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黄花菜病虫害监测及绿色防控技术
2020-12-16霍宇恒
霍宇恒
(大同市云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 大同 037009)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原大同县)是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贫困村80个、贫困人口32 927人,贫困发生率达23.7%。近年来,全区把黄花菜作为产业扶贫和一区一业的主导产业,至2019年底,黄花种植达到1.13×104hm2,盛产期黄花 0.61 13×104hm2,产值超过 7 021.13×108元,形成了1个0.131 13×104hm2、8个万亩片区(1亩=0.067 hm2,下同)和109个专业村,培育了25家龙头企业,打造了6个国家级品牌,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玉米种植0.531.13×104hm2。盛产期黄花每0.067 hm2平均收入8 000~10 000元,全区农民人均可增收3 500元。云州区现已形成政府支持力度大、群众参与热情高、社会支持氛围浓、脱贫攻坚效果好,黄花种植、加工、旅游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为2018年全区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及以后巩固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花是北方唯一的多年生蔬菜,具有健脑安神、降脂养血、清热解毒、通气催乳等功效。云州区从明朝中期开始种植黄花,已有600多年历史,有“中国黄花之乡”的美称。由于大同市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火山土壤富硒、加工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原料等因素,黄花菜的品质全国一流。先后12次荣获国家农产品博览会金奖,全国客商公认大同市黄花品质最好,盛产期黄花每0.067 hm2产干菜200 kg,售价20~30元/kg,市场供不应求。
大同黄花是山西省地方名优蔬菜品种,主产大同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是山西省名特产之一。株行较直立,叶绿色,长带形,长约90 cm,宽3 cm。花莛长约130 cm,每个花莛着生花蕾40个。花蕾小棒锥形,长约13~15 cm,粗1.3 cm,单蕾鲜质量2.65 kg。干制品淡黄色、角长肉厚、味道清香、脆嫩爽口、品质极佳。6月20日后开始采摘,每0.067 hm2生产干菜2 500 kg,出干菜率20%~25%。
由于云州区近年来黄花产业发展迅速,当地的黄花种苗不能满足全区扩大生产的需求,云州区只得从全国的黄花主产区调运黄花种苗。随着黄花种苗的调运,病虫害也随之而来,如黄花蓟马,自2015年在云州区第一次大发生以来,已成为全区黄花生产的主要害虫,年年发生程度较为严重。另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红蜘蛛在每年的5月前后开始为害黄花。
1 疫情疫病的监测方案
1.1 蚜虫
用黄板诱蚜的办法进行监测,田间防治的适期为:有翅蚜初见期后2~7 d,以及田间有翅蚜出现的高峰期。
1.2 红蜘蛛
选择采摘盛期黄花田2~3块,从黄花出苗到秋天叶片枯黄为止,每5 d调查1次,每块田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当单株虫量在400头以下时,每点取5株;当单株虫量高于400头时,每点取2株,调查时植株间隔120°取3片叶,计算单株虫量和百株虫量,当百株虫量达到5 000~20 000头时,叶片轻微发黄时,为防治适期。
1.3 蓟马
蓟马在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60%以下时发生数量较多,危害严重。气温在27℃以上,对蓟马有抑制作用,大同地区多发生在5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成虫和若虫皆为害黄花,蓟马类移动性小,可用调查卵和虫口数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调查虫情。一般卵期 5~7 d,若虫(1~2龄)6~7 d,若虫期为防治适期。可用随机取样法调查虫情,每块地调查10点,每点调查10株,一般2 d/次,当单株叶片或花蕾上达到6~8头时,进行防治。
1.4 病害与草害
黄花是多年生蔬菜,根系比较发达,抗逆性非常强。大同地区雨热同期,7月进入雨季,露天蔬菜一般进入8月下旬开始发病,而黄花菜此时已采摘完毕,所以病害对黄花菜产量、质量影响不大。
黄花地除草以人工为主,尤其是采摘期黄花,结合施有机肥,进行春刨。秋季,杀秧后,在机械深翻,秸秆还田的同时,又可除草。到了6月初黄花封垄后,杂草无生长优势,对黄花生产影响不大。
2 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云州区黄花生产专业村全部设置病虫害监测点,并由专人负责,并且购买了13架无人植保机,成立了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队。实行黄花菜病虫害监测方案及绿色防控技术,及时发现、适时防治等防治措施,有效控制黄花病虫害的扩大蔓延,保证了黄花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了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2.1 物理防治
在黄花田安插黄板、蓝板、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来诱杀害虫,如蚜虫、蓟马等。
2.2 化学防治
2.2.1 叶枯病
叶枯病是黄花菜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叶子枯死,抽薹数量锐减,落花落蕾严重,减产可达10%~20%。植株发病时始于叶尖或叶缘,病斑呈褐色,边缘明显,后期呈深褐色,有时很多病斑合并成褐色条斑。发病与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有关系。温度超过18℃,相对湿度超过80%,易发病,种植超过10年的易感病。
防治方法: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采收后及时灭茬,深翻旋地。药剂防治:在春季发芽前,田面喷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预防。在发病初期,用质量分数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隔1周喷1次,连喷3次左右。
2.2.2 褐斑病
黄花菜常发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和花梗上。叶子发病时为白色小斑点,后变黄褐色条斑,最后病斑产生黑色小粒点。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春季早松土,多除草;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及时开沟排水。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质量分数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1 000倍液,每隔7~10 d喷 1次,连喷2~3次。
2.2.3 红蜘蛛
危害叶片、薹秆,成虫和若虫群集为害,刺吸植株汁液,呈现灰白色小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灰白色,最终枯死。防治方法:用质量分数11%乙满唑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喷雾。
2.2.4 蚜虫
蚜虫主要发生在5月—6月,先危害叶子,然后到花、花蕾上刺吸植物汁液,被害后花蕾瘦小,容易造成落花落蕾。并极易造成黄花感染病毒病。防治方法:用质量分数40%吡虫啉或啶虫脒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2.2.5 地老虎
地下害虫,在黄花菜返青时随水用辛硫磷浇根防治。
2.2.6 蓟马
蓟马主要发生在6月,先危害叶片,渐至花、花蕾上刺吸汁液,被害后花蕾瘦小,容易脱落。最迟在黄花采摘前15 d用吡虫啉、啶虫脒防治。降低防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