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传播途径及防控探析

2020-12-16沈健顾建江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猪瘟检疫疫病

沈健 顾建江

(江苏省常熟市古里动物防疫站 215533)

非洲猪瘟作为猪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之一,主要是由非洲猪瘟病毒造成的,其死亡率和传染性比较显著,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已成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自2018 年非洲猪瘟疫病出现,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对非洲猪瘟的临床表现症状进行分析,主要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为主,其发病期较短,但致死率非常高,其危害不容忽视。现阶段,要想确保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良好的实施效果,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并对传播途径进行深入分析,更好地应对非洲猪瘟疫病。

1 非洲猪瘟特点和临床症状分析

1.1 特点

(1)病原体对环境的抗性。在非洲猪瘟病毒科中,非洲猪瘟病原体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感染力,而且极易造成蛋白异变。同时,该病原体可以吸收猪红细胞,进而将致病性体现出来。而且病原体对外界的抗性比较显著,在病原体处于干燥的环境下,其抵抗力更强。但对高温比较敏感,要想清除该病原体,温度应保持在60℃以上[1],同时杀菌时间也应控制在0.5h上下。

(2)传染性较强。如果野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会在组织器官中扩散。而寄生虫则为病毒扩散的途径,同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很难完全清除。此外,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不容忽视,一旦没有及时发现,极易引发猪患病和死亡。

1.2 临床症状

对于急性型患病猪,其临床症状不明显,一般来说,体温会高达42℃,临床症状与猪瘟病状区别并不大,会在局部皮肤中产生出血点,而且在眼鼻附近所出现的黏液分泌物也比较多。而且腹泻、便秘等情况也比较常见,对猪的正常行走产生很大影响,加剧呼吸难度。如果猪处于妊娠期,极易造成母猪出现流产现象,死亡率在85%以上。

2 非洲猪瘟疫病防控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非洲猪瘟属于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成因主要是因为非洲猪瘟病毒所致,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结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统计,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已经高达50 个。目前,非洲猪瘟疫病的治疗方法有效性不足,不利于提高预防效果,所以加强非洲猪瘟防控至关重要。结合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存栏生猪45596 万头,猪肉年产在5400 万t 以上[2],由此可以看出,非洲猪瘟的出现严重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提高对非洲猪瘟疫病防控高度重视,阻断非洲猪瘟传播,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各地要予以高度重视,树立高度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借助政府的统一领导,加大协作力度,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3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

健康猪与患病猪直接接触时极易出现感染现象。分析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接触性传播比较常见。分析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1 引种

在患病猪引入猪场时,极易出现引种风险。一般来说,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不等,最低为1d,最高为30d,在猪场引种时,如果引用潜伏期的后备母猪,极易带入非洲猪瘟病毒[3],造成感染现象。

3.2 猪源性饲料

血浆蛋白粉和肉骨粉为饲料中添加的猪源性物质。在低温暗室条件下,非洲猪瘟病毒可以存活6 年,而在室温条件下也可存活。猪源性饲料在生产或出厂时会污染非洲猪瘟病毒,一旦经过猪采食也会接触到活的非洲猪瘟病毒,导致该病的出现。

3.3 肉制品

普通生猪肉和腊肉为肉制品的重要构成,在日常生活中,猪肉制品被非洲猪瘟病毒污染以后,如果猪场工作人员带入猪场将会感染到猪场内的健康生猪。

3.4 泔水

分析非洲猪瘟疫情,泔水猪养殖场比较常见,所以在泔水养殖的影响下,无法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疫情。现阶段,在国内大力禁止使用泔水喂猪,但部分不法商贩通过非法途径进行饲养,基于此,对自身和其他大众的利益造成很大威胁。

3.5 外来人员和污染车辆

拉猪车辆和运输饲料的车辆也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将其带入猪场,从而引发疾病。

4 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4.1 加强免疫

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方面,免疫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减少动物疫情的重要措施。在春秋季节重大动物防疫工程中,要结合防疫要求强制免疫。同时,对各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要加强消毒制度的制定,不断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打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控制养殖场蚊虫数量,阻断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

