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行为习惯的养成

2020-12-16张转红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实验小学

教书育人 2020年1期
关键词:动手行为习惯口语

张转红 (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实验小学)

好习惯是人生道路上积极的推动力量,既有利于知识习得还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意识。但由于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认知水平低,行为习惯处于逐步塑造阶段,而语文学科则是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不仅要注意兴趣和氛围的结合,还要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主,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语言表达的基础,阅读量越大,其语言能力就越强。因而教师可以提议让中午到校早的学生安静地看自己喜欢的书,利用双休日,让学生至少看五个故事,挑其中一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家人根据孩子讲故事的表现,给孩子评价、打分。日积月累,相信学生会越来越喜欢阅读,知识面会越来越宽。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学生听课质量的高低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小学低年级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点,思维活跃,但注意力涣散。因而在课堂上,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认真听讲,如低年级可以采用“开火车地发言”,或教师走到哪里就请附近的学生发言。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精神高度集中,慢慢地养成了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思考有利于语文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直观性,转变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想游离的状态,在乐中学,聚焦精力于学习从而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口语表达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思维,把内在的知识、思想转化为外在的语言。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无疑就是遣词造句,对字音形不断加深认知的过程,而这一切都不能脱离口语表达。因而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借助此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多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要关注那些因为课堂时间限制而无法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在课下询问他们的想法,提升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笔者还注意采用“同桌交谈”“小组讨论”“与好朋友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理解事物的重要手段,小学生通过在动手操作中思考为语文知识的学习获取直接经验。只有当学生有了“手感”,他们才能真正“理解”。为了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抽象的语文知识,教师可以立足部编新教材安排的动手活动,使得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活动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将抽象的语文知识立体化,巩固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

六、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作业的第一印象就是汉字的书写,为了指导学生写好字,可以在教室摆放一个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教学生把字写规范。同时为了激励学生完成作业,可以借助班会课通过学生投票等形式选取自己认为语文作业最好的一位,然后将其贴上五角星置于教室的展览栏,由此激发学生规范作业书写的意识,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综上所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确立,对人格及智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但古语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素质教育提出的新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强化习惯训练,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猜你喜欢

动手行为习惯口语
我也来动手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酒中的口语诗
口语对对碰
动口不动手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