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边境乡村治理探究

2020-12-16周雪琴何玲玲

广东蚕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广西建设

周雪琴 何玲玲

(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西南宁 53029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石。各地乡村治理环境存在特殊性和差异性,边境地区的乡村治理情况更为复杂严峻,治理方法有所不同。针对当前广西边境地区推进乡村治理进程中所遇到的新困难和新挑战,我们必须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强化组织建设体制、打造生态治理新格局,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促进广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边境地区乡村治理工作稳步进行。

1 乡村治理的意义

1.1 理论渊源

乡村现代化治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现代化治理水平。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从源头上改变乡村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为农业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乡村建设提供稳固的治理基础,为农民实现自治创造良好条件,达到治理有效的乡村发展环境。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底蕴厚重。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镇化进程也在持续不断地推进,但农业人口在我国仍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农业发展既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大难点。乡村的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紧密相连,乡村治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国家治理的好坏,乡村振兴的推进在国家振兴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现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治理有效是基石,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1]。

1.2 现实依据

踏实稳步地推行乡村有效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只有在乡村地区实现有效治理,激发乡村群众的智慧和活力,培养乡村能人创造优秀乡村文化,营造和谐稳定的乡村环境。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地区发展的前进目标。目标包括:为村民提供更便捷的表达诉求的渠道;增强乡村社会公众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提升乡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完善乡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而进一步满足乡村群众的基本需求;加快乡村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从而形成安全有序的乡村社会氛围,实现乡村善治。乡村地区要朝着有效治理的目标,不断攻克困难,努力加快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才能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2 面临的挑战

2.1 生产人才挑战

2.1.1 传统行业没落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对外开放大门进一步打开,广西边境地区经贸活动得到了繁荣发展,愈渐增强的边贸往来交流打破了边境地区原本以宗族、土地为交流纽带的传统、封闭的乡村格局。乡村的大量青壮年主要劳动力纷纷弃农转业:一部分进城务工,涌向城市发展,另一部分依然留在边境地区从事贸易服务等工作,抛弃了传统的农业,转而投身到制造业、商业、旅游业等行业。这导致乡村人口比例结构严重失衡,大片土地陷入了无人开垦的窘境。

2.1.2 文化素养不足

边境地区乡村经济总体发展程度低、发展速度缓慢,导致乡村青年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欠缺,为实现科学有效的乡村治理带来了人才短缺的难度。由于信息、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主要集中于城市,再加上多种多样的就业前景和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乡村年轻人正大量前往城市发展,使得“空心村”现象随处可见。乡村生产人才结构不合理,乡村治理主体断层面临严峻挑战[2]。

2.2 组织治理挑战

2.2.1 地理条件局限

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特点显著,广大的山区范围造就了形态各异的乡村。尤其是在广西边境地区,由于山区面积广泛,耕地分布零散,从而导致乡村聚落相对分散,村落间的交流往来较少,村民对乡村基层组织的认可度和依赖度也相应较弱,乡村组织管理起来难度大。

2.2.2 干部能力不足、观念落后

边境地区乡村教育水平落后,导致许多村干部素质能力不高,仍然以传统经验为依据处理乡村社会矛盾,缺乏一定的规范意识和法律观念。更有一部分乡村基层领导者甚至还以“裙带关系”“拿钱办事”来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充当他人“保护伞”,滋养一大批“村霸”,严重影响了乡村社会秩序,破坏了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氛围。

2.3 生态环境挑战

2.3.1 原生环境脆弱

广西边境地区乡村原生生态环境脆弱。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缺乏科学合理的土地养育手段,造成土地污染严重;再加上土地石漠化现象严重,喀斯特地貌广布,不利于推广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某些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生育观念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乡村人口过快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土地承载力,从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日趋恶劣的后果,对科学有效的乡村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2.3.2 环保意识欠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但在广西部分边境地区,却仍沿用传统“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现象依旧存在。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就不完善,乡村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还很薄弱,缺乏对生态环境科学的认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为绿色乡村的建设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3 措施建议

3.1 人才培育

如今我国乡村治理正处于发展建设阶段,对乡村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缺口。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要不断加大对边境地区乡村人才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构建乡村多元渠道人才培育体系,对部分乡村产业予以扶持,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其次,对边境地区乡村教育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强边境地区乡村与高等院校的学习交流和培训活动,让乡村青少年爱上学习、主动学习。最后,重视发挥“乡村能手”的模范带头作用。榜样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加强对乡村模范的宣传以鼓励乡村群众学习效仿,鼓励乡村致富强人传授相关方法,带领村民实现集体富裕[4]。

3.2 组织建设

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干部的乡村治理能力,积极开展基层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并紧跟时代步伐深化党性修养的培育,加强对包括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党政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党员干部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对党内生活严加规范,加强党务活动的纪律要求,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等,定期召开党组织大会倾听群众心声和各方意见,时刻保证党务工作的纪律性和严肃性,发挥党员同志模范带头作用。鼓励乡村群众进行公正合法的民主监督,开通多元的信息反馈渠道,保护支持乡村群众的合法举报行为。同时,增强党组织内部巡视力度,确保乡村治理推进工作的公开透明和科学公正。

3.3 生态保护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是推进“美丽广西”建设的重要出发点。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促进自然与经济协同发展,立足广西边境地区基本形式,找到一条乡村治理的绿色通道,是顺利实现中国社会乡村治理的必经之路。

首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树立发展的长远目光,充分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并不冲突,而是一种和谐共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次,针对边境地区乡村恶劣的原生环境,要以整体规划为主要基准点合理定位生态布局,因地制宜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增强土壤肥力;对脱贫困难户实行易地扶贫搬迁策略等生态工程,缓解人地矛盾。最后,在发展广西边境旅游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和游客树立生态旅游、绿色出行的旅游观念;制定相关乡村旅游规范标准;设置旅游举报投诉意见箱;加强旅游垃圾排污的监管,努力营造“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共存的局面。

4 小结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沿边地区,占据了较大比重的乡村人口以及复杂的乡村问题无疑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带来了不少挑战。乡村治理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在乡村振兴视角下要实现建设“美丽广西”“美丽乡村”的战略目标,我们就要立足于广西边境地区乡村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他地的发展经验和相关国家政策,参考各地乡村治理的宝贵经验,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符合广大乡村群众需求的乡村治理道路,找到合适自身的“最优解”。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广西建设
广西贵港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严阵以待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