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
——基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2020-12-16熊勇清李昆沙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合资不确定性环境

熊勇清,李昆沙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制造2025”中涉及的重点行业之一,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在国内市场增量空间有限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为寻求全球战略资源更稳定地供给,降低外部供应链动荡对国内经济生产的风险,以及通过对外输出领先技术、优势产能从而占有外部市场的超额利润,“走出去”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在迈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除了要考虑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拉动”因素,还取决于国内环境“推动”因素,即国内的市场规模、竞争程度、技术研发密度以及政策扶持等因素对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1-2]。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不同的区域所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有显著的差异性。研究分析国内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市场路径选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重要性,已有研究大多基于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 Theory)、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以及制度(Institutional theory)等理论或视角对其影响因素展开阐释。交易成本理论倾向于采用成本最小的市场进入模式[3],在面临动荡的外部环境时,较高控制程度的进入模式会锁定资产与合作者,从而降低经营的灵活性,此时企业会根据经济交易的基本属性,选择控制程度较低的进入模式[4]。资源基础观指出企业特有的资源和能力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5],只有当企业拥有某种资源和能力要素时才会选择更高资源投入程度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这些能力包括技术资源[6]等。制度理论强调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既约束了企业资源能力的发挥,也会影响到交易成本的大小[7],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进入模式选择,成为解释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海外扩张的一种有效理论补充。可以发现这些研究更多的是对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进一步深化理解,而且针对中国企业的研究多数是从东道国角度探索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8-9],关于母国环境与进入模式关系的实证研究仍相对缺乏。Porter(1990)指出,企业如果要获得国际化的成功,其母国本质发挥着关键作用[10],位于特定区域的企业具有区域外企业所不具有的本地优势[11]。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占领海外市场。但由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性,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还存在着获取技术、提升创新能力的动机[12]。因此,本文将对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国内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探索与分析。

本文可能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综合资源基础观、制度理论的分析框架,构建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国内市场环境分析体系。现有区域制度环境的研究针对的是所有产业,现实中不同区域、不同产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差异是不一样的。第二,目前实证研究中对进入模式的划分多数为独资与合资两种形式,本文采用更加符合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现实的做法,将“出口贸易”纳入进入模式类型进行分析。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与国内市场环境不确定性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是指企业使用各种资源和技能在海外经营的一种制度性安排[13]。根据控制程度、资源投入、风险程度等指标,本研究将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划分为出口贸易、合资并购和投资新设三类。

图1 国内市场环境的四种类型

国际化战略作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必然离不开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学者们曾提出不同的分类模型或视角来归纳影响企业国际化的要素,从国内层面来看,第一,国外对我国行业发展警惕性提高,技术封锁愈发严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同质化产品多且核心技术研发周期相对较长,导致企业竞争环境加剧以及在研发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企业面临的技术竞争环境是处于非确定性状态。第二,高端装备制造业属于我国重点扶持的行业,行业发展对政策有较高依赖性,政策的连贯性以及政策出台后能否有效落实将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思路和具体调控手段处于不断改革完善过程中,不同区域对中央政策的解读和执行也有差异,由此形成的区域制度不确定性日益凸显[14]。本研究根据上述分析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内所面临的现实环境影响因素并借鉴“产业—资源—制度”三视角框架[15],从“区域制度环境”和“技术竞争环境”两个维度,将国内市场环境划分为四类,如图1。

1.Ⅰ类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

市场的竞争程度影响市场整体透明度和企业的透明度,进而影响管理者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偏好[16]。对于竞争程度低的行业,行业垄断使得少数企业获得了丰厚的财务回报,为企业进行更高层次的海外投资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同时,支持“制度逃逸论”的学者认为转型经济时期中国区域制度环境具有显著的演进性及分割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面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与动态性[17],使得企业有强烈的意愿直接进入制度更健全的国家进行“制度套利”,以规避制度缺陷产生的经营风险和成本[18]。蓝海林等(2010)认为当国内区域政府政策越不适合本土企业发展时,企业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海外,从而采取资源投入较高的进入模式[19]。

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在区域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会有强烈意愿实行对区域制度缺陷的“逃逸”,采取合资并购或者投资新设模式获得在东道国的合法性。因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H1a:在Ⅰ类环境下,多数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假设H1b:在Ⅰ类环境下,多数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投资新设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2.Ⅱ类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

