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西藏脱贫巩固问题探究
2020-12-16曹馨予
曹馨予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藏脱贫巩固问题探究
曹馨予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712082)
2020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西藏作为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实现了全区脱贫的重大成果。为确保区内人民全部实现长期巩固脱贫,解决区域的整体性贫困问题,文章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乡村振兴;西藏;脱贫
贫困是所有国家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问题更为严峻。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西藏着力减少贫困人口,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着力改善贫困地区面貌,有力开创并践行了中国特色和西藏特色的扶贫攻坚路。
1 西藏脱贫攻坚现状
西藏作为“一带一路”18个承担具体任务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但却是中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区域,是中国“三区三州”中唯一省级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2015年年底,西藏的贫困发生率高达25.32 %。截至2019年,西藏实现GDP 1 697.82亿元,同比增长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 501元,同比增长12.8%,增速全国第一;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13 %,全国第一,实现持续17年两位数增长。到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 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西藏于2019年年底最后19个贫困县(区)摘帽、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率大幅下降17 %。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果,有效改善连片地区贫困程度。但如何将脱贫成果筑牢巩固则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
2 西藏存在的返贫隐患
2.1 长效制度建设存缺口,贫困动态管理待完善
现有部分扶贫工作以短期扶贫结束为止,结合当期存在问题进行临时性弥补措施,未构建长效的系统性制度进行解决,使原本高效的政策制度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时间达不到预计的效果。贫困动态管理以区内人均收入统计结果作为是否脱贫的主要依据,贫困人口存在福利依赖心理,收入统计准确性难以保证。部分家庭尽管在评测中可脱贫,但由于家庭环境重大事项的发生致使其陷入支出型贫困,使其产生返贫的风险。
2.2 扶贫主体落实程度弱,扶贫对象识别精准难
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府极易在工作过程中大包大揽,贫困农户受文化历史等影响,参与度低,易形成缺乏基层民主的被动扶贫。收入统计指标编制不完善,虫草、外出务工、林下资源、牦牛及副产品收入等也未计入核算范围。扶贫力量有限,只能以农户自报数量为准,存在虚报瞒报少报人口收入,对扶贫对象收入统计及识别造成困难。
2.3 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西藏经济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低水平产业化,内在不经济严重,规模小,工业滞后,机械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导致贫困程度深,返贫概率高。经济水平落后便导致生活环境恶劣,教育水平低下,基础设施短缺。较多乡镇政府所在地,还没有较完善的商业设施及饮食服务店,交通乘车、文化设施、医疗卫生等没有得到解决。直接为居民生活服务的设施简单,水平不高,供给力有限。
2.4 物质帮扶较单一,扶贫扶智未结合
扶贫工作压力大,基层政府更愿意选择时间短见效快的物质帮扶方式。这样的做法能够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对于长期的发展来说杯水车薪。最根本的人才培育发展,提高摆脱贫困的自主意识被滞后。贫困农牧民分散广布,社区粘合度低,难以形成有效的帮扶互助,尽管工作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在扶贫中搭建高效互联的社会网络,但随着扶贫工作结束,所建立社会网络成果有可能变成“极先进的机械设备”,丧失其有效性。
3 西藏巩固脱贫的对策建议
3.1 注重生态保护,加强区域合作
可持续发展要求每代人福利产出的最大化,它承担着对未来发展道义上的义务,贫困地区良好的生态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本需求。西藏作为唯一省级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其中包含大多对我国生态安全有特殊价值的地区,要加强重点生态保护,提高环境检测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区域协作,走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构建产业合作联盟,完善多层次多方位的区域产业协作。
3.2 落实主体责任,精准识别贫困
倡导扶贫及返贫情况与政绩相挂钩,根据返贫率及持久率为考核指标,以保障持续对脱贫人口的关注及帮扶。明晰帮扶责任,出现问题追究到单位个人。构建脱贫后的贫困测度方法,随经济发展做到持续更新,探索多元化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结合农户收入能力,生产资料,可支配金额,消费支出共同测算贫困指标。进一步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加快贫困人口信息的更新频率,建立贫困人口识别综合指标体系。
3.3 建立多元合作的长效社会机制
为了实现稳固减贫,应建立长期有效的多元合作社会减贫机制。地方基层政府应建立有效的支持体系和政策扶持,吸引多方能力积极参与到共建脱贫的行动中来。依靠各兄弟省市的帮扶,引入区外先进技术思想,结合区内特殊条件制定符合西藏发展模式,引导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形成多方合力利益联结机制。加大贫困地区农产品采购和贫困劳动用工,稳定贫困地区增收渠道,建立可持续产销对接机制。
3.4 注重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增进公共基础设施构建,持续跟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深化后续措施。以乡村振兴为基础发展点,有效利用城市周边乡镇,推进城市化进程。制定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具体意见,把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建设作为投放资金的主要倾斜项目,建立“反贫困保险”。除了高效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外,还要积极吸纳社会资源,鼓励企业积极投身基础建设,加快乡村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人才,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3.5 增强内生动力培育力度
增强内生动力的首要方面在于改变贫困户的福利依赖思想,充分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主动参与市场化竞争。贫困地区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农村软实力的提升,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推行藏汉双语教学,保障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不失学。鼓励区内中青年人口学习职业教育,倡导学制结束后返乡加入脱贫实践的队伍。达到“培养一批职业技术人才,带动一批贫困群众”的学习效果。
4 小结
2020年西藏成功实现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国最大连片式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西藏的显著成果,将为实现区内经济较快增长与贫困人口较快下降同步推进作出重要贡献,与全国人民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扶贫开发仍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1]陈爱东,李蕴.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西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探讨[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42-147.
[2]区党委政研室经济研究处调研组.西藏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后“怎么办”[J].新西藏,2019(9):17-20.
[3]徐伍达.西藏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发展报告[J].西藏巩固脱贫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新西部,2019(2-3):12-19.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建设面向南亚重要通道研究”(NO:18 XJY018)阶段性成果。
曹馨予(1997- ),女,陕西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财政金融问题。
F323.8
A
2095-1205(2020)03-131-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