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后习题贯始终 语文素养巧提升

2020-12-16杨锦霞江苏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

教书育人 2020年1期
关键词:题是课后练习习题

杨锦霞 (江苏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

课后习题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教师备课时确定教学思路的重要依据,也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主要手段。统编教材中的课后习题独具特色,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传授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编排成若干个训练点,层层递进,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课后习题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贯穿始终的主线。因此,扣牢课后习题,可以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

一、以课后练习为抓手,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方向标,要上好一堂课,实现教学最优化的首要办法就是制订合适的课时目标,在教学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后习题为教师制订课时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草原》一课主要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好客。课后共有三道习题,第一题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想象美景,读出感受;第二题是引导学生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第三题是体会句子的意思。仔细分析这三道题后,教师对这篇课文课时目标的制订就有了规划,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生字词,理解意思。2.阅读时想象所读内容,体会在写景中融入情感的表达方式。3.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2.理解文末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人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情深。

以课后练习为抓手来制订教学目标,让教师在备课时有了检索,为实施提升学生的素养计划打下基础。

二、以课后练习为抓手,指导学生预习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如果在上课前进行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的印象,加上课堂上的进一步学习,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开国大典》的第一道课后习题是:“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学生预习课文时就可以按照提示去默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圈圈画画,很快就找到“会场布置、群众入场、典礼开始、升国旗、毛主席宣告、阅兵仪式、燃放礼花”等场面。

以课后练习为扶手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虽然学生自主学习时找到的知识点可能不完整,但无论对错,都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结果,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容易发现学生在认知上的偏差,及时纠正,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以课后练习为抓手,优化教学过程

统编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一般只有三四题,“少而精”体现的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部分,有利于教师抓住关键内容突破重难点,少走弯路,教学过程更为优化。

《少年闰土》一文的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切入点,教师紧扣寻找闰土的特点展开学习,从“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三个方面,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使人体会到一个经验丰富、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感受到闰土的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同时也学到了作者通过具体事情写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作手法。

以课后习题为抓手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围绕主题抓住重点,使教学脉络更为清楚,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以课后练习为抓手,培养迁移能力

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形式比较丰富,除了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外,还设有一些操作性练习,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教师以此为抓手,设计仿写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桥》的课后第四题是: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完课文后,学生明白了课文采用的是设置悬念的方法,造成读者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迫切心理。根据这一题的提示,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迁移练习,模仿这一课的写法,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写一件事,在模仿中,学生的写作思路被打开了。

以课后练习为抓手,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及时把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在表达中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课后习题是语文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必须重视它、研究它、利用它,充分发挥它的潜在优势,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全面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题是课后练习习题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三道考题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大眼睛”中几个有趣的定值
越玩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