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井冈芦笋产业发展思考与建议
2020-12-16王国庆戴祥生陈赣赵晓东金水凤汤泳萍倪砚琴
王国庆 ,戴祥生,陈赣,赵晓东,金水凤,汤泳萍,倪砚琴
(1.吉安市农作物良种场,江西吉安 343016;2.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管理委员会,江西吉安 343016;3.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20)
芦笋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东岸及小亚细亚地区,至今已有2 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1]。芦笋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研究表明芦笋中富含皂苷、固醇等物质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这些物质能抗细胞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起到调节作用;临床表现为利尿、镇静、软化血管、降三高等,其中芦笋皂苷和组蛋白对癌细胞具有抗性[2-3]。因此,芦笋被称为“蔬菜之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4-5]。
近年来,我国芦笋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芦笋生产国和出口国[6]。芦笋在吉安市有十几年的种植历史,作为吉安市特色蔬菜品种之一的井冈芦笋,在市委、市政府的扶持和市场带动下,近年来发展迅速。为促进吉安市芦笋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对吉安市芦笋的栽培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井冈芦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1 吉安市井冈芦笋产业现状
目前,吉安市芦笋种植面积约66.7 hm2,每667 m2产量约为1 400 kg,主要分布在吉州区兴桥镇(5.3 hm2)、长塘镇(13.3 hm2)、井冈山市鹅岭乡(17.3 hm2)、永丰县佐龙乡(6.6 hm2),另外,青原区值夏镇、泰和县万合镇、新干县潭丘乡共约24 hm2。全市井冈芦笋主栽品种有井冈701、井冈红、井冈111、阿特拉斯、格兰德、格兰特、丰岛二号、特丽龙、翡翠明珠、金冠等。大部分为绿芦笋,少部分为紫芦笋和白芦笋。
安吉市的芦笋主要采用设施大棚避雨栽培,主要有连栋大棚和标准大棚两种。每667 m2栽1 500~1 800 株芦笋苗,棚内安装滴灌设备,覆盖地布防杂草。井冈芦笋经营主体主要是专业种植公司、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发展较好的企业有吉安井冈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安京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城上种养专业合作社、汉君雄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井冈山市瓯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民康安泰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新干福禄泉蔬菜专业合作社等,这些合作社主要通过批发、零售、网络直销等方式销售,以冷藏鲜销鲜食为主,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产品为辅。当前安吉市芦笋的加工产品主要有芦笋茶、芦笋粉、芦笋酱、芦笋酒、芦笋罐头等,附加值约是鲜芦笋的5 倍以上,按照农村1 个劳动力种植约0.3 hm2井冈芦笋计算,每667 m2纯效益可过万元,最高可达3 万元,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2 吉安市井冈芦笋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吉安市井冈芦笋产业正处于发展壮大期,通过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资金投入大,前期收益低
吉安井冈芦笋需避雨栽培[7],而设施大棚建设成本较高,前期资金投入大,同时由于芦笋高产期主要在种植的第3 年以后,前期采收量较少[8],早期收益低,维护成本较高,大部分企业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比如吉安京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 300 万建设有机芦笋基地,仅大棚建设费用已超过700 万元。井冈山市欧峰农业科技有限公2013 年投资建设的鹅岭乡芦笋基地至今已投资1 600 多万元,年用工成本都在100 万元以上。
2.2 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井冈芦笋种植品种有十几个,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性较大,栽培管理水平要求不同[9-12]。但由于各芦笋企业生产规模偏小,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导致栽培技术管理水平不高。同时,芦笋种植是劳动密集度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操作[13-15],仅靠固定的基地技术人员难以完成,需要就近雇佣劳动力,用工量大,是这些临时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2.3 产业链短,市场活力不旺盛
吉安多数井冈芦笋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干旱季节得不到有效灌溉,雨季又不能及时排涝,高温高湿环境极易诱发病虫害。由于各芦笋基地规模不大,很少能就近配备贮藏保鲜冷库。蔬菜中芦笋的呼吸作用最强,芦笋采后常温下老化速度快,保鲜难度大,产品商品性下降较快。目前,井冈芦笋主要是鲜食为主,加工成芦笋茶、芦笋罐头、芦笋饮品的仅占少数,精深加工企业不多,加工能力和水平较低,销售产品类型比较单一[16-19]。尽管芦笋的食用价值越来越被认可,而且井冈芦笋种植面积也在扩大,整体消费量上升,但与其它蔬菜消费相比,人均消费量仍较低,客户忠诚度也不高,商品市场活力不足,制约了芦笋产业发展。
3 发展建议
井冈芦笋产业实施大品种战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品种,推动井冈芦笋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吉安市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形成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同时,江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芦笋产业的发展,通过调研及与业务主管部门、芦笋专业公司、种植大户的交流座谈,结合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市委、市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高位推动芦笋产业发展,设立芦笋产业发展资金,每年建议投入1 200 万元。一是用于设施大棚建设和种苗补助。建议简易大棚按15 元/m2,高标准大棚按30~40 元/m2进行补贴。二是用于良种引进补助。每667 m2种苗补贴600 元。三是用于冷链储藏运输和精深加工。四是用于品牌的宣传打造。努力提高芦笋设施化、集约化和现代化装备水平,支持一批热情高、能力强、干劲足的种植能手,鼓励“公司+基地+合作社”产业模式,配套产业技术服务,增强集聚效应;着力打造吉州区核心标准化芦笋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发展。
3.2 加快芦笋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切实加大科研投入和芦笋品种引试和选育力度,建立芦笋资源库,收集国内外资源,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结合市场需求,选育适合本地种植的耐湿耐涝、抗寒、抗病的芦笋优新品种[20-21],因地制宜研究机械化、现代化栽培技术,形成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的技术体系,获得优质芦笋品种,保障农户增产增收,提高芦笋产量和品质,确保井冈芦笋稳产、高产、优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3.3 推进贮藏冷库建设和芦笋精深加工
建设芦笋保鲜冷库可以延长芦笋市场供应期,调节市场供应,探索分季节销售,有条件的要发展芦笋冷链物流运输,解决运输时效[22],缓解芦笋大量上市时的鲜销压力,加大销售力度,稳定种植效益,规避市场风险。紧扣健康中国战略,通过提高芦笋深加工技术,大力研发芦笋米粉、芦笋饼干、芦笋汤圆、芦笋茶等衍生保健和功能性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竞争力,不断培育和壮大国内芦笋市场[23-25]。
3.4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通过营养、功能性专家开展的大型会议或公众活动及电视台和报纸,加强对芦笋营养保健知识的科普宣传,扩大消费者对井冈芦笋的认知度,进一步扩大消费群体,积极开拓北上广深等高端市场,助推产业升级[26-28]。建立绿色、有机芦笋可追溯制度,着力打造吉安“井冈芦笋”特色品牌,提高井冈芦笋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3.5 强化技术服务体系
要大力强化芦笋产业的科技支撑:一是建设好芦笋技术服务队伍,加大技术指导培训力度[29]。建立健全蔬菜技术推广机构,提高技术人员待遇,充实技术力量。要注重挖掘和发挥“本土”人才作用,适当提高技术人才的报酬,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到实惠。此外还应加大对芦笋产业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农技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指导能力。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尽快培训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且具有一定市场意识的新型职业菜农。二是推广井冈芦笋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完善芦笋社会化服务体系[30]。探索冬春加温栽培和新的采笋方式,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实行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质量品牌、统一加工和销售,逐步解决散户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产品销售、质量监管难等问题,科学助力井冈芦笋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加快井冈芦笋产业的高质量跨越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