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城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建议

2020-12-16王绍军刘雪萍

中国果菜 2020年11期
关键词:聊城市聊城标准化

王绍军,刘雪萍

(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聊城 252000)

聊城是山东省的农业大市,全市农业总体态势呈现体量大、产量高、效益好的局面,全市610 万人口,三分之二在农村,人均耕地面积930 m2,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山东省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聊城市不是农业强市,农业生产口存在农产品加工能力不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差等问题。当前中央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聊城市农业处在提质增效、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品质和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规范市场,保障食品安全,使我国从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必要举措。发展区域农业标准化的目的是立足当地农业资源优势,提升区域内农产品在行业和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从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着手,就抓住聊城市农业改革创新的“牛鼻子”,全面推动聊城市农业尽快实现“涅槃重生”进行阐述分析[1-3]。

1 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农业标准化体系的概念

农业标准是指为在农业生产经营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农业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的活动,该活动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的机构批准。农业标准的目的是为获得最佳秩序,目标是为获得最大利益奠定基础。农业标准是实现农业标准化的关键和基础,没有农业标准,农业标准化就无从着手。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并加以实施,以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2014 年3 月,习近平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2015 年3 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 号),并且建立了相关的协调机制,农业标准和农业标准化建设进入较快发展时期。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核心是农业标准体系、农业质量认证体系和农业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农业标准体系是基础,只有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农业生产才有章可循、有标可依;农业质量认证体系的作用是评价农产品状况、监督农业标准化进程、促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农业质量监测体系是保障,为有效监督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农业标准化指导着过去、当前和今后的一切农业活动,其突出的特点是理论性、实践性和原则性非常强[4-7]。

1.2 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意义

农业标准化具有生物性、区域性、复杂性等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和地的气候、土壤、农作物或畜禽生物特性等都不一样。山东省分为东部沿海、中部丘陵山脉、西部平原三个区域,自然条件不同,种植或养殖技术差异明显。严格来说,国家和省级标准都不完全适合聊城市,因此制定符合聊城市区域特点的“聊城农业标准”尤为重要。只有建立起“聊城农业标准”体系,才能真正推动聊城市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实现现代农业、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高度现代化的农业均是以农业标准化为基础的。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村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因此,农业科技的推广对象是千家万户,面对的是农户。农民受自身知识水平及对新生事物认识能力的限制,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接受程度较低,导致一些成熟宜于推广的新成果、新技术不能及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农业标准化以其规范的程序,先进的技术和市场的许可,让农民心里踏实,能让他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有效。因此,农业标准化是适合国情、符合民情,促进科研成果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说,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农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也就是科技应用、科学普及、科技总结、科技水平提高的过程。聊城市是农业大市,目前正是向农业强市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构建符合聊城市区域特点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增强聊城农产品质量竞争力及“聊·胜一筹”区域公用品牌信誉竞争力,以实现财政增收和“三农”增收的目标,全面推动聊城市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8-10]。

2 聊城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现状

为摸清聊城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情况,聊城市农科院组织有关人员赴东昌府区、茌平、莘县、高唐、阳谷县5 个县(区)就聊城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标准化认识及应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210 份有效问卷。210 个调研对象中,包括2 家国家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 家省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 家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6 家县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占调研对象总量的28%;其所从事的农业产业有粮油、蔬菜、食用菌、果品、畜牧等5 大农业细分领域。

调查问卷首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业领域的规模、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三证一标”的认证及科研投入等15 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摸底;其次针对农业标准化体系的认识及应用情况设计了相关的11 个题目;最后就农业标准化的需求设计了4 个问题。通过对210 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得出聊城市农业标准化建设存在如下情况。

2.1 农业标准化认可度高

据统计,“对农业标准化了解程度”中比较了解的占20%,一般了解以上的有106 家,占53%。认为“实施农业标准化非常有意义”的占33%。农业标准化覆盖面,即运用标准化生产的比率占59%。调查显示,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细分领域,如畜牧、果品、食用菌工厂化种植,最早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且已通过农业标准化生产受益。

2.2 农业标准化生产对农产品经济效益提升明显

农业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农业标准化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切实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经调查,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认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及管理方法提升了农产品品质、产量,经济效益提高了25%以上。

3 存在问题

3.1 顶层设计不足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需要政府与各有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目前,各部门对标准化工作进行顶层规划设计不足,制订和实施农业标准还处于自发和分散状态,针对性不强,导致农业标准化的重点不突出,主导产品缺少配套和完整性,且标准制订周期长,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标准水平偏低,满足不了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的需要[11]。另外各部门间相互合作意识不强,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

