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应用

2020-12-16李梦媛

新农民 2020年18期
关键词:幼崽制剂菌群

马 卓,李梦媛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及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也随之加大。动物日常摄取的营养成分直接关系到水产、牲畜养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涉及到生物链的延续。微生态制剂以微生物菌群为主要原料,其具有抑制病菌生长、调节倡导功能的主要功效,且原料易得、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维持动物饲养的营养供给。

1 微生态制剂相关内容综述

1.1 微生态制剂种类

目前,我国常用于微生态制剂的菌种多达10余个,包括乳酸球菌、芽孢杆菌、拟杆菌、假单胞菌、曲霉等。微生态制剂既可以用于动物养殖,也可以应用到种植业,其中,应用于养殖业的微生物制剂主要分为活菌制剂与死菌制剂和代谢产物两种,而应用于种植业的微生物制剂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包括生物防治、土壤改善和促进植物生长。

1.2 微生态制剂功能

微生物制剂对动物的消化系统进行修补与调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肠道中有害菌群的繁殖,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从源头上降低动物的发病几率,也能够减轻饲养人员的工作负担。

微生物制剂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水苏糖的作用下,动物体内的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加快繁殖,从而有效抑制腐败群的产生,在此基础上产生大量生理活性物质,维持肠道酸碱平衡,促进肠道蠕动,消解抗癌物质,达到杀菌抗病的良好效果。微生物制剂针对动物消化系统问题进行逐一改善,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帮助器官的发育与生长,并弥补了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1]。

此外,微生态制剂在污水治理、植物栽培、土壤环境改造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利用。

1.3 微生态制剂发展现状

微生态制剂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由Parker最早提出微生态制剂这一概念,并对其概念进行清晰界定。80年代末,生物学家Fuller对微生态制剂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定义为“一种能够改变肠道菌群平衡的或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我国对于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开端较晚,但成果较为丰富。1990年,我国于微生物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微生态制剂”一词,1993年,蔡辉益在自己的著作中对微生态制剂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它是一种能够维持动物肠道功能正常的活菌制剂,为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截至2008年,我国已公布可适用于动物饲养的安全微生态制剂达到16种,且推广应用的效果较为良好。但针对不同种群的试剂实验与应用推广还相对缺乏,诸如对于已达到平衡标准的消化系统是否还有使用的必要;微生态制剂是否适用于不同动物的消化系统等,这也使得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争议性。

2 影响微生态制剂产品性能的主要因素

2.1 使用剂量

微生态制剂的使用需要按照严格的计量标准,若使用计量未达到标准便无法发挥预期效果,而使用过多则造成动物体内胆汁分泌过多,破坏肠胃pH值平衡,进而形成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2.2 保存条件

微生态制剂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经过固体发酵、深层发酵等阶段,对于生产环境有极高的要求,若再生产过程中混入真菌,会导致微生物制剂无效。与此同时,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也应按照严格标准,保持环境通风良好,温度均衡,若在饲料与制剂混合搅拌过程中出现高温,则会影响到制剂中益生菌的活性。此外,储存环境对于微生态制剂的质量也有较大影响,储存的环境应保持恒温干燥,若储存室的湿度较大,则会影响到菌群的存活率,碰撞挤压等会破坏益生菌的细胞壁,损坏制剂外包装,造成杂菌污染。除乳酸菌外,其他制剂的储存温度要求在30℃以下,pH值4以上[2]。

2.3 使用标准

在动物饲养中,每1g饲料中至少含有100万个活菌才能使制剂的作用充分得到发挥,对此,饲养人员需要严格把控规定单位饲料中有效活菌的数量。为进一步提高微生态制剂的功效,可将其与益生元添加剂进行联合使用,包括甘露寡糖、乳寡糖等,为有益菌群的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更好的促进动物消化系统的发育与再生长。

3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实际应用

3.1 针对幼龄动物的应用

初生幼崽体型较小,肠胃吸收能力弱,且消化系统尚未建立起菌群,一旦遭到有害菌体的入侵,就会影响到幼崽肠胃功能,出现进食少、体质差的问题,甚至引发多种疾病。微生态制剂的应用,能够帮助幼崽提早改善肠道功能,加快饲料的吸收与消化。幼崽在初期需要长时间的母乳喂养,往往一直成年动物需要供给多只幼崽哺乳,导致幼崽间的进食不平衡,体质较弱的幼崽则长期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给。微生态制剂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这一问题,帮助幼崽提早进入草料饲养环节,其在动物体内构建的病原菌防御系统能够有效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加快对粗粮及草料的吸收,从而提高幼崽的抗病能力。

3.2 针对成年动物的应用

进入成年后,动物的消化功能得到提升,肠胃中微生物的环境相对稳定。但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动物在饲养过程中也会出现诸多问题,诸如饲料营养搭配不均衡,饲料长期堆放而导致细菌病毒滋生等,极大破坏了动物消化系统的菌群平衡。微生物制剂能够有效提升成年动物消化系统中的有益真菌竞争力,其中链球菌、酵母菌等制剂能够提升动物产奶量,优化肠胃生理环境,改善动物肠胃的pH值。与此同时,微生物制剂能够良好的改善动物发育较慢、营养不良等问题,增强免疫系统的抵抗力,降低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加快动物的生长发育。

3.3 针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应用

动物母乳中含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乳糖等物质,母乳品质直接影响到幼崽的长势。通过使用乳酸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制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母乳中脂肪的比重,提高乳糖及乳蛋白的含量,从而使母乳的品质有所提高。与此同时,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使成年动物血液中抗体水平得到提升,血液循环加快对各组织器官功能的调节,提升动物整体免疫力。由此可见,微生态制剂的功能性不再局限于消化系统,其益生菌能加快5-HPA分泌细胞分泌的有益物质,加速机体对有益物质的吸收,提高牲畜产品的质量[3]。

3.4 针对动物饲养环境的应用

良好的饲养环境对于动物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脏乱的饲养环境、较差的舍内空气质量都会对动物体质造成不利影响。微生态制剂能够由内而外的改善动物饲养环境,一方面,其能够加速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滋生,减少氨等有害气体的排出,从而改善饲养房舍的空气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动物排出粪便进行分析检验,发现再使用微生态制剂后,动物粪便中的磷和和硫化氢含量有明显降低,降低了动物粪便造成的圣物病原污染,使动物房舍的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 结语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其符合我国绿色农业与无公害牲畜产品的发展需求,为动物饲养提供优质新环境。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态制剂将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相关技术产业应抓住这一契机,加大对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与创新,不断拓宽应用渠道,使其生产技术及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使动物的生长状态得到更好的保障。

猜你喜欢

幼崽制剂菌群
从畜禽粪便菌群入手 降低抗生素残留造成环境风险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当人类幼崽碰上小动物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海豹幼崽可以像人类一样改变声调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大连百头斑海豹幼崽被盗猎,没有买卖才没有伤害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