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场疫苗免疫的常见误区

2020-12-16王晓颖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猪场疫病运输

王晓颖

(山东省临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62600)

1 猪场疫苗免疫常见误区分析

很多猪场在选择免疫程序时往往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 每个疫苗都是有针对性的防疫作用,不是免疫的项目多就可以不得病。 疫苗运输、保存、使用都有注意事项,需要加以规范,才能提高免疫效果。

1.1 疫苗保存运输不当

当前,我国市场上的各类疫苗均采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方式进行制取,往往都有严格的保存运输要求。如油佐剂灭活苗应在2~8℃的环境下进行保存; 冻干苗应在低于-15℃的环境中保存。 但在当前实际免疫工作中,部分使用者并没有根据疫苗保存运输的有关规范进行保存,甚至反复对疫苗进行冻融。 而且在运输过程中没有使用符合要求的冷链设施,也会导致疫苗免疫效果下降或完全失效[1]。

1.2 免疫接种操作不合理

对器械进行清洗和消毒是接种开始前的首要步骤,但一部分操作人员并没有按照要求对器械进行完全清洗、消毒,造成器械中仍然残留疫苗积液或细菌,再度使用时会出现疫苗污染现象,难以实现免疫效果,甚至会导致被免疫猪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部分操作人员在接种开始前未对疫苗种类和有效时间加以核实,未检查外包装,可能造成错误使用、过期使用等现象,影响免疫效果。 而且有的操作者在疫苗取出后就立即使用,产生冷应激现象。 在使用疫苗时应尽可能实现配制后2~8h 之内使用完毕。 疫苗如果放置的时间过长,会造成效力降低的情况,如果超出12h 就可能彻底失去效果[2]。

在接种过程中,一些操作人员为了图省事,盲目追求效率,使用免疫时的针头吸取疫苗,这样很容易导致疫苗污染,造成免疫失败。 操作人员在注射疫苗过程中,并没有使用合适的针头,影响免疫效果,而且对猪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部分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规范操作,未标记已经注射疫苗的猪只,产生遗漏或重复情况。

1.3 猪场饲养管理不科学

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方式对免疫工作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养猪场存在脏、乱、差的现象,管理较为混乱,养殖者没有对猪舍进行定期清扫和消毒,造成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而且在饲养方式方面,一部分养殖者使用质量低劣的饲料,采取高密度养殖,对猪群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提高疫病发生的可能性,不利于免疫工作的开展。

2 改善猪场疫苗免疫效果的对策

2.1 加强疫苗保存运输

养殖者应配置符合要求的冷链设施,如冰柜、恒温箱等,以保障疫苗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根据疫苗保存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疫苗进出应确保低温、避光、快速、轻拿轻放,而且要进行详细的存放和使用记录,有效防止出现疫苗失效的情况。

2.2 加强实际操作的指导培训

为了提升免疫操作的规范性,畜牧兽医部门可以对猪场工作人员给予操作指导和培训,对免疫器械的清洗消毒程序、不同疫苗的稀释配制方式及运输保存手段等关键性问题加以指导和示范,以确保免疫工作能按照规范要求操作,疫苗得以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在提升操作人员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强免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让养殖者能形成正确的疫病防治思想,以高度的责任心开展疫苗免疫工作,从而达到改善免疫效果的目的[3]。

2.3 提高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

养殖人员应提高猪场饲养管理水平,创造舒适的猪舍环境,特别是保证合理的养殖密度,改善疫苗免疫效果。 提供足够干净的饮用水,对供水系统加以消毒,进行微生物含量测试也十分关键。 养殖者应将不同年龄组的猪防治不同的猪场或分区饲养,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操作程序。 不应将不同年龄组的猪混养,减少猪感染疫病机会。 应注意猪与猪的接触还包括注射针、手术器械、粪便和人员等原因所导致的间接接触。

3 结语

在猪场免疫工作中,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多种多样。 从实践来看,疫苗保存运输不当,免疫接种操作不合理,猪场饲养管理不科学都会造成免疫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为了改善免疫效果,我们应加强疫苗保存运输,加强实际操作的指导培训,并提高猪场的科学饲养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猪场疫病运输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