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猪环境控制对养殖效果的影响

2020-12-16支春翔李三毛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养猪猪舍通风

支春翔 李三毛

(河南省商水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466199)

养猪环境控制主要强调通过各类管理手段,以科学提升养猪效果,改善经济效益。养猪环境的关联因素很多,牵涉到温度环境、污染态势、饲养环境、通风环境等,上述因素从不同角度影响生猪养殖效果,现代大规模养殖条件下,一旦环境控制不当,可能引发大面积猪传染病,有必要加强养猪环境控制。

1 养猪环境控制的影响

从影响上看,养猪环境的有效控制主要通过3 个方面影响养殖效果,包括对疾病控制的影响、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对养殖成本的影响。疾病控制方面,已有研究证明,口蹄疫、冬季腹泻与通风情况相关。如缺氧可能增加生猪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有效控制养猪通风环境,可降低生猪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5%~10%。经济效益方面,在养殖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成年种猪精子成活率降低,导致母猪受孕率下降5%左右。给予有效的温度管理,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可超过4%。成本波动方面可细分为增加部分、减少部分两个方面。以改善养殖环境为目标,大型养殖企业的人工、材料成本、管理成本有所增加。如猪舍夏季通过大型空调降温花费较高。减少部分则以集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有效的管理框架约束了不当支出,可有助于减少传染病治疗相关花费,并且因感染导致的畸形仔猪出生率下降。总体来看,养猪环境的有效控制提升了养殖效果。

2 养猪环境控制方法

2.1 生态养殖

养猪环境控制可在现有基础上尝试更新养殖模式,与常规集中养殖相比,生态养殖更具可行性。生态养殖强调利用无污染的天然环境、饵料,并以生态技术为支持,提升生猪肉质、口感,强调以质量优势为核心追求,改善养殖效果。在我国山东省、辽宁省西部等地,生态养殖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从要求上看,尝试进行生猪生态养殖首先要求具有较大的养殖空间,距离居民区超过1.0km,距离市场超过1.5km。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通风排水。猪舍可朝南,如果无法完全保证南朝向,可适当向东西方向偏移15~30°。为避免出现疾病交叉感染,生态养猪场内不宜混养犬类、猫等动物。面积在2000m2(折合3 亩左右)左右的小型养殖场可养殖240~300 头生猪。

2.2 猪舍环境控制

猪舍环境控制主要强调3 个方面,一是通风环境、二是排水环境、三是光照环境[1]。重视南北通风环境通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无论生态猪舍或集中型养殖场猪舍均可采用坐北朝南模式,处于东北、山东地区的养殖场,可适当调整猪舍朝向,获取理想的南北(东南、西北)通风效果,并为光照环境的改善提供支持。猪舍可取半封闭建设模式。春夏季节开放门窗进行通风,深秋和冬季采用固定通道通风模式。排水方面,集中型养殖场猪舍的污水排放区域距离居民区应超过1000m 以上。猪舍内以混凝土材料为主建立排水管道,不同小猪舍的排污管道连为一个整体,集中排入处理区域内,每日至少清理一次排水管道,以低压水管冲洗。光照控制要求与通风环境相似,主要强调南北向建设猪舍,获取阳光照射上的优势,但避免阳光直射。

2.3 防疫环境控制

防疫环境控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点,在上述猪舍环境控制、生态养殖等不同模式下,防疫工作也存在差异。以集中型生猪饲养企业为例,防疫工作应强调周期性、固定性,结合各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等改善防疫环境。如口蹄疫控制可建设空间电场环境,加强对空气的净化,将各处的粉尘、颗粒物及氨气等通过空气电场清除,使病毒失去繁衍的客观条件,降低生猪出现肺部黏膜病变的可能。建设空间电场所需的设备可直接在市场购买,使用价值理想且带有长期性,集中进行生猪饲养的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适当投资,改善防疫环境。

3 总结

综上所述,养猪环境控制对养殖效果的影响明显,也具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和必要。优质养猪环境可能导致养殖成本出现波动,但总体提升了疾病控制效果和经济效益。控制方法上可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并针对猪舍环境、防疫环境进行控制,改善猪舍通风、排污效果,降低传染疾病发生率,提升生猪养殖效果。

猜你喜欢

养猪猪舍通风
煤矿通风不良的危害以及通风安全检查项目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夏季环境湿度对生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浅谈民用建筑通风空调安装工程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