3.2 没有形成“尊崇标准、应用标准”的意识

大多数企业受传统思维影响,对标准化体系建设概念模糊,重视程度不高,尤其是部分农业标准由于久未更新,与生产实际脱节,影响了标准的权威性。在调研的210 个对象中,已建立完善的农业标准化体系的经营主体只有19 家,仅占9%;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品一标”认证的只有20 家,仅占9.5%。也就是说,聊城市目前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普及率较低,农业标准化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质量水平、提高农业经济产值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不能很好贯彻执行标准化生产要求,主动参与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识不强。

3.3 奖惩机制不健全

未建立相关奖惩机制,标准化建设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农业企业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方向的发展。一方面未对标准化体系建设较好的企业投入资金进行奖励,尤其是对于标准制修订、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推广等工作投入较低;另一方面,没有相关法律法证、政策制度对标准化建设较差的企业进行惩罚。

3.4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

“农业标准化运用是否能满足要求”调查一项,回答基本可以的有23 户,占比11%。调查“生产过程中,农业标准化生产还有哪些需求”一项,多数认为目前农业标准化多集中在生产过程,应关注制定更多产前、产后的农业标准。另外,根据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 年,在农业标准的制定方面,聊城市只有1 项农业行业标准,20 项农业地方标准,其中畜牧业8 项、林业3 项、农产品加工2 项、种植业7 项。蔬菜和食用菌分别是“出口大白菜”和“出口杏鲍菇”的操作指南。聊城市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及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与烟台、潍坊、临沂等省内先进地市相比,差距较大。如聊城市有关蔬菜、食用菌、果树、西甜瓜等主要经济作物的“聊城标准”很少,而烟台市围绕“烟台苹果”全产业链已制定了80 余项地方标准。

聊城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一是各级部门没有把聊城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推动全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忽视“聊城农业标准”的制定;二是全市没有形成“尊崇聊城农业标准、应用聊城农业标准”的社会氛围;三是缺少推广、应用“聊城农业标准”的激励政策;四是缺乏强力实施“聊城农业标准”的手段和措施。

4 聊城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发展建议

农业标准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各级农业、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涉农经营主体、农业从业人员等。提升聊城市农业标准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重视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农业标准体系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基础工程,其作用就是营造一个公开、系统、完善的技术知识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提升聊城市农业的竞争力。建议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把构建适用聊城市行政区划范围的“聊城农业标准化体系”作为市级重点工程,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把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调动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涉农经营主体及农业从业人员等多方面力量,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市农业产业的重大提升。

4.2 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聊城农业标准”

从农业产业链角度来看,农业标准体系涉及了农业生产、加工、批发零售、消费服务,是一个全产业链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一个统一的农业标准制定和发布机构,既可以避免不同部门间的质量标准发生冲突,又可以增强农业标准制定的系统性、权威性和兼容性。建议市委市政府指定聊城市农业标准化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农业细分领域的各类标准的统一制定和发布。在国家和地方统一部门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聊城农业标准”,形成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建议市-县(区)-乡(镇)三级政府制定奖励政策,以奖代补,对农业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经营主体进行奖励,充分调动涉农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4.3 发挥政府干预作用,保障“聊城农业标准”的实施

制定标准是基础,推广和应用标准是关键。政府作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体之一,在农业生产领域,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提供资金、技术、人员培训等支持,帮助和监督示范区建立符合自身产业特点的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在农产品消费流通领域,对强制性标准负有监管责任,是保证农产品标准化实施和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参与主体。因此,建议市-县(区)-乡(镇)三级政府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相关法规细则,完善农业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强化执行力度,利用公权力普及强制性农业标准,并对违反强制性农业标准的经营主体作出相应的处罚。多措并举,保障聊城农业标准的实施[11-12]。

4.4 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推广农业标准化的有效途径,示范区的成功经验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如提高示范区员工及农户的标准化意识、带动周边农户增收、促进周边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等。建议以市农科院为主导,联合相关单位,围绕全市农业主导产业、主栽品种、主养畜种,在重点产区、重点企业、重点合作社建设高水平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等产业模式加强“聊城农业标准”的推广,加快全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13]。

4.5 建设新型标准化农产品流通渠道

建设新型标准化农产品专用配送中心,通过配套产品检测等技术手段,保证标准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采购商采购标准化农产品提供政策优惠,扶持标准化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通过标准化优质农产品的顺利销售、溢价销售,增强企业生产标准化农产品的信心,保障聊城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推动农业企业自发投入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中[14-15]。

猜你喜欢

聊城市聊城标准化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标准化简述
田间趣景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聊城市公共关系协会成立大会召开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A brief analysis of western natural law thoughts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