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食用菌生产技术研究

2020-12-16

新农民 2020年18期
关键词:菌种食用菌有机

于 辉

(东阿县大桥镇农技站,山东 东阿 252200)

我国食用菌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成为世界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在世界食用菌总产量中,中国年产量超出60%,在亚洲食用菌出口总量中,中国出口量达到80%,在全球贸易中,中国食用菌达到40%份额,中国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但就中国食用菌产业来看,需要努力的空间还很大,食用菌安全问题尤其需要高度重视。因为我国生产的食用菌与国际市场要求的食品安全标准不能适应,并由于国外绿色壁垒原因,使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受到影响,出口创汇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所以,亟待深入研究有机食用菌生产技术。

1 有机食用菌的含义

有机食用菌就是在生产食用菌过程中,没有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等物质,也没有使用基因工程生物与其产物。培养基质与有关标准符合,与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符合。所采用的农业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特征,为持续稳定发展农业生态系统提供保障,且得到有机认证机构的鉴定认可,而且食用菌产品也得到颁发的有机证书。

2 有机食用菌对培养场地的要求

2.1 场地的完整性

食用菌栽培可在室内外和大棚以及日光温室进行,室外栽培时,选择的农田应具备肥沃、疏松以及透气并便于排灌的土质。栽培的场地或土地归属于完整的场所之内,其间常规生产的场地不能夹在其中,但有机转换场地是允许的;有机食用菌生产场地要具备明显标记,要能够明显区别于常规地块,标记物可以是房屋、河流或是人为设置隔离带等。栽培场地要与仓库和饲养场以及垃圾场距离远些。建筑必须具备合理设计,菌种袋或菌种瓶经过灭菌,向接种室直接进入,尽量将污染的几率减少。

2.2 建立缓冲带

如果邻近常规地块存在污染有机食用菌生产场地可能,则必须把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设置在有机和常规场地间,从而为有机场块避免污染提供保障。中国OFDC认证机构要求,食用菌栽培区与常规生产农田之间必须具备缓冲隔离带30m左右,这是有效防止农业漂浮物影响食用菌栽培的最低标准。食用菌栽培室要把纱网装在门窗和通风洞口处,食用菌栽培在防空洞或地道或山洞时,出入口 一段距离需要保持黑暗,注意随手关灯,避免害虫飞入,对菌源造成传播。

2.3 环境清洁

在培养场地和周围,杜绝对任何除草剂进行使用。而菇房的熏蒸、消毒也禁止运用任何合成的物质进行。需要经常打扫与消毒接种室与培养室,并需要定期检查,一旦发现菌种存在污染,应立即处理,避免乱丢。栽培室在对食用菌栽培前,必须清扫干净。彻底消毒架子和墙壁以及地面,。砖缝和架子缝等处实施杀虫,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这些地方是害虫极易藏匿的地方,需要熏蒸消毒发病严重的老栽培室,熏蒸药物用硫磺,用量为59/m,密闭48h,再过2d后进料,闲杂人员尽量不让进入栽培室。重新使用前一年的染病老菇棚前,需要将上覆物掀去,并将一层墙皮铲除,继之堆上秸秆焚烧进行消毒,再重新扣棚,并用常规药物等倍式波尔多液等喷洒一遍消毒。

3 有机食用菌对培养基和水的要求

一是食用菌的培养基必须是有机生产来源和得到认证的天然来源材料;坚决杜绝使用合成肥料或杀虫剂辅助剂;对于木料和菌丝体,防止其水份散失,所运用的石蜡、乳蜡、蜂蜡与矿物油必须是食用级别的。如果清楚其来源,可循环利用利用蜡,由石油制得的涂料等禁止使用。

二是针对麸皮和糠秸等原料极易发霉变质,必须妥善保管好,在培养料中,严防混入有毒物质和原料。在生产前,应暴晒2~3d培养基,目的就是对木霉等感染进行有效防止。

三是木料浸泡的井水或河水或池塘水必须是清洁的,在城市运用自来水也是可以的,被污染的水坚决杜绝使用。采用与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符合的水更好。

