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探究

2020-12-16

广东蚕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客户

王 廷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探究

王廷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400000)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数字技术越来越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了农村金融的发展。文章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运用数字技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

互联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农村经济

1 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及其由来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在传统普惠金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信息技术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越来越出现在生活中,为我们提供很多的金融服务,农村地区由于地域、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享受的金融服务也受限,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为农村地区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动力,在G20 峰会上,数字普惠金融被定义。后来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主要就是把数字技术运用于金融领域,让金融可以惠及所有客户,数字金融泛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融资、支付、投资和其他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可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促进农村人口就业、消除一些矛盾。数字技术的发展解决了以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成本高、效率低、门槛高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在加速融合,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2 数字普惠金融的特征

国家大力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技术支持。主要有以下特征:(1)服务范围广。传统普惠金融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发展有限,数字普惠金融在技术的突破和金融的结合下使得农村地区也能够接受金融服务。(2)服务多元化。数字普惠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务遍及金融的全产业链,不管是“农村线上理财”“农村数字化保险”“农村数字众筹”“农村数字支付”“农村综合数字金融”等都为农村金融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模式,多元化新颖的金融服务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客户群体大众化。根据长尾理论,只有20 %的高收入大城市客户可以享受更多的金融资源,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扩大了客户群体,目前无论收入、区域等因素的差别所有的客户都可以享受金融资源,而且由于大数据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客户金融数据也可以完善完善农村地区客户的征信,健全客户征信系统。(4)提供精准服务。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发展可以收集更多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完善客户征信,而且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精准营销,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高客户粘性。

3 我国农村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易遭泄露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依赖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客户信息被泄露,尤其是各大金融机构的金融数据,越来越多的客户会接到不明来电,各种带有欺骗性的信息通过短信或者QQ、微信等形式发给客户,进而对客户进行诈骗行为或者直接窃取账户资金等。

3.2 缺乏风险规避工具

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目标客户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金融知识薄弱,接受性差,数字普惠金融很多金融服务是通过手机、电脑这种媒介为客户提供服务,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都需要客户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但是农村目标客户一般严重缺乏避险意识且风险承受能力弱,目前保险公司出台的很多保险产品对于农民来说保障水平太低,产品种类少,而且对于农村来说买保险的就更少了,对于自身的资产也没有一个保险意识,一旦上当受骗可能导致对金融服务的排斥。

3.3 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数字普惠金融使用的是前沿科技而且对于金融来说一般都是先有创新再有法律与监管,所以存在滞后性,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数字普惠金融的法律法规,但是依然不完善存在漏洞,没有跟上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脚步,所以还需要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3.4 存在非法集资与诈骗

“庞氏骗局”一直是金融诈骗的代名词,随着金融的发展,“庞氏骗局”一直存在,而且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样。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催动了这种非法集资与诈骗越来越向农村集中,农村地区逐渐成为非法集资与金融诈骗的集中地,在农村地区发现了很多非法集资现象,究其原因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缺乏金融素养,中央曾经出台文件来抑制这种现象。

3.5 “去风险化”导致农村弱势群体金融排斥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目的是让除了20 %高收入客户以外的群体也可以享受公平的金融服务,但是因为目前监管趋严“去风险化”导致部分农村弱势群体产生金融排斥,没有满足这部分群体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力,农民更多的是一群没有稳定收入、没有社保、没有商品房甚至没有征信报告的群体,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说,他们不达标,不是目标客户,但是他们中绝大部分愿意主动还款以期能够融资,“去风险化”会导致这部分群体被普惠金融机构排除在外,不能享受金融服务。

4 我国农村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农村地区网络运用

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网民大约是城镇网名的1/3,信息技术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所以必须提高农村地区的网民数量,政府应该支持农村地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金融素养以及通过互联网享受金融服务软件运用方面能力不足,需要机构人员的普及。

4.2 数字普惠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农村地区的目标客户文化程度低、风险意识薄弱,所以需要数字普惠金融机构的大力宣传,避免农村地区集中产生非法集资,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共同开发一个软件专门宣传非法集资与诈骗并普及相关基础金融知识,内容应该浅显易懂,多用实际案例惊醒风险意识不强的客户,另一方面,集中进行大型宣讲活动,并且针对客户的疑问进行一对一作答,提升农村地区客户的整体金融素养。

4.3 完善农村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

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在农村的运用也就是通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为农民创收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这是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结果,但是农民也不仅是创收和利润提高,这种模式还会在网络上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大数据建模方式判定其还款能力,以此作为享受融资服务的基础,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些数据可以有效地筛选客户,控制不良贷款率。

5 小结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有效融合,就目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突破与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可以解决技术上存在的信息泄露问题,大力的宣传可以解决农村目标群体受教育程度低金融知识薄弱等问题。

[1]卫晓锋.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与监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6):49-54.

[2]黄益平.数字普惠金融的机会与风险[J].金融发展评论,2018(4).

[3]尹应凯,侯蕤.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逻辑、国际经验与中国贡献[J].学术探索,2017(3):104-111.

[4]黄余送.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探索[J].清华金融评论,2016(12):37-40.

[5]吴金旺,顾洲一.数字普惠金融文献综述[J].财会月刊,2018(19):123-129.

F724.6

A

2095-1205(2020)03-96-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3.56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客户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为客户节省时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