不确定性程度较高的竞争环境,由于利润率较低、技术同质化严重,企业可能急于通过跨国并购改善其市场地位[20]以及技术能力[12]。与此同时,主张“制度促进论”的学者认为中国制度转型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某些获取资源、培育能力的特殊途径,这些外生的制度因素会成为对中国企业成长路径和发展战略有重要影响的内生变量[21]。冀相豹和葛顺奇(2015)提出良好的区域制度环境会加强企业的所有权优势,而拥有这种所有权优势的企业更可能采取高控制程度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22]。

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企业遵循市场化原则获得本土关键资源会“促进”采用合资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快速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扩充市场。因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H2:在Ⅱ类环境下,多数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3.Ⅲ类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

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企业构建自身的内部化优势,增强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母国市场表现更好的企业,稳定且持续的母国市场回报使其海外投资更为稳健,企业容易产生进攻型市场寻求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23]。结合前文对“制度促进论”的分析,完善的地区制度环境使得企业更容易通过正当的市场手段获取资金,从而在对外直接投资时承受风险的能力也越大,因此会越倾向于采取控制程度更高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24]。

综合上述分析,企业可以聚集来自区域政府、金融以及技术市场上的自身优势采用投资新设的模式进入国际市场。因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H3:在Ⅲ类环境下,多数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投资新设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4.Ⅳ类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

Jaworski和 Kohli(1993)指出当企业所处行业竞争强度增加时,企业所处市场的动荡程度也会增加[25],技术的变革问题便会随之出现,这些都对企业的国际化运作增添了难度。虽然研发密集度高的地区会产生技术扩散效应,对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率以及降低研发成本和研发风险具有极大的帮助[26]。但是,当企业处于制度环境较不完善的区域时,有效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健全,市场隐含了大量不必要的交易成本[27]。在不确定性程度较高的环境下,企业因天生具有风险敏感性,会倾向于选择风险类型较低的市场进入模式[28]。

综合上述分析,当企业无法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掌控和预测,也无法在本土市场上具有技术优势地位时,选择出口贸易的市场进入模式会更加保险妥当。因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H4:在Ⅳ类环境下,多数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出口贸易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二)政治关联度的调节作用

若上述两类不确定性在总体上会影响企业国际市场路径选择,这种影响可能随企业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企业是否拥有政治联系。中国作为最大的转型经济国家,将商业和政府分开的机制还在逐步完善过程中[29-31]。因此,企业如果要获得政府的支持,就必须积极投入资源去建立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关系[32]。因此,政治关联可能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重要“缓冲机制”。政治联系越强,企业在动态环境中决策越带有国家战略的特点,越倾向于选择风险与资源投入较大的进入模式。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5:政治关联度在国内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与进入模式选择之间会起到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从2017年正式发布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综合指数样本股列表中选取研究样本,所选取研究样本的第一主营业务收入均来源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且其占比均超过30%。本文中的海外投资项目不包括:海外办事处、代表处等类型的机构,在中国香港以及“避税天堂”国家/地区投资设立的企业。剔除异常值和缺失数据之后,共获取有效样本为54家上市公司2010—2018年间共173次投资决策事件。

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BVD中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Zephyr)、深圳国泰安数据库(CSMAR)、EPS、巨潮网公布的企业年报和公告以及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发布的“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

(二)分析方法与模型

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适用于有i种分类(i=1,2,3,…,)的多分类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国际市场进入模式(Mode),包括出口贸易、合资并购以及投资新设三种进入模式类型,因此,构建本研究的Logistic模型为:

β4Aget+β5Typet+β6Hmst+β7Htecht+β8DMEjt*Politiest-1

(1)

β4Aget+β5Typet+β6Hmst+β7Htecht+β8DMEjt*Politiest-1

(2)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检验。用多项Logistic回归来分析各类因素对进入模式的影响。其中Mode1、Mode2、Mode3分别表示出口贸易、合资并购以及投资新设的概率,αi(i=1,2)表示常数,βi(i=1,2,...,8)表示系数,t代表年份。

(三)变量及说明

1.被解释变量

以国际市场路径(Mode)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实际调查数据整理,采用虚拟变量形式,i=l、2、3,分别表示 “贸易出口模式”(海外分支机构的性质是销售、贸易等)、“合资并购模式”(海外分支机构的性质是生产、制造,且通过合作形式设立)与“投资新设模式”(海外分支机构的性质是生产、制造,仅且通过母公司设立)。

2.解释变量

以市场环境不确定性(DME)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虚拟变量形式,j=l、2、3、4,分别表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环境。

表1 国内市场环境总体评价指标

3.调节变量

对政治关联度(Polities)本文遵循已有文献研究思路[37],采用二元变量,当企业高管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为1,否则为0。为保证因果关系顺序,采用企业上一年度年底数据。

