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菌种鉴定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
2020-12-16张金玲
张金玲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河南洛阳471099)
颅脑损伤术后具有较高颅内感染风险,影响术后效果,不利于预后改善。探究重度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合理选用抗生素,对控制术后感染、改善预后有重要帮助。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重度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脑脊液病原菌情况及耐药性,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4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0例,女63例;年龄52~71 岁,平均(61.44±4.28)岁;颅内感染3~10 d,平均(6.26±1.09)d。纳入标准:脑脊液感染相关指标检查资料完整,且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病毒性脑炎、真菌感染;明确为污染病例。
1.2 检测方法 于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患者脑脊液3~5 ml,无菌操作,注入培养瓶,以BACTEC924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设置温度35℃,提示阳性报警后抽取菌液涂片染色,进行镜检确认标本合格,接种巧克力平板、血平板,设置温度35℃,于5%浓度CO2环境下进行孵育,时间24 h;配制0.5 麦氏菌悬液,以青岛聚创世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JC-W21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离致病菌株,药敏试验采用贴纸片法,纸片中心距≥24 mm,与平板内缘相距≥15 mm,直径90 mm 平板贴6 张;贴好后室温放置15 min,倒置于35℃的温箱,16~18 h 后观察结果。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NCCLS规定为判断原则。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7 对相关数据分析及录入,耐药分析采用WHO 耐药性监测网所提供的WHONET5.4 软件统计药物耐药性。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结果 143例患者共分离209 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47 株,占比22.49%;革兰阳性菌162 株,占比77.51%。见表1。
表1 细菌培养结果(n=209)
2.2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性 头状葡萄球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 耐药率较高;溶血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对苯唑西林、红霉素、青霉素G 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 耐药率较高。见表2。
表2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性
2.3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环丙沙星耐药性较低,对哌拉西林耐药性较高。见表3。
表3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
3 讨论
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临床较常见,分析病原菌构成并针对性给予抗生素对提高抗感染效果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对我院143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菌培养,共培养致病菌209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7 株,占比22.49%;革兰阳性菌162 株,占比77.51%。革兰阴性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头状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提示临床干预应主要针对革兰阳性菌。王琼等[1]在探究颅内感染脑脊液病原菌分布的研究中指出,革兰阳性菌占比60.1%,革兰阴性菌占比39.9%,与本研究存在一定出入,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原发病种类不同有关。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一般为脑外伤或外院颅脑手术后转院康复治疗,具有住院时间长、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有颅脑手术史、置管比例高等特点[2]。梁喜安等[3]研究表明,手术时间、营养状况、脑脊液漏、术后引流时间均为重度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院内,易受生存能力强、耐药性高的病原菌入侵,造成继发性感染[4~5]。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有助于增强抗感染效果,药敏试验明确病原菌耐药性的主要方法[6]。杜晓光等[7]对ICU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行药敏试验,针对性给予抗菌药物,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通过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感染患者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头状葡萄球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 耐药率较高;溶血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对苯唑西林、红霉素、青霉素G 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 耐药率较高,提示针对革兰阳性菌可将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作为临床经验用药。刘畅等[8]研究结果证实,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效果确切。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环丙沙星耐药性较低,对哌拉西林耐药性较高,提示对鲍曼不动杆菌以多黏菌素、环丙沙星作为临床经验用药。综上所述,脑脊液标本菌种鉴定及耐药性分析可明确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有助于临床科学合理用药,在充分考虑患者耐受程度、过敏反应前提下,可将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作为临床经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