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风险下的中国农业安全问题与对策

2020-12-16

广东蚕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耕地粮食农业

陈 慧

多维风险下的中国农业安全问题与对策

陈慧

(衡水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河北衡水053000)

文章着眼于多种风险因素影响的中国农业生产,分析了保障农业安全涉及的耕地、市场、技术、种子、气候变化问题和农业政策,提出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农业安全;粮食;改革

近年来,我国坚持立足国内资源,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推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生产能力稳步增长,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t以上,谷物自给率超过95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但对于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居安思危、系统施策,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1 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1.1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这是基本国情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8 %,耕地仅占世界的9 %,淡水资源仅占世界的6 %,保障农业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靠天吃饭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属性,现在有设施农业,难以完全取代自然条件下生产的状态。

(2)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错综复杂的现象和结果。

(3)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趋势不可逆转的同时,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将日趋严重。

(4)我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是构筑大国农业的坚实“安全底盘”。国家一系列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和农业发展阶段变化,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需要调整和完善。

1.2 我国已经深度融入国际农业价值链,但世界粮食不安全程度在上升

(1)粮食的本质是国家战略物资。近年,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失衡,国际粮食价格大幅飙升,一些依靠粮食进口的非洲国家,处于短期的粮食恐慌甚至社会动荡的失控状态。多个国家陆续发布粮食出口限制措施,致使全球粮价上涨,再次加剧全球粮食危机恐慌。

(2)我国粮食国际竞争能力有待提高。发达国家注重粮油加工生物转化技术,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降低了由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我国粮油科学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粮油加工技术装备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3)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总体规划和协调服务机制亟待完善。积极开发利用全球丰富、优质农业资源,大力拓展国外农业投资市场,是实现农业优势互补、构建持续稳定的农产品供应网络的重要途径。农业重点企业大力参与全球农业投资开发,建立海外农业基地,需要政策引导支持。

2 提升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2.1 保护耕地,落实藏粮于地

我国自然资源禀赋不强,人多地少、可开发利用土地少,耕地质量总体偏低。农业资源长期处于高强度开发、高负荷利用状态,部分地区耕地和淡水资源严重透支,土地退化、土壤污染、水资源过量开采等问题凸显。对约12亿hm2耕地需要强化“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的理念,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1)培肥地力。加大高标准粮田建设力度,确保2022年全国建成约6.78亿hm2高标准农田,夯实粮田高产稳产基础;改造中低产田,加强中低产田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通过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保护提升耕地地力;扩大农业污染治理与修复行动覆盖面,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开展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耕地质量构建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生态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方式,提升耕地质量水平。

(2)推广轮作休耕制度。耕地休耕制度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在地下水超采区、重金属污染区、西南石漠化区和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区,适度扩大休耕面积,开展水土生态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实施粮豆轮作、粮草轮作和种养循环模式。

(3)加强土地整理和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提升各类土地资源的生态服务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运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手段,发展土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技术,构建整体性技术方案与工程模式。

2.2 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推动藏粮于技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到了需要更多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解决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农业技术及时推广。

(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围绕生物育种、农技装备、智慧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加强科技攻关;推动各地农科院、农业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协作,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为区域粮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推进土地流转和利用,实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开展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土壤退化与防治、污染耕地修复与防治、新型肥料研发与施肥技术推广等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加强粮食集成技术推广,以优质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农机转型升级为两翼推进“藏粮于技”。

(2)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建立一支稳定的、直接面向乡村的科技工作队伍。对基层农技推广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机构提供精准支持,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农技服务;改进种植品种和种植方法,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3)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大气候变化相关研究和投资。做好气候变化预测及通告,立足抗灾夺丰收,制定有力的应急预案。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耕作栽培体系。大力发展各种水利灌溉工程、设施农业。

2.3 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

保护主产区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大对13个粮食主产区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产粮大县财政奖补金额。提高粮食生产者补贴标准。坚持实施和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制度,健全粮食收购价格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背景下,适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实施优质优价政策,促使农民收入持续稳升。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范围,让更多粮食生产者享受到保险的兜底作用。

目前,我国农业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从成本上看,我国种粮成本日益上升,农民种粮比较效益持续走低。从国际贸易趋势上看,我国需要建立以直接收入补贴为基础、以保险补贴为支撑、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2.4 加快农业市场改革

解决农业深层次的安全隐患,迫切需要打破种子、技术、资本、价格等方面的垄断。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千差万别。然而,在转基因技术面前,种质资源面临严重威胁。这需要加强对自然物种和传统种质资源的保护,建立适当的常规良种种子基地,给农户以充分的种子选择权。如果种子、技术、资本陷入垄断之中,必然导致价格的垄断,价格垄断将导致农业成本的上升,由于农业的弱质性、较长的自然周期性,加上投入的边际效应,就会出现“谷贱伤农”,而销售端则易出现价格畸高异象。如果把价格因素传导给消费者,势必导致社会生活成本的上升,抑或消费预期的恐慌。采取有效政策措施,规避资本过度投机对农业安全稳定的影响。

2.5 统筹国内外粮食市场

近年来,我国每年粮食进口1亿吨以上,约八成为大豆进口,相当于6亿亩的耕地产量。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优化粮食进口来源布局,建立稳定可靠的进口粮源保障体系和富有弹性的粮食贸易格局。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建立农业自由贸易区,适度扩大粮食进口。培育并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粮棉油企业,积极参与海外耕地投资储备与生产经营,打造一批“海外粮仓”,保障国内缺口农产品稳定供给。完善农业企业“走出去”总体规划和协调服务机制。

[1]蓝明全.现代生态农业与农业安全问题浅析[J].南方农业,2014(36):160-161.

[2]聂丽红.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J].农业与技术,2020(3):177-178.

[3]绕英峰.网络环境下农业科技信息安全与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2):201-202.

陈慧(1979- ),女,汉族,河北衡水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应用方向研究。

F832.43

A

2095-1205(2020)03-20-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3.12

猜你喜欢

耕地粮食农业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