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培养路径
2020-12-16卢杰
卢 杰
●江苏省连云港市金山中学
教育教学中的生活化思维,是指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结合生活现象、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进行教学的一种思维,是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本文主要探析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培养路径,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授知识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做好新课导入工作,通过运用实际生活内容导入新授知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在互联网上搜集的相关信息与资源,将它们有机地融合起来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教学课件用于新课导入。
例如,“生命可以永恒吗”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以及培养学生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让学生理解生命有时但精神永存的理念,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短暂的和不可逆的,让学生认识到要珍爱生命,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网络热视频《中国女人0—100岁》,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历程,或者展示教师、医生、白领、工人、公务员等群体坚守岗位的情景,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岗位的人们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价值,体现生命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如何过好一生。教师通过展示这些生活中的情景,能够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立体和形象,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新课导入效果。
二、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其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实际教学中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点、难点与易混点等,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关于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既可以用多媒体呈现,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表演。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政治课堂变得更为积极活跃起来,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政治知识。
例如,在“集体生活成就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展现一些生活实际场景,并提出相关问题。例如:在春季运动会上,王明参加了100米跑获得了第三名,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在校诗歌朗诵比赛中,李红发挥出色,为所在的班级赢得了奖牌;在年级举行的传统文化知识竞答比赛中,七年级(二)班代表队发挥稳定,获得了综合项目第一的好成绩。问题:在这些场景中,集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你参加过相关的活动吗?收获了什么?为什么集体生活能够成就我?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初中生能够接触到的集体活动,可以更好地展现集体生活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联系热点新闻评述知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等,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引入相关的热点新闻,通过联系热点新闻评述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印象,这有利于学生理解不同的知识点,进而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当今社会中的一些热点事件,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好地去维护秩序和遵守规则。例如,教师可以引入“高铁霸座事件”“抢夺公交车方向盘事件”“无锡高架桥侧塌事件”等,通过展示这些事件的大概经过,以及事后的处理结果,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都要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遵守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综上所述,关于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培养路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结合生活内容导入新授知识、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联系热点新闻评述知识,更好地落实生活化思维教学,通过实际生活内容教育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其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际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