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下的农产品市场营销对策
2020-12-16侯鸿雁
侯鸿雁
基于“互联网+”下的农产品市场营销对策
侯鸿雁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伴随网络化信息技术的日益推广,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模式也得到了各个行业的日渐重视。文章对国内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的营销策略,抓住“互联网+”下的农产品生产机会,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
“互联网+”;农业行业;农产品市场;营销对策
伴随农业产品过剩时代的逐渐来临,明确以市场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产品营销概念略显非常紧迫。农产品市场的营销就是为了符合人们消费欲望与需求交换农产品的活动流程。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对农户提出既要对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深入研究,还要对消费群体对于农产品潜在的需求进行研究,并营造需求。出于对农产品生产、运输、交换等诸多环节中的所有元素进行综合考虑,统筹部署以符合消费者的现实需求为准,进而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1 国内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1 运送成本高、不透明的中间环节
近几年,耕种成本随人工、农药、种子等价位的上涨而逐渐上升。而在销售农产品时还需花费诸多成本,如管理、运送、卫生等,为此,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也会逐渐增加。另外,农产品从农户手中至消费群体手中的整体流程中间需要经过诸多环节,经收购者、批发商、零售商逐层加价后,产品价位早就和刚开始农户的出售价格。农户既要应对逐渐增长的生产费用和微薄利润压力给予承担,还要对产品输送、存储、营销环节中的保鲜问题进行担忧。消费群体也能以很高的价位购进农产品,且对农产品的购买来源及安全等信息了解很少。所以,从农产品的生产至最后的销售环节,中间具有诸多流通环节且缺乏透明度,在此基础上,农户就要承担产品的种植、费用及储存等方面的压力,消费群体也无法收获高质量农产品。
1.2 传统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化水平低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南北及东西具有较大的跨度,产生诸多气候种类,进而种植出充满特色的农产品。各类丰富的农产品虽说导致消费群体的数目重大,由于其类型较多、数量欠缺造成的诸多特色农产品难以进入规模化的销售路径,因而无法形成特殊的品牌,导致此类农产品难以在统一网店进行集中销售,同时,因传统中农业行业提倡小户农业,这也是阻碍我国建设大型农业生产基底的主要因素。此外,因消费群体越来越高的农产品需要,其销售状况和农户品质和包装方面息息相关。而当前诸多农产品的生产人缺乏专业技术,外加生产模式的分散化及规模不大,致使农产品标准化程度并不高。上述一些问题都会使农产品的质量出现良莠不齐的状况,同时包装方面也并不先进,很难将农产品的生产地区及特色信息进一步传达。
1.3 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互联网设备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生产农产品的重要基底就是农村,而农村普及互联网的程度普遍较低,农村地区网民总量占据全国总网民量的30 %,普及互联网的概率远低于城镇的35 %,农村在普及互联网方面偏低的情况下,很难实现互联网与农产品实现有机结合,而且农村在处理信息透明性的方法也微乎其微,这就造成消费者很难利用互联网对农产品透明到家的流程实现获取。互联网设备的滞后性也是的农产品营销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最大的局限因素。诸多农产品需要通过互联网传播才可获得公众的熟知,随着消费水平深化提高的如今,人们不仅需要在于能否饱腹,还对食物的健康性比较重视,食物是否绿色,消费群体也想对食物来源加以了解,但产地和市场的距离一般比较远。而除了可以在公众面前呈现农产品,还能使消费者对实物的源地方法进行真实掌握,其基础在于运用互联网实现信息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进行呈现。使农户对互联网知识熟练掌握,因此农村普及互联网基础设备势在必行。
1.4 农户网上销售意识弱化
虽说我国网络方面正在大规模普及,有些农户开始对网络加以运用,但很多层面仍停留在购物与娱乐方面,真正结合网络和农户生产环节微乎其微。农产品的生产人的网络营销意识弱化,并且网络营销的专业人员对于农产品的生产也知之甚少,二者发生的错位情况定会造成销售农产品的路径单一,非常被动。
2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的营销策略
2.1 借鉴电子商务平台处理重甲环节的不透明问题
在传统交易模式中,一方面,农户将产品销售给中间商,中间层保证农产品转手,最后送至消费者手中,此种销售模式一来使农户必须承担不断增长的产品生产及储存费用,较稀少而无法估量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消费群体无法通过高价格实现农产品的购进,但对重视产品的质量及产地信息的了解极少。基于“互联网+”时代下,不仅需要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还可通过在其他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及淘宝等平台上的加盟,将沟通时间方面的约束彻底消除,让农产品可以将供求信息做到准确获取,针对性地在线上销售农产品。而且要想进入这些电子商务平台并不难,因其门槛偏低,符合当下生产农产品中分散化、无法呈规模化经济发展的现状。针对农户个体来说,精力、时间及资源方面受限,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加盟可以对其高效互联网营销充分借鉴,这对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很有利,进而为农业经济后续的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2.2 标准化生产模式的形成
农业行业需要对互联网技术合理运用,采用互联网实现遥感监控,将种植温湿度、光照等进行调控,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原先的生产模式无法处理的问题充分解决,以投入最少的人力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大规模调控农业产品,推进其更加健康的生长,降低病虫害,保证农业实现可追溯、自动化及标准化,保障智慧农业。
2.3 品牌效应的有效增强
需要找出产品的共同特点,为其创造富有特点的品牌,一个能够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品牌。现如今,消费者的统一目标就是对良好品牌形象的产品进行购买,由于品牌保障产品质量直观地表现。要想将自家农产品品牌打扎实、打稳固及打响,品牌作用就是集中消费者的注意,待一个品牌深受公众的青睐后,其收益会高于同类没有品牌的产品,要想实现良好品牌的构建,先要按照销售产品的特点分类,将相同种类的品牌一起销售;其次,此类品牌要想被公众熟知,互联网巨大信息库作为广泛传播信息最快的途径,通过互联网平台如社交媒体等,强化塑造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创造鲜明特殊的品牌,促进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的有效提升。
2.4 “互联网+”营销人才的强化培养
我国农村普及互联网的程度偏低、基本设备也较缺乏,而且农户使用网络对产品的种植管理也微乎其微,因此要想具备一支专业营销队伍、提升农户的水平和综合素质作为“互联网+”背景下必备的发展条件。首先政府部门与各个机构需要对中小型企业中网络营销人才强化培养,并强化培训农产品生产员工的网上销售技术,让更多人对网络营销在农产品营销中的运用、接受和了解。其次,在对本地农产品生产人互联网营销技术进行培养过程中,还要大量招募既掌握产品生产技术,又深刻了解网上营销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并实现科学引进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的完善建立,以此,将网上销售人才作用充分发挥,进而给创新农产品网上营销和稳健发展供应充足的人才队伍。
3 小结
我国农业要想在“互联网+”营销背景下实现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效应,借鉴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对中间不透明问题的有效处理,同时,农户还要紧抓“互联网+”这一良好契机,以互联网之下的农产品营销为基础,推进我国农业行业的稳定发展以及注入新鲜的血液。
[1]何岳霖.“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9(24).
[2]邹群.“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9,047(12):231-232.
[3]吴文洁,吴爱栋.我国农产品市场推广模式分析——基于“互联网+”背景下[J].当代经济,2018(16):28-29.
[4]吕慧智,李鸿雁.基于"互联网+"的特色农业产业市场营销创新模式研究[J].青春岁月,2019(14):442,441.
F323.7
A
2095-1205(2020)03-87-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