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人畜共患病流行的原因与防控对策

2020-12-16侯巍阳爱国郭莉周明忠袁东波莫茜尹杰郭万里曾子鑫杨治聪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畜病原体患病

侯巍 阳爱国 郭莉 周明忠 袁东波 莫茜 尹杰 郭万里 曾子鑫 杨治聪

(1,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10041;2,四川省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23200;3,四川省嘉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37500;4,四川省眉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20000)

1 我国人畜共患病流行现状

近几年,我国人畜共患病的情况越来越多。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死于人畜共患病的人数高达一千多万,近几年,在我国患有人畜共患病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布病、结核病、流感等人畜共患疾病的流行性逐渐扩大,传播形式非常严重,而且人畜共患病除了新病不断发生,还出现一种老病新发的现象,疫情逐渐严峻,引起全球关注,目前,根据人畜共患病的严重传播态势及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因,是重要的防控对象。

2 我国人畜共患病流行的原因

2.1 人口密度增长,动物养殖数量增加与全球贸易一体化

近年来,人群之间及动物产品之间流动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口密度加大、人类活动增多、畜牧养殖业增多、动物饲养数量增加及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实现逐年加快,但在流通过程中一旦出现检疫不严会引起人员流动、动物引种及动物产品交易过程中携带人畜共患流行病的病原体,增加人畜共患流行病的概率及远距离互相传播,引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2.2 病原体的进化变异和病原体耐药性增强

通常受到外界环境的不利因素,人工接种动物疫苗频繁、长期不科学的使用抗生素等外部因素会使一些病原体发生进化、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等,致使一些具有宿主特性的动物病原体通过某种途径侵入人体发生基因突变或重组适应人体而产生致病性,严重危害公共卫生。

另外,由于人类长期不科学的滥用大量多种抗生素,不仅增加了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致使病原体对化学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增加了动物病原体的致病性,同时,不科学的使用抗生素还可能使动物体内的某些正常菌群转变为致病菌群,致使病原体耐药范围和耐药剂量逐渐增加,甚至出现多重耐药性,增加了人畜共患病的流行性。

2.3 人类活动加速人畜共患病流行的传播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不科学与不合理以及缺少对人畜共患病的正确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人畜共患疾病的流行与传播,首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各种宠物,增加人类与动物直接接触的机会,即增加宠物病原体引发的人畜共患病,如狂犬病;其次,很多人喜欢生食肉类或食用未熟透的肉类,使得人畜共患病不断增加,同时也增加动物携带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发生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导致病原体致病力增强,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如包虫病;第三,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家禽散养、人与禽畜共生等现象,增加了人畜交叉感染的概率,同时较差的饲养环境和高密度的人类生活环境增加了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疾病传播,增大人畜共患疾病的可能性,如血吸虫病。

2.4 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自然界中,人类、动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全球变暖、森林覆盖面积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污染等生态环境的改变,改变了自然疫源地和疫情,致使疫病持续传播流行。

3 我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对策

3.1 完善法律法规,控制人畜共患病流行的传播

目前,政府部门已经相继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针对人畜共患病的处理方法,首先,要严格预防和控制流行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其次,一旦出现疫情要进行确诊,并及时做好疫情报告工作,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和防治技术,严格控制疫情传播,为防控人畜共患病提供依据。另外,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涉及的各个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管理,做好协调工作,加强管理并防控工作,做到“依法防疫,科学防控”。

3.2 管控好人畜共患病的病源,解决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

家禽畜和野生动物是人畜共患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主要宿主,因此,加强饲养动物管理,养殖场的建立要远离人员居住地,采用隔离饲养和生态饲养的方式,尽量减少人与其他动物的接触,同时,在饲养过程中,动物引种要严格做好检疫、隔离工作,日常工作也要做好生物安全工作防止疫情的发生,对于养殖场粪污及患病扑杀动物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及污染环境。

预防人畜共患病的关键是阻断传播途径,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工作,定期消灭鼠蚊虫,人员防护等工作,降低人畜共患病发生概率。

3.3 严格管控食品卫生安全

严格管控食品卫生安全是减少人畜共患病发生流行的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培养专业化检查人员,严格监管食品卫生安全,促进发展健康养殖和绿色种植,对食品生产加工流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确保人们舌尖上的安全,降低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与传播。

3.4 加强科技投入,促进成果转化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人畜共患病发生流行情况研究相应控制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不同疫病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加强研发新型疫苗和新型检测技术,建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动态和规律,为做好防控工作提供数据依据,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汲取其他国家人畜共患病防控经验和先进防控技术,提升我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水平。

猜你喜欢

人畜病原体患病
人畜共患病对从业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方法探析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卫生危害、流行特点及预防策略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脂肪有时可助免疫
玻璃艺术中的病毒
浅谈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