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实践教学

2020-12-16付欣怡无锡太湖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文化课堂

付欣怡 (无锡太湖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大学语文课程是高校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于1978 年南京大学呼吁大学重开课程,紧接着成立“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后各类院校相继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可以有效且普及性地把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堂。同时大学语文作为一门母语的语言课程,其蕴涵丰富的文本内容,与现代社会语境深度的结合,会使传统教育产生行之有效的作用。

一 传统文化的传播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从许多高校大纲的制定,学校教材来看,所选的内容大部分是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经典的作品包括修身齐家治国的人生理想、爱国主义情怀、古代智慧、治学的精神等等,这些作品的内涵提炼是对青年人精神教育和鼓舞。

1 推广经典文学

从大学语文的教材选文来看,中国古典文学的占比很大。大学语文课程设置都是安排在大一,基本为一学期,极少数为两学期。如此短的时间选择内容的要求即是具有典型代表性。

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大学语文》考试用书中,从其考试内容来看,就包含了:《诗经》《楚辞》《论语》《史记》等,唐诗宋词、现当代小说(鲁迅、老舍、等作家及其代表作),现当代诗歌作家作品(闻一多、郭沫若、戴望舒、等诗人及其代表作);现当代戏剧的作家作品(丁西林、曹禺等作家及其代表作)。另外包括了影视文化、行政文体、公关文体、新闻文体、汉语应用知识。

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材分为“诗词歌赋”“经典论述”“传记散文”“人生品评”“小说奇苑”四部分,其中有选择16 个作家及作品(也可同类多个作家作品)进行授课,其中从《诗经》《论语》《战国策》《史记》、唐诗宋词、志怪小说、明清小说中选择诗或文讲授,可见古代部分八篇,占了总共课程的一半。

文化传统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成为一种思维定式限制课程文化的发展,也可以作为一种发展动力,推动课程文化创新。[2]在这些经典作品的讲授中,从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文学潮流和历史趋势各角度来解析作品与作家,使学生可以在宏观上把握作品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从文学史的角度来学习作品,从而对作家,流派,甚至整个时代有个纵向的高度认识。以辅助学生打开文学视野,注重作品的存在意义产生,从而能够在课后的拓展阅读中,产生长期的学习兴趣。

如诗经的讲授,初高中语文课单独讲授《蒹葭》或《氓》都不能覆盖到诗经的整体,如把诗经进行分类,每个类别的代表作都提出来进行剖析,就能尽量呈现完整面貌。如笔者在课堂中不再以风雅颂、赋比兴来解析《诗经》,把《诗经》分为历史、政治、农事、战争、爱情与其他,在历史类别中,介绍《生民》《公刘》《绵》《皇矣》,以此来引出周朝的社会文化起源,并结合“雅”中的政治讽刺诗,如《北山》《瞻昂》《相鼠》等,窥见周朝社会奴隶制社会出现内部矛盾,欲以分崩瓦解的端倪。另外以战争诗歌《采薇》《东山》展示下层老百姓的实际生活,《七月》这样的农事诗歌来展示详尽的农业社会生活。而占比较大的爱情诗歌则真实的展示当时男女心声。这样的分类解析可以使学生对周朝至春秋五百年的历史文化形态有整体的把握,学生再回到具体作品,对其内容、作用、价值能有更直观准确的认识,也能激发学生的自学欲。

2 传播智慧与品德

国家教委曾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中有高尚的智慧与传统美德,大学语文的教学在解读篇章的同时,对其中埋藏了千百年的营养汲取也是重要的任务。

《论语》阐释了多种传统美德,如关于仁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对于君子的品德要求“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近乎中庸的标准有:“颜回,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三月不违仁”。再如对于家庭关系晓之以理,而非严苛要求,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的生活态度则是简单、乐观、看重当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未知生,焉知死”。孔子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人,其言论中充满积极的生活哲学。在高中以前语文课本都有涉及,大学语文中可以把《论语》以内容归类来讲解,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系统的牢记其经典语句。

很多的文章充满睿智,如《战国策》中《冯谖客孟尝君》,门客用深谋远虑的智慧,为孟尝君凿铸稳妥的三窟,充分展示了智慧。如能勾连《战国策》中其他的曾经语文课中学过的故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南辕北辙》《亡羊补牢》等等,再把合纵连横中的重要人物苏秦张仪引出来,就能把战国七雄的基本中说课的风采和智慧表达出来。从而展示《战国策》的张提风采。再如《谏逐客书》中李斯为了说服君王废除逐客令,避开个人利弊,全程以君主利益为中心,以历史角度、正反对比、一虚一实的鲜明观点,层层递进,强有力地论证了逐客必会亡秦的观点。其文采飞扬,思维缜密其思维方式与写作手法都值得学习。

