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分析

2020-12-16成玉丹

中学政史地 2020年3期
关键词:时空基础知识核心

成玉丹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竞争成了当今世界竞争的关键点所在,因此,社会对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人才培养方面来说也更注重全方位型人才的培养。现在的教育往往是核心素养与学科内容相融合,因此,在人才培养中,核心素养也就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是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形成的由内而外的心理品质,它与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它是指个体拥有的积极的个人品质,掌握一定的应对能力并能够极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历史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后所获得的价值观、态度、情感、能力以及历史知识。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以及立场来评价、判断和分析历史问题,并得出相应的启示或结论。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1.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时空观念。

历史是一个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科目。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所具备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坚持以时间线理出一条历史的基本脉络,然后在时间线上将重大事件一一列出,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时空观念。例如,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从虎门销烟开始、鸦片战争失败、《南京条约》签订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最后直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这条线完整地讲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在听完课之后,能在脑海中形成时空观念,激活历史思维,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2.丰富教学形式,激活问题意识。

历史其实是一个固定的信息。历史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记录。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不再是单纯地将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一一讲出,而是要给历史课堂增添新鲜感。比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师可以以课堂辩论的形式展开,可以在课堂开始前,要求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在课堂上站队进行辩论。而且,教师还可以在辩论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使其找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个历史系统框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质疑精神。

有些历史转折点上的问题可以被用到课后思考题中。比如“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没有清楚“一国两制”的概念之前,你猜想的“一国两制”是什么样子的制度?等等。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说出来。

4.开展多元思考,深化思辨能力。

在历史学习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进行思考的前提,所以,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将基础知识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是如何将历史基础知识记下来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多元思考,学会画时间图,画人物框架图,将历史上的时间串联起来,通过对人物的分析将事件联系起来。这是学习历史的一个最好的方式,但是它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总结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能够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找到一个关键点,进行总结。当一切工作完成之后,就能够在时间链上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化思辨能力,提高历史核心素养。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品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要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激活问题意识,培养质疑精神,深化思辨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勤于动脑,多加思考,将核心素养渗入历史学科学习中,一步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时空基础知识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跨越时空的相遇
清律的基础知识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时空之门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