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现代农业关键技术展望
2020-12-16万厚冲刘亚军
万厚冲 刘亚军
关于“互联网+”现代农业关键技术展望
万厚冲刘亚军
(衡水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结合,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布局的主要方向,在技术体系的不断优化更新下,农业智能化、信息化的实现也将呈现出一定的必然性。文章对“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论述,从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对现代农业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对我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互联网+”;现代农业;关键技术
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令行业领域成功地迈入信息化发展时代,通过信息化技术与行业本身的融合,可有效加速产业结构的推进。对于传统农业生产体系来讲,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建构基于产业而实现的一体化经营体系,通过数据信息的精准核对,可有效对农作物的生产情况以及营销模式进行多维度分析,进而提高农业生产质量,真正令农业生产与产品营销实现精准对接,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 “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互联网加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发展是我国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通过农业智能化网络化的实现,可对农业各类生产模式进行精细化管理。这样一来,以新农业产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可有效为各类关联产业的衍生提供平台,其对于农副产品的一体化营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将农业产业与社会经济体系进行有效整合,其并不是单纯地依靠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质量,而是通过农业本身信息资源的呈现建立一个互联网结构,向经济成本生产力以及专业分工进行有效决策,在提高农业生产质量的同时,可为整个农业化管理提供科学性的依据。对于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来讲,在三农政策的深入落实下,农业信息化的呈现将提升传统农业的变革效率,真正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农业产业的转型提供提出保障。
2 “互联网+”现代农业关键技术
2.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以信息平台以及物理传感器为载体来实现的,其是对现代农业打造出一种万物互联的数据结构,然后通过射频识别技术针对农业结构内既定的传感器来设定电子标签,然后由数据系统对标签进行分析,正确测定出此类信息具备的相关功能,进而对农业产业中各类信息进行全面化分析,保证每一类数据可实现定位以及全过程跟踪。互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是以网络连接层、数据感知层以及设备应用层来进行操控的,其可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类信息与系统进行有效整合,然后将此类信息同步传输到主系统中进行精准辨别,分析出当前时间段下数据信息存在的异常性,并依据系统内部既定的参数信息进行相关改进,同步将数据信息传输到人机交互界面,以提供决策服务。
2.2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是指针对数据信息本身的异常行为以及数据信息在某一时间节点下呈现出的特性进行价值挖掘,其可有效保证个别信息属性结构在处理中实现针对化的核验。大数据技术具有数据多元性、数据高速性以及容量性等特点,在某一时间节点下,可对此类数据呈现出的结构模型进行精准分析,同时在智能人工的支持下,可对信息在时间段内呈现出的运行行为进行精准测控。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整个空间环境信息,地理信息以及微生物信息进行采集与整合,并将其关联到农作物的生长状态中,以分析出某一类信息的预期运行行为,进而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对农业产业生产以及运营的各类环节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可建立起一个数据网络,充分利用信息之间的关联特性,来分析出某一阶段农作物以及产品的相关运营过程,进而提为农业生产提供辅助作用。
2.3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可以看成是通过对网络结构内的信息进行云端计算与处理,其通过对数据信息本身进行处理,可有效减轻物理服务器终端的数据运行压力。同时云计算技术本身具备的虚拟化功能,可将物理服务器内的数据信息同步映射到虚拟模型之中,然后将信息资源进行集中整合与分配,真正令农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实现自动化计算。对于现代农业而言,通过云计算技术可对农业生产体系中不同存储区域的数据整合,实现分布式集成,然后对数据进行统一和处理,将内容同步传输到智能终端设备中。这样一来,便可精准实现数据的实时存储,以避免物理服务器发生故障时数据丢失问题。对于农业管理者而言,通过终端设备便可实时了解农业生产中的各类情况,然后依据相关信息的提示来建立下一阶段的管理措施,进而达到成本节约的目的。
2.4 溯源技术
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的溯源技术可以看成是一种全过程信息服务,其实对农业产品的生产运营以及销售等过程进行数据化核定,并将各类信息同步展示到平台中,令社会各界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共同起到监督作用。溯源技术主要是对信息进行标记,然后通过物理设备扫描具有标识的信息来实现数据的采集与交互。溯源技术的具体实现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GSI体系,是目前农产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维码,其具有识别性快、稳定性高、成本低的优势,可迅速对某一类农产品进行信息识别,当然其在使用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类抽样法本身数据存储量较小,其需通过数据库来提供信息支持。第二,二维码。与GSI体系支持的一维码相比,二维码具有更为强大的信息存储功能且采用矩阵式的储存结构,可提高二维码信息标识度与安全性,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二维码标识功能的安全性,避免出现信息内容伪造的问题。第三,生物识别技术。此类技术是建立在具有标识特性的生物体上,其具有唯一性,在识别过程中信息标签不会丢失或被伪造,目前此类技术的主要实现包括DNA检测、虹膜识别等。
