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2020-12-16

广东蚕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

高 杰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迎来春天,人们开始厌倦大城市的繁华、喧嚣、快节奏,反而慢节奏、静谧、质朴的乡村成了当下旅游目的地中的“香饽饽”,乡村旅游炙手可热。2018年12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 个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市场需求巨大,我国乡村旅游行业急剧膨胀,同质化、城镇化等问题层出不穷。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5 点对策,希望能够助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1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1 乡村旅游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大

据艾媒报告《2019 中国全域旅游大数据监测及其典型区域与典型产业剖析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农业农村部已创建388 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推介了710 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30 亿,营业收入达8 000 亿元。由此可见,我国乡村旅游正处于大发展大兴盛的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乡村旅游的市场潜力空前巨大。

1.2 乡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国土面积960 万平方公里,地大物博,乡村数量大,且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自然资源丰富。由于所跨经度和纬度范围广,我国不同地区的乡村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与气候变化衍生出了多姿多彩的人文环境,不同的生活习俗和饮食习惯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总而言之,我国幅员辽阔,具有极其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2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缺乏法律保障

虽然我国旅游法已经出台,但是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法律法规尚为空白,乡村旅游开发者的行为未在法律层面作出规定,乡村旅游经营者的义务不明确,乡村旅游的游客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以至于在乡村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不法行为得不到惩治,进而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落空。

2.2 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我国部分乡村地区自然环境宜人、民风淳朴、民俗独特,旅游开发极具经济价值,但是地处偏远,和城镇相比,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尤其体现在道路交通、通信条件等方面。部分地区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还得不到满足,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同时也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壮大。

2.3 同质化、城镇化严重

从整体来看,当前发展旅游的乡村数量较为庞大,但质量良莠不齐,同质化、城镇化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包括乡村体验类、生态类、文化类、户外活动类、健康养生类和红色类这几种。然而,每一类乡村旅游景点大同小异,没有其自身的特色,也没有文化的注入。另外,为了迎合城市游客的吃穿住行用需求,乡村旅游的建设偏向城镇化发展,失去了本土特色,加深了同质化的烙印。

2.4 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当下乡村旅游不再以简单的农家乐、采摘项目作为支撑,它是一个系统的、多元的行业,需要高素质的服务人员以及优秀的乡村旅游复合型专业人才,这与乡村地区的人才匮乏现状形成正面冲突。一是乡村地区的居民由于缺少经济来源,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青少年人群通常在外求学,留守的大多是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中老年妇女,他们难以胜任乡村旅游的服务工作;二是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基本生活条件较差,发展空间小、收入低,无法吸引到旅游专业人才。

3 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力度,规范乡村旅游建设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国家的管控,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举步维艰。当前,我国的乡村旅游正处于起步阶段,各项事业都需要统一规划。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制定并出台乡村旅游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乡村旅游开发者、乡村旅游经营者、乡村旅游游客的行为,避免过度开发、天价宰客、环境破坏等,以法律高度保障当地村民以及游客的合法权益,同时以法律高度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另一方面,在乡村旅游开发之前,政府应该统筹规划,制定市场准入机制与淘汰机制,只有审核通过的农民家庭才能获得开办农家乐的资质,且必须定期参加复核,复核不通过就必须停业整顿。除此之外,政府应该统一规划旅游产品的销售地点,建立旅游产品集中销售区,为游客购买旅游产品提供便利,同时价格公开、透明,进一步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3.2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以及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旅游发展做好准备。首先,政府应该最先解决道路交通建设,以便打破地域限制,节省游客出行时间,保证出行安全,增加游客充分体验当地特色的时间,提高游客忠诚度[1]。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设自驾游专门道路以及跑步专用道,让游客感受乡村风土人情,呼吸新鲜空气。其次,政府应该统筹规划并建设餐饮、住宿、停车场、购物中心等,以避免重复建设和人、财、物资源的浪费,同时确保在不占有原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最后,政府应对乡村地区通信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满足游客旅游时远程处理事务、休闲娱乐、实时分享游记与体验的需求,改善当地居民相对闭塞的生活常态,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3 完善乡村旅游产品结构,打造乡村旅游本土品牌

乡村旅游没有自己的特色,终究吸引不到游客群体,无法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正因如此,乡村旅游的经营务必要完善产品结构,打造乡村旅游本土品牌。具体来说,一是要将本土文化、群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中,保持真实性。目前,以衣食住行为基础的旅游行业已经面临淘汰,只有最真实的、承载着文化的旅游产品才能在一众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只有饱含文化的旅游纪念品才能激发游客的购买欲。二是依托当地特色,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本土化的旅游品牌。每个地区都有别具一格的特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实现“乡村旅游+”,探索全新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针对不同受众,开发设计不同的旅游产品。根据游客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需求可以设计不同的旅游路线和产品[2]。比如,老年人偏向于休闲观光,为他们设计旅游产品时要考虑到他们可能体力不佳,游览时多安排观光车和缆车,时长不宜太长,饮食上尽可能清淡,可供选择的餐食应该多样化。

3.4 更新乡村旅游发展理念,优化乡村旅游营销方式

在信息更迭速度飞快的今天,光有产品还远远不够,营销环节没有做好就很难创收。所以,要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更新乡村旅游发展理念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营销方式,乡村旅游经营者们可以极尽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营销手段和平台。要做好乡村旅游,除了要把握好传统的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做好基础的广告营销,还应该拓宽渠道,结合当下“互联网+”时代特点,创办门户网站、开通微博、建设微信公众号,甚至可以通过抖音来营销,以此收获更高的关注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自己的线上线下营销平台,更简便的方法就是与国际国内主流的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借助大平台已经积累起来的客户群体实现引流。譬如去哪儿、途牛、飞猪、美团、携程等不断提升自己的旅游品牌效应,此外,乡村旅游经营者们还可以通过举办独具特色的乡风乡俗活动、节庆活动,制定旅游淡旺季不同的价格,建立学生教育实训基地等营销方案博得游客青睐,邀请专家编撰乡村旅游导游词和旅游指南等专业资料,发放到公共交通枢纽以及各大旅行社进行宣传,由此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3.5 引进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加强服务人员职业培训

21世纪以来,人才强国战略成了强国第一战略,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更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乡村旅游营销需要专业的营销团队。开通微博、开设公众号等仅仅是营销的“开胃菜”,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运营,每一期的公众号应该怎样引流,设置哪些栏目,微博怎样和粉丝互动,怎样借助热门话题达到宣传的效果,推文怎么写,图片怎么拍,都需要相关专业的人才,所以乡村旅游势必要大力引进市场营销人才、计算机人才、优秀摄影师、文字工作者等专业化、专门化的人才,可以通过政府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专门人才,也可以与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促进产教融合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二是乡村旅游服务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就目前来看,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都是年纪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的妇女,面对这样的服务人群,政府应该定期组织集中培训,对本地人民进行服务理念、健康安全知识、旅游管理知识等方面的职业教育,以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游客乡村旅游的满意度,从而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也困难重重,需要我们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并根据问题提出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对策,从而逐步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盘活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我们一起“云旅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小A去旅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