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

2020-12-16徐雅琴赵李霞东北农业大学文理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导师

徐雅琴 赵李霞 (东北农业大学文理学院)

2015 年10 月24 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柯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中国教育家梅贻琦也说过:“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已经排在世界的前列。研究生保研率的提高及学生选择保研学校范围的扩大,对于一些非“名校”冲击很大,尤其是农业院校一些非农科类专业,影响非常大,造成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如我们文理学院应用化学学科由于属于农业院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保研的学生均被保送到985 综合性大学,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也都报考一些综合性重点大学,导致我们文理学院应用化学学科研究生生源不足。基本上都是通过调剂,且生源状况质量较差,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实验动手能力差,甚至有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做过化学实验,缺乏基本科研素质等问题。此外,由于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导师队伍扩大,导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短期内增长较快,无形中增加了导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对每位研究生指导力度相对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整体水平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 构建规范化导师负责制管理体系

“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 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为了充分发挥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明确导师岗位的职责,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相关规章制度。

(一)指导研究生制订学业计划

为了使研一的学生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适应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特点,导师有责任指导研究生制订科学合理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业规划。在制定学业规划时,充分考虑到研究生自身的特点,如兴趣、长处和不足,体现因材施教的培养特点。此外导师注意发现优秀人才,对在某方面或多方面表现优秀、有潜质的研究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培养,充分体现研究生培养个性化的特点。

(二)指导研究生阅读文献与写作

通过文献阅读一方面可使研究生系统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提升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和学术语言表达能力,为后续论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导师要引导研究生熟练掌握查阅中外文文献的方法,按照课题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查阅文献,并进行分类和汇总,提高研究生阅读和综述文献能力。此外培养研究生科学表达和论文写作能力也是导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通常导师花在讨论和修改小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远大于导师自己撰写文章所需的投入。即使这样也不能由导师捉刀、越俎代庖,而是在导师的引导下让研究生自己完成论文的撰写、投稿、修改意见回复的全过程。经历此过程的研究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均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导师在这培养环节的辛苦付出一定会使研究生终身受益。

(三)引导研究生学会与人交流及合作

目前,大多数研究生均为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决定了多数学生缺乏与人交流及合作的能力,其中学术交流、讨论和争论的能力更差。作为导师有责任培养学生与人交流能力,包括日常交流和学术交流。首先导师引导学生明晰与人交流能力是实现人生目标重要的手段,与人交流一定要用真诚的态度和礼貌的方式,尤其是学术交流甚至争论,不应以为难对方为准则,而应以尊重、包容的心态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赢得共识。其次是导师要尽量给每位研究生提供与人交流的各种机会,如组会的讨论、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

(四)树立学术规范,营造“实验室文化”

恪守学术道德是导师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学术自律,是导师的第一要务。导师不仅本人要以身作则,而且必须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自觉遵守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严守学术道德“红线”,将学术诚信视作自己的生命。对于科研实验室不仅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更应该追求高层次的精神和文化建设。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个导师就是“守营和打更人”。导师有义务构建和谐向上的研究氛围,营造“实验室文化”。

(五)培养研究生优秀的“做人”能力

目前研究生多半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宠爱,并且很多研究生由于长期生活在校园中,使他们对社会一知半解,多数研究生仍是温室中的秧苗。“象牙塔”里的生活容易使人忽视自身的不足,而这些陪伴研究生步入社会后却很可能成为人生障碍。作为一个导师,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这个根本。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更多的时候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的,甚至一句话、一个细节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导师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做到科研的领路人,思想的引路人,人格的榜样者。

二 研究生导师队伍管理创新模式构建

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导师的基本素质(道德规范、学术水平等)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此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创新理念强的导师队伍,是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保障。

(一)构建团队式培养模式

导师制可分为“单一导师指导制”和“导师小组负责制”。由于导师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对缺乏指导经验新增的导师,“单一导师指导制”无法适应“双一流”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团队式培养模式即建立“导师小组负责制”指导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集思广益,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的作用,有利于人才梯度培养和学科建设的稳步发展。年轻的导师在团队工作中能够汲取资深导师的指导经验,不仅能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而且有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对研究生本身,通过“导师小组负责制”可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接触不同思维方式,能够博采众长,开阔视野,提高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此外导师小组还吸收了非硕导的青年骨干教师,不仅利于他们的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且为他们将来独立指导研究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提高导师小组国际化水平

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导师必须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始终站在学术前沿,博采众长,提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首先提高导师国际化背景的比例,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优先选派导师出国研修、访学、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提高导师的国际化背景。其次充分利用回国人员的优势,建立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联系,通过邀请专家讲座、研究生交流等方式,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三)定期组织开展导师指导研究生经验交流会

定期召开研究生培养经验交流会,研究生培养工作总结会议。经验交流会上具有多年指导研究生经验的导师,进行重点发言,结合亲身经历阐述导师在指导学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把指导研究生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大家。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研究生培养工作总结会议对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解决。采取此种措施有助于提升导师管理研究生的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四)制定研究生与导师组的例会制度

例会主要包括:新生和导师以及在读的学生和导师组的见面会制度。新入学研一的学生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特点缺乏了解。思想上还停留在研究生阶段是大学的延续,读研究生成“大五”。因此充分重视每年新生及导师的见面会,通过此见面会,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研究生绝不是大五,而是创造知识的阶段。此阶段要着重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充分认识到具备良好科学思维能力和认知方法比知识积累更重要。每周一次的例会对于研究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例会上每位研究生汇报课题进展,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大家一起讨论、相互启发。通过此例会一方面密切了导师和研究生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提升研究生的归纳总结概括水平,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应变问题的能力等,拓宽了研究视野。

(五)健全导师考核评价制度

完善导师考核评价体系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要建立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体系。此评价体系起到充分调动导师积极性,推进一流研究生教育的作用。为此,我们应用化学学科建立了以强化导师招生资格审核为基础,以高水平导师为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为调节依据,导师招生名额动态分配原则。此规定极大地推进了学科的发展,保证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此外要把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纳考核范围。对于未能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的研究生导师,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对有违反师德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依规给予相应处理。

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在一流研究生教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要紧紧把握“双一流”建设的契机,针对所在学科研究生现状,有的放矢地制定导师相关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建设高水平的导师队伍,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导师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V eraW an g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爱情导师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