4.控制变量

东道国市场规模(Hms):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东道国市场规模测量,指标分值为1~7,分值越大表示东道国的市场规模越大。

东道国技术水平(Htech):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国家创新能力指标来衡量东道国技术水平。指标分值为1~7,分值越高表明东道国技术水平越强。

企业性质(Type):为虚拟变量。1为国有企业,0 为非国有企业。

企业规模(Size):企业的规模往往代表着一种“事实的政治权力”, 相对于小型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会更强,从而会影响企业的市场进入模式。本文利用公司总资产来测量公司规模,采用的是其自然对数值。

企业年龄(Age):经营时间越长的企业拥有的经验或资源更加丰富,会表现出更丰富的与当地政府或官员构建关系的经验与能力。测量标准为国际市场进入年份减去企业成立年份。

三、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以市场环境变量的二维度测量值为界,运用SPSS22.0 统计软件的交叉表分析法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采用卡方检验来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分别如下。

表2 交叉列联表及差异性分析结果

根据表2所示,四类环境中企业的进入比例依次为13.3%、57.2%、17.9%以及11.6%,在Ⅱ类环境中企业的进入比例最大。在Ⅰ、Ⅳ类贸易环境中,出口贸易是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模式;Ⅱ类贸易环境中,合资并购为中国企业主要的市场进入模式;Ⅲ类贸易环境中,合资并购与投资新设成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模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皮尔逊卡方值为12.849,对应的概率P值为0.046(双侧),小于显著性水平αi(0.05),表明不同国内市场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本研究对所有解释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值(VIF)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解释变量VIF均≦5,研究结果受多重共线性影响的可能性很小。

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中对因变量的选择要满足备选方案不相关性(Independence of Irrelevant Alternatives,IIA)的假设,即模型中的各可选项是独立的不相关的。本文使用Hausman和McFadden(1984)的检验方法[38],得到其未受约束含两种选择的模型和受约束的包含三种选择的模型参数,以此构造的统计量P值≦1,表明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满足IIA假设。

(二)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

多项 Logistic 回归数据分析结果如表3。

表3 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续表3

模型①仅纳入了控制变量(企业规模等),旨在检验控制变量是否对进入模式选择有影响。模型②纳入了解释变量(国内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旨在检验在考虑控制变量影响的同时,不同类型市场环境与进入模式的关系(H1~H4)。模型③在主效应模型②的基础上加入了调节变量(政治关联度)以及其与国内市场环境类型的交互项,旨在检验企业高管的政治关联度对不同市场环境与进入模式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H5)。

1.国内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影响的主效应检验

Ⅰ类环境下,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模型②数据显示,Ⅰ类环境对进入模式选择的回归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其中,出口贸易与投资新设相比,Ⅰ类环境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投资新设的模式,这种可能性是Ⅳ类环境下的2.667倍;出口贸易与合资并购相比,Ⅰ类环境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并购的模式,这种可能性是Ⅳ类环境下的6.803倍;合资并购与投资新设相比,Ⅰ类环境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并购的模式,这种可能性是Ⅳ类环境下的1.672倍。该结果表明,在区域制度不确定性程度较高且技术竞争不确定性较低的环境下企业选择合资并购和投资新设这两种模式的意愿都很高,但更倾向于选择合资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假设H1a得到支持。可能是因为,拥有垄断技术优势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更有能力将一部分资源转向国际市场从而有效规避本地因制度“缺陷”带来的风险和成本,并利用合作者对东道国的熟悉性较迅速地与当地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系,获取海外市场的合法性。

Ⅱ类环境下,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模型②数据显示:Ⅱ类环境与合资并购模式的回归系数在0.1水平上显著。其中,出口贸易与合资并购相比,Ⅱ类环境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并购的模式,这种可能性是Ⅳ类环境下的1.064倍;合资并购与投资新设相比,Ⅱ类环境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并购的模式,这种可能性是Ⅳ类环境下的1.867倍。该结果表明在区域制度不确定性程度较低且技术竞争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下企业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假设H2得到支持。究其原因,我国大部分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处于转型阶段,在技术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区域,如果能够获得政府在融资或者财政上的大力扶持,会期望通过实施跨国合资并购实现整体市场地位的颠覆以及技术的升级。

