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解题中逆向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0-12-16姜申群江苏南通市实验小学

教书育人 2020年1期
关键词:逆向卡片小明

姜申群 (江苏南通市实验小学)

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方式,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1.倒推法

倒推法具体是指利用给出的已知条件倒着进行推理,也就是根据结果推理出原因,继而通过根本原理和概念来解决问题,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过在该方法施行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教师设计这样一道题:小明之前收集了一些卡片,这个星期又用零花钱买了20 张,送给小刚10 张,还剩下50 张,请问小明之前有多少张卡片?面对这类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倒推法:该问题需要解答的是小明之前有多少张卡片,题中出现的50 张,是给小刚10 张后剩下的卡片,由此可以得出小明一共拥有卡片50+10=60 张,然后再往前看,题目中出现了20 张,是小明在这个星期用零花钱买的,这20 张包含在60 张里面,也就是原来卡片数量加上20 张等于60 张,60-20=40 张,也就是说小明之前有40 张卡片。利用倒推法能够使学生的解题变得顺畅和清晰,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得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数学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2.联想法

联想法也就是逆向联想,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眼前的事物、过程、事实联想到与之相对立或相反的其它事物、过程、事实,以此为基础进入新的情境。如学生在了解7 比9 少2 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逆向联想,得出9 比7 多2,诸如此类,教师可以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对逆向思维的表现形式更好地掌握,从而培养出由正及反、由此及彼的逆向联想习惯,有了逆向思维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时,学生能通过联想来寻找最优最简便的解题方法。

3.举反法

在数学知识点中,相互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且比较复杂的因果关系,有时会根据多个因素得出一个结论。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已知数学题目的要求进行对错误的判断,也就是列举出能够达到命题要求的条件,而解题结果是不成功的相反案例,从而使得该命题被否决掉。例如,在一道应用题中,小明在解题过程中,不小心将题目弄花了,错误地将十位上的9 当成了4,将个位上的2 当成了7,计算出来的结果为722,那么这道题正确的结果是多少?在遇到这类题目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举反法,小明将个位上的2当成了7,正确的和便是7-2=5,同时十位数上的和应当是9-4 然后再乘以10,也就是50,接着通过个位、十位的数字相互抵冲,就会得出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767。举反法主要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是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形式之一。

4.分析法

学生将已知条件作为切入点,分析问题中所隐藏的充分条件,一直找到问题给予的条件结束便是分析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例如,在一道分数计算题中:,由于有比较多的数字,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复杂,学生如果按照平常的思路,先通分再计算,不仅麻烦,还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发挥逆向思维,从另外的条件入手进行分析,得出,通过将问题进行分析,使得该题可以这样解答,即这样学生就能避免因过程复杂所导致的思维混乱,以此达到高效解题的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中,分析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坚持该方法的训练后,会使学生逐渐掌握逆向思维,从而有效运用该思维从不同角度对题干进行分析,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灵活。

在遇到问题时,如果通过正向思维感觉无从下手,这时候换一种思维方式,会有更好的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思维水平。

猜你喜欢

逆向卡片小明
逆向而行
卡片排一排
倒过来的卡片
小明照相
逆向思维天地宽
一张卡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