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体验模式,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2020-12-16蒯江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教书育人 2020年1期
关键词:随地吐痰文明礼仪小品

蒯江萍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课程资源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观察到的现象和收集到的资料都融入教学中,都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思考并参与到实践学习中。体验式教学是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体验和课后体验中,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当成体验的过程,将教学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积极构筑体验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辩,明白是非曲直

在教学中要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说教转变成生活化的感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能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有争论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辩论的活动,则能让学生调动思想,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验,更能起到让学生明辨是非的效果。

如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说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当学生的观点出现矛盾的时候,则可以把握住时机,鼓励学生展开互动交流的活动。有学生便提出:“我觉得平常应该多看看网络的信息,这样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有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觉得多上网就会沉溺网络,对眼睛也不好,这不是一个好习惯。”围绕学生的矛盾点,组织展开互动讨论的活动,看看谁的观点更正确。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彼此的观点都有些偏激,最后整合了众人的观点后认为:“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是一个好方法,但是网络不是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阅读书籍等也能获取信息。”

在辩论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是否都积极参与到了其中,若发现有学生出现思想游离的状态,就要及时进行引导,鼓励该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演,关爱弱势群体

小学生一般都活泼好动,因此组织学生展开小品剧的表演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方式。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尝试扮演某一个角色,体验自然会更加深刻。尤其可以让学生尝试扮演弱势群体,感受弱势群体的不便,学生就会主动关爱帮助相关的人。

如教师鼓励学生围绕关爱弱势群体展开互动讨论的活动。“在冷天,我们可以穿棉衣、开空调,这样就不会冷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到过,在贫困的地区,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有新衣服穿,也不能开空调。大家想象一下他们的生活环境吧,体会一下他们在冬天的感受。你觉得要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呢?”学生围绕相关的主题展开了小品的表演,有的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贫困地区的孩子,感受他们饥寒交迫的感觉。也有的学生尝试思考怎样解决问题,在小品中展现了模拟募捐的场景,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弱势群体的不便,同时也认识到了要用自己的努力给他们带来温暖,给他们帮助。

在组织学生展开表演的时候,要尝试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相关人群的切身感受。若学生对其不够了解,则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手段,如展现多媒体视频,阅读相关文章等方法,让学生增强体验,获得丰富的感受。

三、动,懂得文明礼仪

组织各种互动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这能让学生心灵碰撞,促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时候,采用实践的方式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感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鼓励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大家是否会发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呢,遇到这样的事情时,你会怎样做呢?是坐视不理,还是主动提出呢?大家开展实践活动,尝试发现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并且尝试用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学生投入到了活动中,首先通过拍摄照片、视频等方法记录下生活中的各种不文明现象,如随地吐痰等。然后思考怎样改变这样的现状。如有学生发现有人随地吐痰,便上前劝阻,但是对方并不理睬,该学生就将地上的脏东西清理干净,得到了路人的赞扬,而随地吐痰的人也因此感到羞愧。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用多种感官去体验、观察和感悟社会,获得更真实的体验。

在体验模式中,学生会更好地获得直观感受,能在切身参与中积极展开交流合作、体验感悟,这样学生就能激发情感,从而自觉提升道德修养。

猜你喜欢

随地吐痰文明礼仪小品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临宋人小品》
痰盒
治理随地吐痰,罚款不是关键
浅谈一年级新生文明礼仪教育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不懂礼节
随地吐痰伤了中国人形象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