4 有机食用菌对菌种的要求

一是选择的菌种必须合适,对于购进的菌种,需要做好详细记录,明确来源,保障是非转基因产品,采用的有机菌种尽量是获得颁证的。

二是菌种质量关必须注重把好,生产菌种纯度需要具有保障,及时使用生产的菌种,防止老化,需要将传代次数控制好。出厂的菌种确保没有污染,不带病虫,被污染的菌种不得使用。

5 有机食用菌栽培管理

5.1 菌种选择

选择种类与品种,需要与当地、当季食用菌栽培土壤适应,与当地气候特点适合,具备抵抗病虫害特性,并要注重对作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好。

5.2 清洁田园

原料、菌袋以及工具必须保持卫生。废料、料块以及老菌袋不应在栽培室附近堆放,再用前提是经高温堆肥处理;栽培室的新旧菌袋存放必须实行分房隔开,杜绝混放,防止出现老菌袋病虫向新的菌袋转移状况发生;需要分开使用栽培工具,灭菌和消毒必须严格进行,防止接种感染,预防各种继发感染。

6 有害生物及防治

6.1 病害防治技术

采用的管理措施应彰显出预防性特征,如进行发酵处理等,确保清洁卫生,适当交换空气,将受感染的菌簇去除掉。同时,禁止使用任何合成杀菌剂。在对食用菌多种病害防治上可运用石灰和硫磺等;含铜的材料限制地使用也是可以的,可运用硫酸铜等对食用菌真菌性病害进行防治;高锰酸钾作为杀菌剂具有很好的效果,对多种病害具备防治作用;在对食用菌病害防治上,运用微生物及其发酵产品也是可以的,在非栽培期淋洗消毒场地运用稀氯溶液进行。另外,还可轮种换料。对不同食用菌类或菌种进行变换,对培养料进行变换,以有效防止杂菌。防治杂菌最为有效方法就是“变换温度”、“变换场地”以及“变药品”等方法。最后,可采用生态防治。不同的食用菌要求的生长发育条件具有差异性,要以各种食用菌和病原菌要求掌握湿度和水分以及光线等条件。通过实施科学管理等,旨在让整个环境对食用菌的生长都能够适应,对病原菌(或害虫)繁殖生长不利,也能达到促菇抑虫抑病的功效。

6.2 虫害防治技术

一是化学控制。禁止使用任何合成杀虫剂,但软皂、植物性杀虫剂能够使用,或于当地生长的植物提取剂等都能够使用。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可的天然杀虫剂也可以使用,这些药剂能够有效对虫害进行防治;鱼藤酮、硅藻土以及植物源除虫菊酯和乳化植物油,可限制性地使用进行杀虫。也可把0.5%食盐和3%石灰以及5%~8%草木灰在加入拌料中,驱虫效果较强,而且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水浸法防治效果也较好。

二是物理控制。物理障碍的设置,是基于防虫网等物理性捕虫设施的利用,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

三是生物控制。基于捕食螨等寄生性、捕食性天敌的释放,达到对虫害防治目的,能够使微生物及其制剂被限制地使用。

四是诱杀。依托害虫的习性实施诱杀,运用菜籽饼或糖醋液诱杀或灯光对害虫进行诱杀。把性诱剂放在诱捕器和散发器皿中,运用黄粘板等视觉性等器材实施诱杀。

7 收获及后续处理

在收获和贮存以及运输过程中,必须确保产品最大化的新鲜度,确保产品营养成分的最大化。注意在适当成熟度时进行收获,冷冻处理或干燥处理速度必须要快。实施包装场所必须清洁,贮存容器必须干净,而且要低温贮存。

结论:当前,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形式高度重视,推动了有机食用菌业的大量发展。生产有机食用菌产品与消费者要求的食品安全标准能够达到一致,并能够将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打破,为食用菌产品出口创造良好条件,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菌种食用菌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客观了解和评价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