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兴区美国白蛾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控策略

2020-12-16张宝增

广东蚕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放蜂白蛾大兴区

张宝增

大兴区美国白蛾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控策略

张宝增

(北京市大兴区林业保护站北京102600)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2003年传入北京市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后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通过大兴试验区野外观察表明,在大兴区美国白蛾1 a发生3代,以蛹越冬;越冬代成虫趋光性较强;第1代成虫产卵量最大;越冬代卵孵化率最高,平均为89.9 %;第2代蛹的羽化率最高,平均为92.4 %。,依据观察到的生物学特性,大兴区实施了多年综合防控策略,防效显著,可推广到全市平原生态林的美国白蛾防控。

美国白蛾;发生现状;综合防控策略

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属鳞翅目,灯蛾科,又称秋幕毛虫,是一种食性杂、繁殖力强、适应性广、传播途径广、严重扰民、极易爆发成灾的重要国际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原产地北美,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1995年传入天津市,2003年9月在北京平谷区首次监测到美国白蛾幼虫,2004年5月大兴区首次监测到美国白蛾成虫,该有害生物寄主植物广泛,一旦爆发成灾,将对首都绿色生态环境将造成严重破坏,为此,我们在对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大兴区防控美国白蛾技术规程,并连续7年实施了人工、物理、生物综合防控措施,防控效果显著。

1 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

1.1 生活史

通过在北京大兴试验区野外观察表明 , 美国白蛾1 a可发生3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下、墙(砖)缝里、土壤裂缝里等场所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零星羽化,5月上旬达到羽化高峰;越冬代(第三代)成虫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出现,6月上旬为网幕高峰期;6月上旬第1代老熟幼虫开始零星下树化蛹,6月下旬为化蛹高峰;6月底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7月上、中旬达到羽化高峰;成虫羽化2 d后即可产卵,7月上、中旬第2代幼虫开始零星出现,8月上、中旬为幼虫网幕高峰期;7月底8月初第2代老熟幼虫开始零星下树化蛹,8月上、中旬第2代成虫开始零星羽化,8月底9月初达到羽化高峰;8月中旬开始产卵,8月下旬越冬代幼虫开始出现,9月下旬为野外网幕高峰期;越冬代老熟幼虫10 月初开始陆续下树寻找隐蔽场所化蛹越冬。7月中旬以后,世代重叠现象比较严重。

1.2 发生规律

美国白蛾3代成虫发生时间分别为:4月上旬—6月下旬,6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上旬—10 月上旬。3代幼虫发生时间分别为5月上旬—7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下旬,8月下旬—11 月上旬,世代重叠严重。据大兴区统计记载,美国白幼虫在大兴区危害林木、果树、花卉、蔬菜达55种。

2 美国白蛾发生现状及寄主植物

2.1 发生现状

2004年5月大兴区采育镇、长子营、榆垡等5镇监测到美国白蛾成虫,2006年全区546 个村都发现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呈散点状单株发生,2010年8月23 日采育韩凤路毛白杨树上发现大量成虫,最多1片叶上有12 头雌成虫产卵,专家将此次事件定性为:迁入性美国白蛾突发事件。2013年榆垡段永定河大堤内平造林地千头椿树上发生了同样的迁入性美国白蛾突发事件。多年来大兴区实施综合防控措施,未出现美国白蛾灾情疫情。

2.2 寄主植物

美国白蛾在大兴区轻度发生时,幼虫危害喜食树种按照顺序主要有:桑树、榆树、臭椿、法国梧桐、白蜡、杨、柳等。严重发生时几乎危害所有绿色植物,松柏类除外。

2012—2018年年底,大兴区在全市两轮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建设中,全区共建设生态林面积26 万亩,主要分布在全区14 镇,除去2.3万亩常绿树外,其余23.7万亩乔灌木都是美国白蛾的寄主植物,其中美国白蛾在大兴区最喜食的榆树面积1.93万亩,白蜡1.54万亩,臭椿0.35 万亩,柳属1.57万亩,杨属12.07 万亩,一般喜食的槐属2.4万亩,其他各类乔灌木3.84 万亩。因此,美国白蛾防控是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美国白蛾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是平原生态林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

3 综合防控策略

3.1 成虫期的防治技术

3.1.1 悬挂杀光灯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全区各镇、街道办辖区内的村庄、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通过悬挂杀光灯,在夜间诱杀美国白蛾成虫。悬挂地点要选择在地势开阔、周围无遮挡物、四面透光的地方,安装高度以1.5~2m为宜。诱杀时期是每年4月1日—10 月15 日,每天早上由查防员将灯下方的捕虫袋拍打后(避免成虫在解开虫袋时飞走)解开,检查诱杀到的美国白蛾成虫数量,然后将成虫踩死,再把捕虫袋系好。