2.5 3S技术
3S技术是目前现代农业智能化实现的重要基础,3s是GIS、GPS、RS技术的综合体,单一地以某一类技术为基础其并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只有将3种技术有机整合到一起,才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1)GIS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科教空间结构内与地理数据相关的各类信息进行有效采集与整合,然后通过交互界面来交数据,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对农业生产情况而言,3S技术可以有效绘制出地理环境信息,进而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决策服务。
(2)GPS是一种信息定位系统,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实现三维立体、四维动态化的定位服务功能,同时也可针对地理环境进行全方位检测。通过GPS的定位,可对农田信息进行全过程跟踪,例如,农田肥料施作情况、设备运行路径以及病虫害分布信息等进行精准定位。
(3)RS的是遥感技术,其是对空间信息进行获取,通过信息的辨认,感知到当前农作物生长环境中土地信息的变化趋势,然后依据内部参数的核定来对农作物在某一阶段的生长状态进行检测。其在农作物生产中属于宏观化信息检测的一类,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功能,可有效评估出农作物在生态环境下的生长情况以及灾害损失情况等,然后系统将此类信息进行整合,同步传输到信息处理系统中,令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到农作物当前的生长状态。
3 关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展望
以互联网加为载体的现代农业,其是智能化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而从我国目前农业布局来看,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则需依据我国农业分布情况以及民生发展需求来建构多维度的发展机制,以适应现阶段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方向。
(1)应加快智慧农业的转型效率。充分对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技术在农业运营中的耦合性进行分析,将智能化体系落实到农业生产环境中,以此来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动态化检测。在生产营销过程中则应建立完整的溯源体系,对农业产品的一体化营销提供质量保障。
(2)加快以农业产业为主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业产业的信息化实现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为此应针对农产品在生产运营中呈现出的生长信息、物流信息等进行模块化设定,然后将各类信息同步的数据平台中,这样便可有效通过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如将生产体系与物流体系进行结合,以农作物生产点作为物流运营的承接体系,进而拓宽农作物营销渠道,对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的建设提供支持。
(3)加大人员整合力度。现代农业的智能化实现是未来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此类智能农业体系本身属于技术与综合的管理体,如继续沿用传统的管理机制,必然无法有效地控制整个运营体系。为此必须针对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形式来制定针对化的培养方案,对农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人员对智慧农业的认可度以及操控能力。同时应针对农业产业的布局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确保社会人才的供给可满足智慧化农业发展需求。
(4)将农产品溯源体系与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有效连接。通过将农产品生产与运营模式进行全过程跟踪,然后将每类信息同步传输的农业管理部门中,进而建立起农产品生产与营销一体化的信息监督机制,保证产品的销售可实现精准的来源追踪。此后通过相关责任制的落实来对农产品生产运营行为进行行为约束,令农业市场呈现出规范化的运行。
4 小结
现代农业智能化的实现,可为农业产业的一体化生产提供资源支持。智慧农业体系的建设,依托于各类信息化技术,令农作物生产、营销实现全过程的监管,为我国农产品生产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期待在未来发展中,农业部门可起到有效监管的作用,对信息化技术与农业体系的融合进行督促与落实,以此来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改革。
[1]孔繁涛,朱孟帅,孙坦.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析与建议——互联网企业进军农业引发的思考[J].智慧农业,2019,1(4):31-41.
[2]王建凯.浅析“互联网+现代农业”现状与关键技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0):159.
[3]吕聪峰.“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与发展前景[J].种子科技,2019,37(11):131,135.
[4]沈婷,李伟.“互联网+现代农业”在中国乡村振兴中的途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9(22):54-55,64.
[5]曹旭平.苏州“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发展问题与推进策略[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9,33(4):67-71.
万厚冲(1976- ),男,汉族,河北景县人,本科,副高,研究方向: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刘亚军(1972- ),男,汉族,河北景县人,本科,中级政工师,研究方向:政工、计算机。
S126
A
2095-1205(2020)03-69-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