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2020-12-16赵燕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副伤寒沙门氏菌病猪

赵燕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混镇农业中心 666209)

猪副伤寒病是因为猪感染霍乱或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伤寒病。 鼠伤寒、德尔稗、肠炎等沙门氏菌也可以引发该病。 该病的沙门氏菌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抗性较强,粪便中可以至少存活一个月,冻土中可休眠过冬,但该菌对热抵性较差,60℃的水温15min 就可以将该病菌消灭,消毒剂对其杀灭能力也较强,常规用药可有效消灭该菌。 本文就针对因沙门氏菌引起的猪副伤寒病进行相关论述。

1 流行病学

病猪及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猪的排泄物、分泌物都可带菌。 本病以消化道感染为主。 母猪受精的子宫也可感染。 有统计显示,家畜带菌十分普遍,家畜抵抗力降低会诱发内源性的该病感染。 猪副伤寒病在1~4 月龄的仔猪中多发。 同时该病全年都可爆发,但阴雨潮湿季节多发。

2 临床症状

猪副伤寒病的致病菌潜伏期不定,数天数月都有可能,当猪抵抗力低时多发。 该病有急性、亚急性、慢性3 型。 后两者较常见。 病猪体温升高,初便秘后腹泻,并且还会伴有黄绿色恶臭粪便,病程较长可达数周,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急性猪副伤寒病兽医多称之为败血型,断乳的仔猪多发,致死率较高。病猪体温高达 41~42℃,并伴随腹痛、下痢、呼吸变粗、有紫斑等,1~4d 病猪会死亡[1]。

3 病理变化

猪的亚急性型及慢性型副伤寒病主要的病理变化就是坏死性肠炎,盲肠、结肠居多。 解剖发现,肠薪膜存在灰黄色腐乳状黏稠物,如剥离其内为溃疡面。 病猪肠、脾、淋巴多肿大,严重的会出现干酪状坏死,肝会有坏死灶,肺伴有炎症。

猪急性型副伤寒病以败血症为主。 死猪膘度正常,但皮下伴有可见淤血或出血,存在黄疸症。 周身多处黏膜出现血斑。脾变坚硬并肿大。 全身淋巴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肝、肾及胃肠黏膜有炎症。

4 防治措施

4.1 副伤寒病发病后的防治措施

养殖户首先要将病猪进行隔离治疗。 并及时清扫、消毒,喂食器具也要刷洗干净。 如副伤寒病爆发的疫情较为严重,需要对健康猪投喂抗生素预防该病。 连续投喂3~5d 即可。 同时,因该病病死的瘟猪应深埋处理。

4.2 未发病时的预防管理

猪副伤寒病多是因为仔猪饲喂较差加之环境过于恶劣造成的爆发和传播。 所以,本病预防的关键是认真防疫,做好管理,搞好卫生,预防其发生,因此,广大养殖户首先要改善猪的饲养条件,增强仔猪抵抗力。 经常洗刷饲喂用具,及时清洁猪舍,通风干燥,减少病菌繁殖及传染的可能途径。 而仔猪要多投喂易消化饲料,杜绝突换饲料。

4.3 疫苗防疫

如果养殖户处于该病高发地区,养殖场内的仔猪需注射副伤寒活疫苗,可以用含有20%氢氧化铝的生理盐水对疫苗进行稀释,仔猪肌注1ml 即可,如需要仔猪口服防疫,则需用冷开水稀释疫苗,按照防疫素需要的剂量每头约10ml 掺入饲料中投喂即可。 但因为口服采食效果较差。 还可以将疫苗稀释后冷开水灌服,其防治效果较好。 猪副伤寒病的防疫疫苗都是采用免疫原性良好的基本上无致病性的猪霍乱沙门氏菌弱毒株,通过冷冻真空干燥的方法制备而成,仔猪进行防疫时要严格按照瓶签注明的头份及使用方式进行防疫,口服或注射要按照要求进行。

使用猪副伤寒病疫苗时要注意: 第一,疫苗随稀释随用,4h 内必须用完; 第二,病猪不宜防疫; 第三,高发区养殖场的仔猪要加强免疫,像仔猪断乳前、后都需要进行注射防疫; 第四,口服疫苗时,食前防疫,最好灌服; 第五,注射后,如果猪反应较大,养殖户无需担心,一般2d 内就可自行恢复,严重者可注射肾上腺素来减轻反应[2]。

4.4 治疗方法

养殖户要加强对猪群特别是仔猪的观察,如有类似症状要及时隔离,由专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防疫,猪副伤寒病的治疗方法很多。 养殖户可以用复方新诺明进行防治,病猪每天口服 0.07g/kg,每天 2 次,3~5d 即可痊愈。 养殖户还可以用土霉素治疗该病0.1g/kg 防治,口服3d 也可以[3]。

5 总结

猪副伤寒病是猪的常见病,所以该病的防治方法很多,且该病的临床特征十分明显,只要养殖户用心观察,提前防疫,注意猪舍消毒杀菌,即使染病,其治疗也是很成熟方便的,所以只要用心,该病的防治工作是较为轻松。

猜你喜欢

副伤寒沙门氏菌病猪
4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病猪喂药有办法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羊副伤寒病的防治
美国多州发生沙门氏菌感染事件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昆明市官渡区2008~2017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