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2020-12-16孙雷
孙 雷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占我国人口比重大多数的农民将会是乡村振兴这个战场上的主力军。所以,农民信息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他们今后自身的发展能力,同时也关乎到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进程。
1 什么是信息素养以及农民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的修养与能力。农民的信息素质则是指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检索、分析、接受、消费信息和生产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1]。
2 国内外有关农民信息素养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已经开始研究信息素养。1974年美国的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Paul Zurkowski)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国外关于信息素养这方面主要研究的是关于高校学生、教师、图书馆的信息素养培养。1993年,Brophy提出关于应用电子信息来提高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1998年Ray&day提出关于不同素质不同教育水平的高校学生,应该改进学习与教学方法的论点;2003年Ruthstbbings和Alan Brine提出了对于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正规培训如一般类型的搜索,农民信息素养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素养状况调查及其农民信息需求分析方面[2]。2003年9月,美国图书情报委员会(NCLIS)和国家信息论坛提出了信息素养是构成社会的重要因素,在信息时代,利用信息和通讯资源获益;2005年,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将信息素养称为终生学习的核心[3]。
2.2 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当时发展较为落后,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民信息素养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重要作用,所以对农民信息素养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研究的有:王吉庆教授于1999年在他出版的个人专著《信息素养论》一书中,首次将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学者的视野,明确阐述了信息素养的概念;2001年,马海群、王洪滨他们从社会成员整体的角度来谈信息素养,并认为是一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智慧、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观念等;2006年,彭国莉、赵慧清等第一次把农民的信息素质与信息素养结合起来,从新农村建设角度,需要解决农民信息素养较低的现状[4]。李春燕指出农民的信息素养不仅对自身的生活生产有影响,也事关农村的发展,事关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进程[5]。
3 农民信息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农民的信息素养是我国整个国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要求离不开农民素养的提升,农民素养提升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我国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3.1 农民信息素养提升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现代农业最重要的特点表现在:科技含量高、产量大,绿色、低碳、生态,而传统农业发展比较粗旷,投入大、产量低,并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农民素养的提升,可以提高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能力,把农业科技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靠科技增产增收,减少有害化肥物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3.2 农民信息素养提升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农业信息化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助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广大农民有获取信息的意识、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将获取的信息运用到生产中的能力,所以当务之急提升农民信息素养就显得迫切需要。
3.3 农民信息素养提升有利于农民掌握市场先机和主动权
农民信息素养的提升可以增强对现代信息工具的运用能力。比如农民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现代信息手段,可以有效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及时获取有效的市场信息。农民通过自身素养的提高,可以增强对市场信息判断的敏感度,进而抢先抓住市场机会,从而赢得交易的主动权。
4 目前我国农民信息素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4.1 农民文化程度低,信息素养不高,信息知识比较少
农民由于自身接受的教育年限较少,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基本介于小学到初中之间的文化水平,不利于农民信息素养的培养,导致农民在获取信息的时候,自身认知能力很差,捕捉不住很多涉农方面的关键信息。
4.2 农村人口年龄层次结构偏老化
由于我国客观的国情,导致我国农村地区年轻劳动力都流动到了城市,而农村剩余下来的劳动力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幼,这部分群体因自身条件差,长期处在农村相对封闭的环境里面生活,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认识基本为零。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加快对农村从业人口的年龄结构的调整和充实,要实行“内部消化,外部引才”——对内通过具体事例加强对信息化重要作用的宣传,提高农民的认识,对外就是靠各级政府出台措施增加农村发展机会,引导在城里增长了见识的年轻人回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层次调整了,大量认知力、接受力强的年轻人充实到农村从业队伍,才有利于农村群体信息意识的整体提升。
4.3 农村信息建设滞后,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不例外,这就导致农村地区目前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主要靠电视机来获取相关信息知识,利用专业报刊、新闻报纸等一些传统的信息媒介工具就很少,更谈不上利用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传播工具。因为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网络基础设施落后,报刊、报纸之类的刊物不便发行,加上农民文化水平低,报纸、刊物到他们手里,也发挥不出多大作用。所以,信息渠道单一也是影响农民信息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4.4 农村的信息服务组织体系不健全
农民受自身因素的影响,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较差,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帮助农民来获取各种信息。提升农民素养单靠农民个人来完成,难度很大,需要发挥农村组织的作用,发挥好农村“两委”的作用,要重点培养好“两委”带头人,发挥“头雁”带动效应,帮助和引导农民学习和获取、利用信息来发展农业生产。
5 我国农民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
5.1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
要提升农民信息素养,农民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为支撑是不行的,否则跟农民谈信息素养提升那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通过教育,提升、增强学习理解能力。提高农民认知水平,激发农民内心的那种对获取信息的渴望度,从而改变固有观念,这对提升农民素养具有促进作用。
5.2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信息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提升农民信息素养,离不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我国有很多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滞后,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基站数量少,网络信号差,网速慢等现象突出。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获取信息的服务保障。
5.3 加大精准宣传力度,提升农民的信息认知水平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宣传。一方面,要把一些贴近农民生产、生活以及农民身边的鲜活案例进行宣传推广,以此来增强农民对信息,尤其是对涉农方面信息的重视,从而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大在农村地区推广和普及现代信息传播工具的力度,相关部门要根据农村地区的特点和农民的生活习惯,逐步推行涉农信息在互联网、微信号平台、手机APP上发布,让农民使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现代信息工具在网上搜寻和获取信息。
5.4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农村信息人才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大批立志于、投生于农村建设的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要出台人才培养方案,鼓励涉农高校为农村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队伍。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现有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信息技能,尤其是在使用互联网计算机方面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参加培训的技术人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农民改变传统观念,提升农民对信息素养的重要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