Ⅲ类环境下,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更倾向于选择投资新设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模型②数据显示,Ⅲ类环境对进入模式选择的回归系数分别在0.1和0.05水平上显著。其中,出口贸易与投资新设相比,Ⅲ类环境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投资新设的模式,这种可能性是Ⅳ类环境下的3.984倍;出口贸易与合资并购相比,Ⅲ类环境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并购的模式,这种可能性是Ⅳ类环境下的4.049倍;合资并购与投资新设相比,Ⅲ类环境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投资新设的模式,这种可能性是Ⅳ类环境下的1.626倍。该结果表明,在区域制度与技术竞争不确定性程度均较低的环境下企业选择合资并购和投资新设这两种模式的意愿都很高,但更倾向于选择投资新设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假设H3得到支持。通过分析,竞争平缓的市场使得企业通过垄断技术获得了丰厚的财务回报,同时政府的政策推动和金融机构资金鼎力支持,会推动企业选择更高控制程度的进入模式拓展海外资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在此环境下价值链日渐丰富,降低了投资风险,强化了企业的投资新设选择。

在模型②引入市场环境变量后,Cox & Snell R-Square从0.089上升到0.149,Nagelkerke R-square从0.101上升到0.169,表明模型的整体预测准确率提高。

2.政治关联度对国内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关系的调节作用检验

在模型③中,Ⅰ类环境与进入模式的独立影响分别在0.1、0.05水平上显著。其中,出口贸易与投资新设对比,Ⅰ类环境与在有政治关联度的影响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投资新设的模式(交互项回归系数为-0.093,交互项相对风险比为0.971);出口贸易与合资并购相比,Ⅰ类环境与在有政治关联度的影响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并购的模式(交互项回归系数为-3.399,交互项相对风险比为0.072);合资并购与投资新设相比,Ⅰ类环境与在有政治关联度的影响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投资新设的模式(交互项回归系数为-3.306,交互项相对风险比为0.037)。说明政治关联度对Ⅰ类环境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Ⅱ类环境中,出口贸易与投资新设相比,在有政治关联度的影响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投资新设的模式(交互项回归系数为-0.700,交互项相对风险比为0.214);出口贸易与合资并购相比,在有政治关联度的影响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并购的模式(交互项回归系数为-2.344,交互项相对风险比为0.057)。

Ⅲ类环境中,政治关联度与各分类市场环境的共同作用不显著。综上所述,假设H5部分得到验证。

研究发现,在区域制度环境或者技术竞争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较低的地区,企业可以基于“硬”的市场化原则来选择进入模式;而在区域制度环境或者技术竞争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地区,企业难以依靠市场化原则来获得国际化的补充资源,只好转而寻求“软”的政治关系来获得关键性资源。因此我们认为,当有一个维度的环境指标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企业的政治关联对市场进入模式的正向影响会更加显著。

(三)稳健性检验

借鉴Wu and Rui(2014)的思路,使用2009—2017 年地方政府年均人事变更次数衡量区域制度环境中的地方政策不确定性指标;此外本文借鉴相关学者研究,采用比例指标测量政治关联度,即企业董事会中具有政治身份的董事人数占董事总人数的比例。为确保因果顺序,企业政治关联度的数据使用对外投资事件发生前一年的数据。运用此方法重新计算解释变量中的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和调节变量中的政治关联度指标,见表3中的模型④⑤,发现回归系数依旧显著,且系数变化很小。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优化国内市场发展环境一直是决策层和理论界关心的议题。本文利用54家中国 A 股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内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以及政治关联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所处的国内市场环境不确定性越高,企业可能受到的环境冲击越大,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就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多数企业会选择出口贸易这种成本和风险更低的模式进入国际市场;而随着国内市场环境的改善,企业会逐渐采取成本和风险较高的模式进入国际市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结构升级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将有比较优势细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为总体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条是进行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到发达国家配套先进的生产要素以服务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以获取并长期保持企业技术优势。随着科技变革的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选择采用合资并购的方式来进入国际市场。企业的政治关联在国内市场环境不稳定的时候对市场进入模式的正向影响才会更加显著。

本文的政策启示主要有两点:(1)区域制度和技术竞争不确定性程度高会增加企业交易成本,进而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一旦其中某一维度环境变好,企业便开始寻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合作机会。这表明,在国内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增强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衔接性,营造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推进企业跨国经营的关键举措。而企业需要增强信心,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从而在技术竞争市场占据更有力的地位。(2)企业政治联系的改善会缓解区域制度环境或者技术竞争环境不确定性给企业海外市场战略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应该在坚持市场机制与经济理性的前提下,保持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平台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但是不能为了维护政治关联而一味地迎合政府,要能够正确地处理政治行为与市场行为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合资不确定性环境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全球不确定性的经济后果
设立合资人寿险企的实务分析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英国“脱欧”不确定性增加 玩具店囤货防涨价
环境
合资股份买卖潮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