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养殖业畜禽粪污现状及对策
2020-12-16白文萍
白文萍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677000)
在 “十九大” 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发展中所处的重要位置。 根据 “绿色” 的新理念,布置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畜牧行业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种养集合、农牧循环的新型养殖道路,不仅有效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同时还能提高畜牧人员的经济效益。 这是对传统农业模式的一种利用,由于传统农牧牲畜散养、规模小,加之以农业为主,猪粪能很好地促进农业发展。 但这些年规模化养殖兴起,养殖数量越来越多,虽然增加经济效益,但养殖带来的污染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处理畜禽粪污成为现阶段养殖企业的一个难题,本文在此背景下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畜牧产业有效处理污染问题,同时将畜禽粪污变废为宝,合理促进整体产业的升级[1]。
1 养殖业畜禽污染存在的问题
1.1 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
大部分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污染物随意堆放,对养殖污染物缺乏科学性管理,重养殖轻治理,没有做到环境污染治理与养殖持续发展协调。
1.2 部分养殖场选址不合理
早期修建养殖场时,养殖户因自身因素将养殖场建在村寨和河流周边,部分养殖户在冲洗圈舍时不注重环保,将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造成排污量过大,难以治理及利用。
1.3 粪污循环利用不足
现阶段,大部分养殖场只是划分养殖区域,在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畜禽粪污清理,只能定时清理,为节省资金只能将清理时间间隔延长。 在这种情况下,液体粪污很大程度上靠自然蒸发,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其中滋生的病菌可能会对养殖场中的畜禽健康造成影响。
1.4 粪污处理设施投入不完善
由于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投资大,养殖户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意愿不高,大部分养殖场并没严格按照粪污处理标准进行投入,对于已经收集到的粪污只是简单的堆放在一起。 这其中也是因为各级政府对粪污处理的相关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养殖户不愿意初始投入大力资金进行处理,致使大多数养殖户对处理的粪污不管不问[2]。
2 对策建议
2.1 加大宣传,普及环保养殖理念
可持续发展战略现阶段已是我国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绿色” 这一词汇已被大多数人们所接受,养殖场发展过程中却没有进行相应宣传,还是一味地追求利益,普遍存在对环境保护和粪污处理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绿色发展能为自身带来更大利益,因此,加大环保养殖宣传尤为必要。
2.2 加强种养循环体系建设
养殖场选址时有关部门应予以指导,在适养区的基础上考虑土地承载能力,采用种养结合的新型养殖方式,不仅有效解决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二次利用的畜禽粪污,提高经济效益。 粪污发酵后形成的沼渣、沼液需排入农田处理,但目前来看,大部分养殖场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农田用地,导致即使养殖场粪污经过发酵等处理后,沼液、沼渣仍要排入河流,造成环境污染。
2.3 多种模式推进,促进畜禽污染资源化的利用
畜禽粪污治理原则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思路,不断完善、总结和推广畜禽粪污和资源化利用模式,从源头上减少畜禽粪污的污染面,达到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2.4 加强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的防控及治理
明确责任主体,对养殖场畜禽产生的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方式、排放去向开展调查,积极开展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等相关文件的落实,让养殖户采用规范化养殖,主动处理畜禽粪污,减少污染。 同时加强科学饲养养殖技术宣传培训和推广,对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不科学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