3.1.2 悬挂诱捕器

方法是:在诱捕器内安装美国白蛾性诱芯诱杀雄成虫,利用美国白蛾性诱芯进行防治时,首先将诱芯的黑面粘贴在双面胶片上,其次再将胶片粘贴在诱捕器顶盖下方,最后将诱芯上面附着的白色塑膜揭下即可,然后将诱捕器悬挂在林区内或小区公园内。

3.2 卵期和初孵幼虫期的防治技术

根据观察记载,大兴区美国白蛾的卵期和初孵幼虫期(1龄)即每年的5月上旬、7月中旬、9月上旬左右,在这3个时期内,全区实施3次普遍打药预防,简称普防,具体时间根据区防控办的监测结果确定。普防采用飞防与地面机械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以地面机械防治为主导。即对所有林木、花卉、重点农作物(上年度发生地)进行全面喷药预防,使用药剂为:地面防治使用仿生物制剂25 %的灭幼脲悬浮剂(灭幼脲Ⅲ号)用水稀释1 500倍喷雾,持效期可达20 d左右,或者使用20 %的除虫脲悬浮剂用水稀释5 000倍喷雾,持效期可达40 d以上;飞机喷洒药剂使用20 %除虫脲悬浮剂,第一次普防可基本控制越冬代幼虫的发生。

3.3 幼虫网幕期至老熟幼虫期的防治技术

大兴区三代美国白蛾在每年的5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10 月下旬左右为幼虫网幕期至老熟幼虫期,实施反复查、治方法,由专业查防队员,对所有的林木、花卉、农作物等绿色植物进行拉网式检查,切实保证3 ~ 4d普查一遍,发现幼虫网幕立即上报并先进行打药除治,用药可使用击倒速度快、防治效果好的1.2%苦参碱可溶性液剂,打药2d后再将网幕剪除,彻底烧毁。在老熟幼虫期,全区部署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每年放蜂2次,每次放蜂间隔时间7d。在美国白蛾可能发生区进行预防性放蜂,放蜂量为每亩2万头,在美国白蛾发生区进行防治性放蜂,放蜂量为1个网幕放蜂0.5万头,第一代放蜂时间6月下旬—7月上旬,第二代放蜂时间8月下旬—9月上旬。全区每年释放3亿头,5年累计释放15亿头。

3.4 蛹期的防治技术

(1)通过人工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放蜂方法同老熟幼虫期一样。

(2)对于高大的树木,用现有器械无法防治的,需要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下树期间,在树干上捆草靶,周边墙上贴报纸等方式人为设置化蛹场所,然后将诱集到的蛹烧毁。

(3)在蛹期,发动群众人工挖除寄主附件屋檐墙缝、树皮缝、砖瓦石块下等处的蛹,集中销毁,减少下一代的发生基数。

4 小结

以上综合防控策略实施结果表明:

(1)杀虫灯对各代美国白蛾成虫都有很好的诱集效果;在美国白蛾发生数量较少,且光源环境复杂的地区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集美国白蛾成虫效果更好;而在发生数量较重,且光源单一的郊区利用诱虫杀虫灯诱杀成虫效果显著;2013年以来,大兴区利用杀虫灯准确掌握了3代美国白蛾成虫始见期、发生盛期和发生末期,为科学防控美国白蛾、制定全区和各镇的年度美国白蛾防控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释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通过在全区各镇进行周氏啮小蜂控制美国白蛾的防效试验研究,采用预防性放蜂方法,每亩林地释放周氏啮小蜂2万头,礼贤镇、安定镇、采育镇三个边界镇老疫点拔除率73.6 %。

(3)《大兴区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规程》设置了4道防线,连续7年在全区实施综合防治策略,防效显著,未出现灾情疫情,达到了全市的防控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采取的综合防控策略适用于平原生态林的美国白蛾防控,将为平原生态林健康生长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1]关玲,薛洋,陈凤旺,等.几种药剂对美国白蛾的毒力测定和防效对比[J].中国森林病虫,2010,29(5):26-29.

[2]杨忠岐,王小艺,王传珍,等.白蛾周氏啮小蜂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5,41(5):72-80.

[3]魏晓棠,肖海军,杨东,等.美国白蛾生物学上的几个重要特征[J].植物检疫,2006,20(1):14-17.

[4]陶万强,关玲.美国白蛾实用防控技术[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0.

[5]大兴区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程[Z].2013.

张宝增(1964- ),男,汉族,北京人,大专,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测报及防治。

S763.3

A

2095-1205(2020)03-40-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3.24

猜你喜欢

放蜂白蛾大兴区
美国白蛾在意杨上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浅析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放蜂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及关键防治技术
刘玮玉艺术作品
养蜂人的日子
◉一图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画作欣赏
大兴区庞各庄2号地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