二 与现代语境的结合

1 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怀特海在《大学存在的目的》中说到,大学存在的目的将学生代表的“想象力”和老师所代表的“经验”融为一体,“你可以讲古老的真理、传授古老的知识,但你必须设法使知识像刚从海里抓上来的鲜鱼,带着它即时的新鲜,呈现给学生”。老师代表了“经验”,要把经验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有效传递出去,就得以不断更新授课方式。大学教育面对的受众,不是咿呀学语的幼儿,不是备战高考的学生,而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懂得了独立思考的成年学习者。大学语文如果一成不变,必然容易引起学生对熟悉内容的陈旧感,所以语文的课程文案设计须得切进大学生的学习环境,思想状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所接受,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一,亲切活泼的时代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的工具。人类的抽象思维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运行的。语言是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当代青年与他人交流的基本工具。没很好的语言能力,就难以释出高水平的思维过程,优秀的思想也难以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3]大学生永远走在文化的前沿,要吸引年轻的受众,须得采用他们的群体语言。2019 年8 月,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主播说联播》一分钟竖屏短视频,一改严肃之风,关键字从“令人喷饭”到“怨妇心态”而受到关注,康辉说:“联播粉有眼光,这样的《新闻联播》是不是还得上几个热搜?”但除了诙谐幽默,接地气,主持人言辞犀利的同时,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如欧阳夏丹说:“在台湾,有人居然‘振振有词’地说大陆人民现在吃不起榨菜了。消息一出,网友乐了。因为这种井底之蛙的心态,真的是让人忍俊不禁。夜宵时间到了,要么上点榨菜”?央视新闻的变化,走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展示了传统媒体转变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在几年前新浪微博中紫光阁唤自己“紫宝宝”,并称自己“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到现在标题“高萌预警”(小熊猫幼崽满百日)“中国为什么被叫作基建狂魔”“8 岁儿子教育酒驾父亲叫你别喝酒,孩子:我太难了”等语言之后,各种官方平台为消除隔阂感,逐渐替换官方语言,使用生活语言而被大众喜爱与传播。而大学语文的课堂中,部分环节如课堂引入,设问环节、互动信息等,如可以使用此类的语言,即可拉近师生距离,改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接纳课堂。

第二,大学语文的课堂与远程课程的不同,在于课堂易于形成“共鸣堂”,与学生的交流、畅所欲言,更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网络中热传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戴建业教授的课堂就是如此,他的授课风格就语言生活化,并使用现代人的视角来解释古代的文学场景,就能够产生代入感,同时产生捧腹不禁的幽默之效。他的唐诗课堂在学校一座难求,短视频在一天的点击量就超2000 万人,举例“盛唐诗歌与盛世精神”中,如他说“李白对孟浩然佩服得要死,孟说‘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其实孟浩然40 岁那年去考了进士,他以为考得上,自我感觉良好,人有时候有个命,一考就掉了……自我感觉最好的就是李白,他觉得天下没有什么他搞不定的。他老人家说‘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他老人家觉得自己牛得很,有仙气……但他是诗才,他以为自己有政治才干,他40 岁那年,接到唐玄宗诏书,写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看到这个德行他就当不了官”。戴建业教授翻译诗歌,都要用生活语言解说,并以现代人的心态解读一番,还原一个生动的历史人物,拉近古代文学与现代的距离。这样的授课方式,以扎实的功底结合现代的表达,把传统文化表达得栩栩如生。

2 融合地方文化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结合地方的文化资源,可以消除唯经典论的课程与学生体验之间的距离、增加课程实践环节,又能深入研究地方文化、开阔师生学术视野、培养正向的地方文化价值观与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4]

如笔者所在的城市无锡,在历史上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也是阖闾王城旧址所在,在与地方文化结合时,可以从诗经的历史部分开始,从《民生》的后稷,经过《公刘》,到《大明》中公亶父,接下来可以向学生介绍公亶父之子——泰伯的故事,他放弃君王之位,而奔向吴地。可以向学生展示无锡博物院中泰伯奔吴的故事陈列,无锡梅里的吴文化节,无锡景点鼋头渚中的泰伯像,并结合吴地的礼让精神进行讲解,鼓励学生在课后参观景点并深入复习课堂内容。

再如介绍《史记》的分类,本纪、列传、书等,其中《刺客列传》中载有五人,而其中一人的故事名唤专诸就是葬在无锡梅里,他是吴国公子光与楚国贵族伍子胥培养出来,以在宴席中以鱼肠剑藏于鱼腹行刺王僚,而终得以行刺成功继位阖闾王。而无锡“阖闾城博物馆”中就以木雕像展示了“专诸刺僚”的故事。如此《史记》的内容与地方博物馆相结合,加强同学们的学习与了解的兴趣,增进大家对地方文化的认识。

