。在旅游导向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为了迎合旅游业的发展,在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和城镇管理等方面向旅游发展的方向倾斜(保继刚等,2015),重视旅游导向型城镇的休闲与旅游等文化服务,却忽视了其他服务。只重视一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系统是不健康的生态系统,容易造成此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家独大”;在兼顾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系统中,各项生态系统服务能够均衡高效发展,既能实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最优化,又能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Foley et al.,2005;Andrew et al.,2002)。关注旅游导向型城镇化进程中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保障休闲与旅游等文化服务的同时实现其他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均衡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彭建等,2017)。

表2 旅游目的地开发过程的生态效应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1)Table 2 Ecological effects of tourism destination development and its impact on ecosystem services

3.2.5 旅游导向型城镇发展与人类福祉

提高人类福祉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邬建国等,2014;Assessment,2005),人类福祉与民生和政府科学决策密切相关,因此在旅游导向型城镇绿色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人类福祉的关注与研究。在旅游导向型城镇中,人类福祉除了最基本的对健康、安全、食物等的需求以及收入保障等之外,还包括缓解压力、环境美观、丰富精神生活等方面。旅游导向型城镇发展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开发旅游景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增加绿地面积等措施,发挥了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游客及当地居民对缓解压力、环境美观、丰富精神生活等的需求。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发展也改变了城镇经济结构、居民就业类型,为居民提供了收入保障。作为人类福祉的重要影响因素,生态系统服务的文化服务、支持服务、调节服务、生产服务满足了人类发展的需求,推动了人类福祉的实现。但由于生态系统的复合性及资源环境约束,旅游导向型城镇生态系统中文化服务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对调节服务、支持服务、生产服务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旅游导向型城镇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在不同的生态系统组合、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中,寻求整体或区域人类福祉的最大值,即寻求人类福祉的最优化。

3.2.6 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路径的优化调控

目前的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发展主要由旅游业发展推动的旅游城镇规划引起的,通过最初级的依靠地区旅游资源禀赋吸引游客,在需大于供的背景下,完善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拓细分市场丰富旅游发展模式,最终形成旅游城镇。在此基础上,规划者更多地将城镇规划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甚少考虑当前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镇发展面临着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难题。关注旅游导向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壤、植被、水、大气、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因子的变化,注重协同、独立、权衡3种可能的相互关系在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表现,使多种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与旅游业发展、城镇规划建设相协调,探究旅游导向型城镇化与人类福祉的关系,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对于人类福祉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关注人与环境系统的动态变化,根据其研究结果进行生态系统服务视域下的城镇发展规划、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定等,促进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绿色发展。

4 生态系统服务视域下旅游导向型城镇发展研究展望

近年来,已经有学者将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应用到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生态效应研究中并取得了有益进展,但其应用大多是估算典型旅游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旅游导向型城镇化进程中,旅游活动的增加、各项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等的改变都会导致城镇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生态系统服务视域下旅游导向型城镇发展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

(1)生态系统服务中文化服务的研究与量化。在旅游导向型城镇的生态系统中,文化服务尤其是旅游休闲服务是极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切实影响旅游城镇的目的地形象及游客的旅游意愿,也会对城镇居民的身心健康、收入情况及社会结构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关注旅游导向型城镇生态系统中的文化服务对改善城镇环境质量、促进城镇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居民的健康福祉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价值的无形性和非物质性(毛齐正等,2015),与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相比,对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的研究相对滞后。

(2)旅游导向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已有研究往往注重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影响,未能识别旅游导向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识别旅游导向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特征是揭示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基础,但目前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现有研究对旅游导向型城镇化进程中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关系的改变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重视不够,尤其是休闲与旅游等文化服务的日益强化对其他服务的影响。开展旅游导向型城镇化背景下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指导旅游导向型城镇规划设计、选择合理的旅游业发展优化调控策略与途径、实现旅游导向型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福祉具有重要价值。

(3)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尺度效应。尺度通常分为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一直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生态系统服务只有在特定的时空尺度上才能表现其显著的作用(王广成等,2007)。对时空尺度的选择不仅影响评估结果,还会对管理决策实施的范围和效果产生影响(张宇硕等,2020)。在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中,旅游城镇化也会对不同尺度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不同的影响,乡镇尺度、县域尺度、城镇尺度等单一的区域尺度是目前研究的焦点,且多数研究基于对长期尺度上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研究探索旅游导向型城镇的特点、机制和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关注多尺度上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及其尺度之间的转换问题较少,对短期尺度旅游导向型城镇化的特点关注不足,例如旅游业的季节性特点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等。多尺度分析法可以发现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尺度关联,有利于提高不同尺度上决策制定及规划的有效性,以将在一种尺度上得到的研究结果推广到另一个尺度上。在多层次决策需求的背景下,需要分析多尺度上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识别各尺度上的影响机制,分析不同尺度之间的关联,为制定有效的多尺度上的旅游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4)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城镇化发展的区域调控与应用决策整合途径。区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区域的发展状态取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耦合状态,兼顾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区域发展的解析和调控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樊杰等,2019)。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可以分析旅游导向型城镇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区域分布,也可以分析区域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之间的权衡与协调关系,从而制定相应的区域优化调控措施,实现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近20年,国内外学者在生态系统服务内涵、评估模型、影响机制、权衡与优化等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但与管理决策和政策设计的结合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是旅游导向型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目前的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方面仍存在障碍,尤其是如何在旅游导向型城镇规划与设计的优化实践中充分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理论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寻求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应用决策的整合途径是将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的重要基础,对促进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和旅游导向型城镇的科学决策与综合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人类福祉最优化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城镇旅游业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文化边城镇远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人口与就业
家乡的城镇化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