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川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0-12-16胡青青王德军胥烜勋王咏菠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天麻龙头企业中药材

胡青青,王 涛,王德军,胥烜勋,黎 敏,王咏菠

(1.四川省青川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青川 628100;2.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药材研究所/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四川 绵阳 621023;3.四川鑫源种业有限公司,四川 绵阳 621023)

1 产业优势

青川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栽植”的原则,集中优势力量,依托合作社,对接扶贫政策,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带动贫困户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有效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1.1 优越的资源禀赋

青川县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地跨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区和秦巴山区两大中药材丰产区,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1.01%。年平均降水量1021.7mm,年平均气温13.7℃,相对湿度69%~85%。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为药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为药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保证,据统计青川县有药用植物862种,有天麻、乌头、重楼、前胡等道地药材12种。其中,天麻、杜仲、川贝、麝香、柴胡、白及被“广元十味”收录,发展前景广阔。

1.2 坚实的产业基础

青川县历来为全国天麻、附子、川乌等多种道地药材传统产区,栽培历史悠久,产区药农有着长期种植的传统和习惯,栽培经验丰富,具备实现传统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提高产业化发展的群众基础和基本技术保障。近年来,全县中药材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截止2019年末,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32万hm2。其中:“三木药材”14.47万hm2,草本药材0.9万hm2。围绕天麻、乌头、川贝等优势品种,已建成布局合理、集中连片、生态种植、机械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的一批中药材种植基地,形成了较为稳固的“龙头企业+基地+大户”利益联结模式,正在培养一批中药材专合组织、家庭农场、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等中药材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建立了种子种苗供应、种植技术推广、产业信息服务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为全县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1.3 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擦亮“川药”金字招牌,加快四川省由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中医药产业强省转变,特编制了《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川药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2019~2022年)》等,提出重点打造天麻、黄柏、杜仲、厚朴、川白芍等大品种道地药材24个。明确了青川县作为盆地边缘山地药材生产区,是中药材种植重点县,主要适宜发展的品种为天麻、乌头、前胡、重楼、钩藤。广元市印发了《广元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在青川县重点发展天麻、乌头、重楼等引种示范工作。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县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打造。为科学规划中药材产业布局,全面推进全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组织编制了《青川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青川县道地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青川县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田间管理手册》等产业发展标准。

1.4 强大的组织保障

成立以县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落实相关配套政策,组织实施相关项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中药材产业具体推进工作由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卫健局负责。各乡镇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积极推进该区域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

2 存在的问题

2.1 中药材生产潜力有待挖掘

全县天麻、乌头、重楼等野生资源较丰富,但与其他产区相比,人工种植规模小且分散。虽然中药材发展趋势良好,但在品种资源潜力、种植技术潜力等方面的优势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2 优良品种短缺

适宜推广的产量高、药性强、稳定性好的品种不多。基本处于“企业自繁自用、农户自产自销及乱引种苗”的状况。

2.3 缺乏强劲龙头企业

目前全县只有一家从事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的药业。尚无大型药材加工企业,药材加工环节处于空白状态,大部分药材以原材料形式出售,少部分药材加工也仅仅处于晾晒、分级整理等初级阶段,深加工能力偏弱,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加—销”一体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2.4 新型职业药农稀缺

药农道地产区意识不强,缺乏市场供需信息,农户盲目跟风种植,导致种植面积增加,价格逐步回落,应对风险能力不强,缺乏技术指导服务,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中药材种植技术主要依赖大田作物的种植经验,由于种植模式传统粗放,因缺少专业的职业药农,针对病虫害防治、合理施肥、低残留农药筛选等问题,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

2.5 政企沟通不到位,为药农服务的意识有待加强

中药材产业虽然是青川县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但和其他产业相比,在领导关注程度、政策推动、资金扶持等方面力度不够,缺乏有效措施。

3 发展举措与建议

3.1 抓基地建设

一是建设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根据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集中连片发展一批天麻、乌头、前胡钩藤、瓜蒌等中药材生产基地,不断提升基地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二是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构建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基地的建设机制,发挥科研机构在中药材新品种引进、筛选、选育、种植技术标准制定、资源收集保护、野生抚育等原始创新优势,发挥企业在技术推广、管理、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天麻、乌头、川贝等良种繁育基地;三是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建标”原则,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完善中药材产业标准体系及技术规程,逐步提高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等销售使用;四是支持建立中药产地加工及储藏仓库。结合全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在野生药材的重点收购区域和中药材集中种植区,建立中药材烘干房,确保鲜货药材及时干燥;建设标准化的储藏仓库,严格控制仓库的温度与湿度,防止药材储藏过程中发霉、腐烂、泛油、生虫等现象。

3.2 抓主体培育

一是壮大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重点在基地建设、产品开发、产业链延伸、品牌创建等环节给予支持。每年评选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扶贫增收成效突出的重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重点对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材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面积6.67hm2以上的予以补助,并优先安排下年有关财政资金项目;二是鼓励组建联合社,抱团发展形成合力。重点在基地建设、市场营销、加工储运、品牌创建等环节给予支持。引导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专合社等构建“农工商联合体”,构建稳定利益联接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创建省级现代药材园区1~2个。鼓励推动省内、市内医院与种植企业签订2~3个“定制药园”。

3.3 抓深化改革

一是创新多样化生产组织模式。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积极带动药农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二是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深化研究土地/集体资产折资入股分红、托管保底、合资兜底、双联订单、土地租金收入、劳务收入等多元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种植中药材积极性。三是合理引导土地流转。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适度规模发展中药材种植,稳步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3.4 抓业态融合

不断延伸产业链,积极推进药食同源,全面推进特色康养旅游业发展。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道地药材产区统筹谋划,开发推广一批以特色中药材基地为主的旅游路线,加快培育一批以中医药养生为特色的养生基地、养生山庄、养生文化体验馆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引导龙头企业开发药膳、药浴、美容保健、疾病预防等健康养生项目,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3.5 抓品牌创建

一是立足优势中药材资源,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争创名牌产品和区域特色品牌,集中资金资源重点培育天麻、乌头省级区域品牌;二是大力推广GAP种植、GMP(药品生产质量规范)生产、GSP(药品经营质量规范)营销、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等标准化理念,加强中药材产地及产品监管,建立药材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不断提高中药材质量;三是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博、微信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组织展览、展销及各类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3.6 抓生态发展

一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农药减量控害行动,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绿色防控等新型实用农业技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和产地环境管理;二是大力推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推广“粮/药/菜”“仿生态栽培”等种植模式,提高中药材综合种植效益,鼓励利用山地、林地、荒地建设中药材生态基地,支持和推广森林康养、林下种植(养殖)等多层次立体复合生态模式;三是强化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做好中药材资源普查工作,加快本县道地和特色优势药材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建设濒危稀缺川产道地药材野生抚育、野生变家种(养)培育基地和中药材资源库。建立青川天麻、乌头、青贝等道地药材原产地保护区。

3.7 抓科技支撑

一是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大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充实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好在试验、示范、展示、培训、信息发布、技物结合服务、咨询指导等方面“最后一公里”作用;二是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加强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集中力量在良种培育、规范化生产技术、质量控制标准化体系建设、现代生产技术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步伐。对接林业、农业部门,成立中药材技术指导小组1个,重点推广本县中药材品种3~4个。加强新型职业药农培训工作,引导种植户提高种植科技水平,提升产业发展效率,以达到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

猜你喜欢

天麻龙头企业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