3 与新媒体技术结合

多媒体技术进入校园课堂已经是普及现状,教学效果较之传统的满堂灌式的讲授,确有其活跃氛围、全方面展示内容,有利于互动,反馈迅速等优点。

第一,课堂教学生动立体。大学语文是一门文化知识类学科,在授课中并不依赖于多媒体、新媒体技术,但在其辅助下,授课效果会更佳。如在讲授诸子百家中孔子及《论语》的时候,可以适当给学生展示曲阜的相关照片,如孔府中孔家家谱,曲阜城市中各处的《论语》语句,火车站中等候区孔子的生平轶事,曲阜的公交车上亦印有“见义不为,无勇也”语句,如此应景的照片,结合课本内容加深记忆。语文课已经学过不少的《论语》语句,如要深入了解其人,可以结合钱穆的《孔子传》与电影《孔子传》给学生展示,齐鲁夹谷会盟,孔子不费一兵一卒保争得鲁国颜面,并讨回失陷多年的汶上三城,百日新政中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行动“堕三都”,以这两件孔子在鲁从政事件,让学生深入思考孔子被迫周游列国的原因,并思考礼制的优势与劣处,这样就能从春秋礼崩乐坏,封建集权呼之欲出的时代背景,更宏观的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再如学习《史记》的《项羽本纪》的时候,也可以引入一些电影片段,分别以刘邦和项羽的视角来看楚汉之争,以更好地了解司马迁对于项羽的多面评价。如笔者讲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欲代替文言文,给学生播放2 分钟《建党伟业》,内容是北大的图书馆中胡适在辩驳辜鸿铭,认为白话文比文言文更为简洁、实用,文化要革新,脚踏实地才能强健国力。讲授老舍作品《断魂枪》的时候,给学生展示几分钟话剧《断魂枪》,其中王三胜广场卖艺与孙老者比试的一段,其中话剧演员地道的西北方言使得小说中的文字跃然纸上。没有折扣的表演小说中的“查拳”“三节棍进枪”把小说中的中国武术的魅力尽现,更加突出令人惋惜而矛盾的中国文化。适当的影视表现手法,能够弥补文学手法视听的不足,可以使得学生对时间较久远的文学作品的历史环境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所以,课堂中除了ppt、word、图片,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起到点缀,突出、强调内容的作用,给学生呈现立体的学习内容。

第二,教学效果反馈快速。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讯息选择手段和共享平台。然而,受市场经济和网络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心态日趋浮躁,他们不仅难以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准确地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而且容易在网络的个性化推送下失去自我。[5]新媒体成了大学生的主要社交场所与娱乐生活方式。如何融洽地把新媒体与课堂相结合是高校老师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大学语文授课时间不多,与学生互动时间有限,容易导致对学生学习情况不了解,且因为内容多,课上无法深入拓展,没有足够时间反思,而教学软件能够部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课堂教学软件越加成熟,恰当的结合网络使用学习软件,可以对教学起到督促上课、巩固课堂内容、延展课外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课后互览作业等几个典型的作用。

笔者在课堂中使用过两款教学软件,其中一款在课上无须下载app,只要关注公众号即可签到、课堂小测、抢答、众答、完成课后作业等。第二款软件需要学生下载,但功能更加广泛,能够与课堂电脑网络想通,就能把实时内容投屏到大屏中,教师就能够实时签到,可以把ppt 上传至软件,手机操作展示,并能够上传图片、资料等,学生不但可以在课上、课下阅览。在课上可以请同学在软件举手回答问题,并给予记分。还能够发出实时投票,请同学们从投影中的饼图看到投票的比例。或发起某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再其中文字发表意见,课后做完作业,也能够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状态。这些都是监督和激励功能,都可以弥补上课时间有限,互动时间少的缺陷,把学习由课上延续到课后。

如在课堂中,笔者曾经提出一项不记名投票,问同学们喜欢刘邦或项羽,投票结果都是项羽胜出,但紧接着第二问愿意做刘邦还是项羽的时候,结果恰恰相反,多数人愿意选择刘邦,可见英雄的人生对于普通人来说,结局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水点,这就强化了我们的思考项,项羽的成与败。再如讲到老舍的《断魂枪》白描手法的时候,介绍完白描之后,可以实践性的请同学们白描一个班级中的同学,且选出来请同学们猜测是班级中哪个同学,大家可以检验白描的是否准确。课堂应以内容为基础,利用少许的现代软件,可以瞬间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这些互动适合大课堂中提高学生参与度,打破了满堂灌的掣肘,受众面积更为广泛,反馈速度更加快捷,既使得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使授课更具影响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教学课堂既承担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任务,同时又要更新换代使年轻人愿意主动吸纳传统。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必然是传统与现代的双响曲,才能演奏起高校语文教育改革的和谐之歌。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文化课堂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甜蜜的烘焙课堂
年味里的“虎文化”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