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课文学表达

2020-12-16江苏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

教书育人 2020年1期
关键词:拟声词首尾呼应拟人

孙 丽 (江苏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中年级学生能够用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但是很多学生有了观察却不知怎么有顺序、抓重点地表达,笔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发现课本是学生天天接触的读物,课文内容就是学生学习表达最熟悉、最亲切的材料,跟着课文学表达,效果最明显。

一、积累词汇会表达

重视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优良传统,诗人杜甫就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才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统编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无一不是精美的短篇,大量的字词就是学生积累词汇的好素材。

如《听听,秋的声音》(三上)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大树声、蟋蟀声等。这首诗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运用拟声词,“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唰唰”这一拟声词的使用让这种声音形象可感;“蟋蟀振动翅膀,‘??’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既是蟋蟀叫声的实写,也是在告诉人们秋天来了,蟋蟀在和阳台告别,这样的想象十分奇特动人。拟声词的运用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使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美。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些词句,细细品味其中的意思并背一背,积累下来进行拓展练习。

在平时的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多注意课文中那些“出彩”的词汇,圈圈画画或摘抄下来,多读读、多背背,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并恰当地用到自己的日常表达中。

二、学习修辞愿表达

课文中有不少地方都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给课文增添了色彩,让人觉得韵味无穷。

《花的学校》(三上)是一首散文诗,热烈地歌颂了童真与母爱。想象是这篇散文诗的最大亮点,诗人泰戈尔在想象中赋予雷云、东风、花朵等人的行为,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向学生介绍拟人手法,一方面能准确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另一方面能使语言生动活泼,还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的拟人句,找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注意点,一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二是不能出现比喻词。让学生做些练习,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带有空白的句子补充完整:早上我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小树(),花儿(),就连小鸟()。学生跟着课文表达:早上我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小树(快乐地摇摆着身子,向我点头问好),花儿(涨红了脸),就连小鸟(也用歌声向我问候)。

指导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特征,跟着课文学习使用比喻句、拟人句等来习作,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创造”出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心里就有一股巨大的成就感,也就更愿意表达。

三、习得写法乐表达

有些课文结构完整、主题鲜明,让人读了之后印象深刻,主要是课文运用了写作方法,如首尾呼应、融情于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多品味这些写作方法的妙处,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三上)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水泥道上铺满落叶的美景,饱含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课文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文章的结尾呼应开头,又点明中心,使文章浑然一体。《秋天的雨》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二到四自然段中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都是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下面分述都是按“总——分”的顺序构段的,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是第二自然段的总体句,下面具体说秋天的颜色。这样的结构清晰明了,中心突出。学生学会了写作方法,写作文时也就喜欢模仿,乐意表达。

首尾呼应、总分写法等都是小学生需要学会的表达方法,课文中采用的写作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指导学生跟着课文学写作方法,让学生写出的作文也能文采飞扬。

凭借课文,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学习表达的各种方法和技巧,笔者主张把课文当作学习表达的一根拐杖,学生在课文中积累词汇,学习修辞,习得写法,跟着课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拟声词首尾呼应拟人
动听的世界
——积累AABB式拟声词
再说拟声词“”
拟人句
拟人句
拟人句
学会拟人句
首尾呼应
神奇的“首尾呼应”
是非“大数据” 喜忧两相倚
英文里的拟声词与重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