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尾鳠人工催产繁殖及孵化技术
2020-12-16杨毅
杨 毅
(石屏县龙朋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石屏 662201)
丝尾鳠,俗称白须公,老百姓称“长胡子鱼”,属鲇形目、鲿科、鳠属,是澜沧江水系的土著鱼类,在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境内的澜沧江下游支流。因其肉质鲜嫩、口感好、无肌间刺,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又因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耐低氧、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推崇,目前,在云南西双版纳、临沧和普洱等地养殖已初具规模。
1 人工催产繁殖
1.1 亲鱼培育和选择
人工饲养丝尾鳠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冬龄,西双版纳繁殖季节6-7月,春季是亲鱼性腺发育最快的时期,应加强投喂。投喂亲鱼专用饲料、鲜鱼或鱼内脏,投喂量是亲鱼体重的2%,产前一段时间,雌雄亲鱼混养在经常充水的亲鱼池里,以促进其性腺发育。挑选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生殖孔红润的雌鱼作为亲本,雄鱼亲本则生殖孔外突、呈锥形、精巢呈树枝状、挤压生殖孔精液难流出。雌雄亲鱼配比为1∶3。
1.2 注射催产剂
催产剂分2次注射,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浅凹处。催产剂为LRH-A2、DOM和鲤脑垂体等,用生理盐水配制后使用。第1次注射剂量,雌鱼为:LRH-A22μg + DOM 3 mg/kg;第2次注射量:LRH-A211μg + DOM 4 mg + HCG1000 IU/kg,雄鱼减半。
1.3 人工授精
采取干法授精,在阴凉处进行。为了提高受精率和成活率,繁殖选在凌晨3∶00。人工授精需杀雄鱼取精,取出雄鱼精巢放入研钵内剪碎磨烂。1人轻轻提起雌亲鱼,另1人用干毛巾抹干鱼身上的水,轻压雌鱼腹部挤出鱼卵于干燥的塑料盆内,将碎精巢与生理盐水混合用纱布过滤后立即倒入塑料盆中,用羽毛轻轻搅拌,使卵细胞与精子充分混匀受精,静置2~3 min后均匀倒在孵化网片上,最后移入孵化池进行孵化。
2 人工孵化
鱼卵受精后,将受精卵缓慢均匀倒在孵化网片上,密度要均匀适宜,不要重叠,粘好卵后将网片用铁丝挂在长方形的水泥池中进行孵化。孵化期间保持适当的水流和不间断充气,同时要避免强光对卵子照射,每隔2 h要轻轻抖动网片,让没有受精的卵粒及水中的沙物脱离网片,以保持网片上受精卵周边环境清洁有利于提高孵化率。
水温在28~32 ℃时,受精卵经28~30 h孵化出膜,刚出膜的仔鱼长3 mm,游泳能力较差,通体透明,卵黄囊很大,呈近圆形或椭圆形;出膜第3 d游泳能力明显增强,卵黄囊基本吸收完毕开始觅食,投喂丰年虫作为开口饵料。
3 小 结
亲鱼在产卵季节来临之前采取育肥强化培育,产卵季节的投喂,尽量减少脂肪类物质的含量,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投喂,增强亲鱼免疫力;要专池培育,选择安静的池塘,避免人经常走动干扰。
丝尾鳠人工繁殖技术的推广,给渔业养殖户带来希望,扩大养殖规模,增加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在繁殖季节,因雄鱼精液不能被挤出,需对其剖腹取精巢,造成了雄鱼浪费,在一定程度上给鱼苗生产户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繁育成本大大增加,致使鱼苗出塘价比一般鱼苗高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