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0-12-16王月娟
王月娟
●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
课堂是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认识和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渗透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
一、融合补充法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些课程内容涉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课堂的引言和导入部分。另外,还可以用中国古代地理学等内容对地理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于地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在学习地图时,在课前导入部分可以介绍我国的地理历史,如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地理一词,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理学的国家之一等。通过将这些历史资料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学生,不仅能使枯燥的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拓展延伸法
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或多或少都会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关,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拓展延伸法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例如,在教学《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教师可以利用气温对我国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将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再如,介绍我国民族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将各个少数民族的图片、服饰、物品等展示给学生,也可以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这样,也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触景联想法
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某些地理事物引导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再次的认识和感悟。这种方法被称作触景联想法。例如,教师在介绍河流的相关内容时,可以根据人类择水而居这一地理现象将我国有关黄河文明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和发展的基础,从而对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感到自豪和骄傲。
四、对比分析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具有中华传统文化信息的事物,它们之间有着相似或者是相近的关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他们找出各种事物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例如,在教学有关疆域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不同人的生活习惯、文化饮食以及风土人情等进行对比和分析,使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到不同疆域、不同地理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发展。
五、溯源探究法
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追根溯源的探究,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发生改变,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六、结合课外活动,挖掘相关的教育资源
对于地理教学来说,课外活动是补充课堂教学知识,实现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适当组织和开展乡土地理课程。通过乡土地理课程,能够让学生将书本上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将传统文化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当中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很多地理教师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除《纲要》外,还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由于这两项文件所颁布的时间不同,《纲要》的具体内容还没有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相结合,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地理教师要自行进行整理。这样,才能够更加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并且也能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地理教学的渗透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