在饲料方面要注重营养物质的增强,为提高猪免疫力创造条件。也可以给猪服用中草药,不断增强猪的免疫力,如丹参、黄连、白术及甘草等[4]。

4.2 做好监督和监测

非洲猪瘟的特点主要包括传染性高、病死率高等,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甚至关乎社会的稳定,所以各级政府要对非洲猪瘟防疫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工作,组织群众对本管辖区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帮助。各县级畜牧主管部门要积极践行非洲猪瘟监测任务,疫病防控机构要提高采样送检的时效性,并将本辖区的猪瘟监测工作落实到位,充分掌握动物疫病免疫情况,明确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

(1)在生猪屠宰监管过程中,应加大生猪定点屠宰制度的执行力度,生猪屠宰厂要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下去[5],加强先进检测仪器设备的应用,遵循全覆盖原则,不断提高非洲猪瘟检测的全面性,促进疫情排查工作顺利进行。加强暂存产品抽检制度的构建,注重追踪溯源,将风险隐患保持在可控范围内。生猪屠宰厂也要大力履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避免病死猪进入屠宰厂中,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非常关键。

(2)在生猪产地检疫监管过程中,要对生猪产地检疫申报点进行合理布局,规范化制定生猪检疫程序,大大拓展生猪检疫的覆盖范围。加强产地检疫风险评估机制,高度重视关键检疫环节[6],如资料审核查验等,如果发现疑似要及时进行上报和控制。积极宣传好产地检疫工作,官方兽医也要规范填写产地检疫证明。

(3)严格监管生猪产品加工环节,对猪肉制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展进货查验工作,做好记录,对动物检疫合格证、肉质品质检验合格证进行查验,为生猪产品原料的来源提供保证,确保出自定点屠宰厂。如果没有经过定点屠宰厂,应禁止进入生产加工环节。

4.3 规范管理生猪和运输生猪产品

加强生猪运输车辆备案管理制度的构建,体现出运输工具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确保生猪等活畜禽运输的顺利进行。结合相关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加大落实力度,清洗和消毒运输工具设施设备,避免传播疫情。同时,加强生猪指定通道运输制度的构建,经过指定通道运输合理调运生猪。结合临时性特点,加强防控检查站的设置,将相关检测仪器设施设备准备完全[7]。在生猪和生猪产品调运环节,要进行严格查验,对运输车辆备案情况、生猪健康状况等进行查验,将疫病扩散风险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4.4 加强应急处置和排查

如果出现非洲猪瘟,养殖工作者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及时隔离病猪。明确疫情后还要确定疫情区域,然后再对补杀区加以规划。如果所在地的猪出现猪疫传染,要及时屠宰,然后全面清除猪接触的饲料,并加强消毒工作的开展,避免再次出现疫情。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充分了解猪所在地的流动情况,加大控制力度,防止大范围传播疫情。

此外,开展排查工作也是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渠道之一,要将各项准备工作落实下去,分析猪瘟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迅速找到病猪。排查工作人员要穿戴一次性防护装备,规范化实施排查工作,在排查工作离场时[8],密封消毒处理防护装备和废弃物,将其装入到灭菌袋内,也要消毒工具和车辆,彻底消灭病原,避免传播疫情。

4.5 积极宣传科学养殖知识

在科学养殖目标实现过程中,防控工作的开展是重中之重,所以要加强养殖技术的应用,科学宣传养殖知识。应用消毒剂可以清除非洲猪瘟病毒,全面消毒猪舍,清理猪舍内的粪便,以免扩散病菌。同时还要严格检查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和车辆。非工作人员应禁止入内,避免杂物与猪舍内的饲料混合在一起。此外,在出现疫情后,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领导,加强防控措施。养殖人员要积极落实,借助有力的宣传,引导相关工作人员树立高度的认知水平,在人为因素下对非洲猪瘟予以控制。

5 结语

总之,对非洲猪瘟,养殖行业和各地检测机构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及时阻断传播途径,制订防控措施,确保良好的防控效果,维护社会大众生命安全,保障食用安全。

猜你喜欢

猪瘟检疫疫病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运城绛县:检疫植物安全“走”四方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