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奶牛心内膜炎诊断及防治措施分析
2020-12-16赵兴国
赵兴国
(山东省青州市畜牧发展服务中心 262500)
近年来,随着国内人民群众消费能力不断提升,肉蛋奶的需求量稳步提高,尤其是牛奶及相关制品的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极大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不过在奶牛生产过程中,除了饲养管理相关问题外,疾病是最头疼的事情。尤其是心脏内科疾病判断起来较为困难。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例奶牛心内膜炎的发生情况,奶牛心内膜炎是指心内膜及其瓣膜的炎症,临床上以血液循环障碍、发热和心内器质性杂音为特征。本病病程较长,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影响奶牛正常采食和产奶,严重者引发猝死。加强对本病的研究有利于预防该病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 案例
青州养牛户吴某于2009 年6 月23 日到畜牧兽医站携牛就诊,据吴某描述,该牛发病已有3d 有余,食欲降低严重,产奶量下跌明显,现场专家进行诊断,根据病史和血液循环障碍、心动过速、发热和心内器质性杂音等临床症状,判定为奶牛心内膜炎。
2 奶牛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为食欲不振,消瘦,发热,频脉,心音强盛,肺泡呼吸音和支气管呼吸音粗粝,伴有呼吸急迫,肩、四肢的关节肿大以及关节炎,行走异常等。胸部听诊通常可听到心内杂音,尤其在左侧第3 肋间的三尖瓣区域即肺动脉瓣区域。通常第一心音后可观察到阳性颈静脉搏动。严重的淤血性心力衰竭表现颈静脉怒张,冷性浮肿,心音微弱,存在胸部水平浊音界等类似心包炎的症状。
3 引起奶牛心内膜炎的病因
造成奶牛发生心内膜炎的因素比较多,最常见的有细菌感染,周边组织器官创伤而继发性感染,以及感冒等其他因素,分别总结如下。
3.1 原发性因素
一般是奶牛心脏瓣膜发育不全或生长期心肺发育机能衰退,并在不经意间由细菌感染引起,最常见的可以引起奶牛心内膜炎的细菌主要有化脓性放线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化脓性放线杆菌是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因素。
3.2 继发性因素
多继发于创伤性网胃炎、慢性肺炎、关节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和血栓性静脉炎,或心肌炎、心包炎等蔓延而发病。这些炎性灶细菌通过血液途径,附着在心内膜及瓣膜表面,增殖后形成菜花状的肿瘤,造成瓣膜闭锁不全及瓣口部狭窄,引起循环障碍。由瓣膜病灶脱离的血液向全身扩散的细菌及微小栓子可引发二次化脓性病变。
3.3 其他因素
奶牛感冒是发生本病的一个常见诱因,尤其在感冒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饲养管理人员很难发现,若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心律不齐而引发心内膜炎。奶牛饲草中维生素缺乏及新陈代谢异常也会导致本病发生。另外奶牛过劳也是本病的重要诱因,长时间的过量运动或产奶必然会造成心脏负担加重,诱发本病。
4 病理变化
(1)心脏在肺动脉瓣、房室瓣和大动脉瓣上可见细菌增生性疵状物。有的心房、心室扩张。
(2)肺左右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形成血栓,因微小栓子脱离流出导致化脓性肺炎。
(3)肾脏血液微小栓子闭塞肾动脉而引起贫血性梗死。
(4)脾脏肿大,横切面膨隆,白髓明显。
(5)关节有关节炎,关节液增量、混浊。
(6)其他皮下组织以及全身各部形成脓肿,心衰时皮下水肿,胸腔积液及腹水明显增多。
5 防治措施
5.1 治疗措施
本病截至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所有化脓性疾病应适当治疗,避免菌血症,尤其在围产期免疫功能下降时。因此,在这个时期对细菌感染要进行正确的治疗。
(1)抗生素疗法:应根据药物敏感性和最小抑菌浓度(MIC)选择最佳药物,应长期应用。由于化脓性放线菌或链球菌是常见的病原菌,青霉素、氨苄西林或头孢嘧啶是首选药物。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20 万~3.30 万国际单位,或氨节青霉素按体重10~20mg/kg,每日2 次,最少连用3 周。利福平体重5.0mg/kg,口服,每日2 次。
(2)利尿剂,当静脉扩张、腹下水肿或肺水肿时,除抗生素治疗外,应谨慎使用呋塞米,通常每千克体重0.5mg,每日2~3 次。过量呋塞米会导致电解质(钾离子、钠离子)减少和脱水。
5.2 预防措施
注意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奶牛饲料的全价性,尤其是维生素的供给,防止各类疾病的发生。
6 诊疗注意事项
(1)诊断时本病应注意与以心杂音为主的牛普通病,如心内膜炎、创伤性心包炎、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进行鉴别诊断。
(2)治疗时最少持续3 周,如食欲和产奶量增加,同时发热消退是好转的征兆。利福平是独特的广谱抗生素,应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以防单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与青霉素或药敏筛选的抗生素合用可提高治愈率。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量。许多存活牛由于瓣膜损伤仍遗留轻微或明显的心杂音,只要感染的其他症状消失,不会出现心力衰竭。当发生静脉扩张、腹侧水肿和其他右心衰竭症状时,其预后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