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研究
2020-12-16石良艳
石良艳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贵港医疗区,广西 贵港 537100)
精神科患者不同于其他科室的患者,其护理难度及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且较多患者对于治疗的认知度较差,进一步加大了护理难度,且本科室护理人员面对的疾病种类较多、患者涉及面较广,因此护理细节繁琐,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造成极大影响。不良事件的出现会严重妨碍治疗效果,尤其是暴力事件不仅威胁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更容易加重患者不良情绪。正确的认知不安全因素和积极采取合理的管理对策是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资料和方法
(一)基本资料
从本院精神科选择涉及不良事件的患者180 例,发生时间在2017 年9 月至2018 年9 月,男83 例,女97 例,年龄25-70 岁,平均(39.7±2.3)岁,病程2-6 年,平均(2.4-0.5)年,包括抑郁症患者56 例,情感障碍患者41 例,躁狂症患者36 例,分裂症患者47 例。
(二)方法
对不良事件的种类、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
(三)指标观察
1.暴力行为:是指患者不能控制自身行为在无正常意识的情况下对他人进行谩骂或者攻击、残害自身或者对物品进行迫害等行为,实施对象包括患者自身、医院公共设施、护理人员、他人及其财物等,破坏程度比较轻微的为轻度暴力,严重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为重度暴力。
2.护理不良事件:一是安全方面,比如患者出现自残或者自杀等行为;患者吞噬异物危及生命;摔倒或者触碰危险物品等。二是药物使用,比如使用方法不正确,药量不合理,药物过期或者被污染等。三是护理人员,比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态度烦躁、轻视、强硬等;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差;护理人员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导致和患者或者同事间出现纠纷等。四是设备管理,比如护理仪器损坏后没有及时发现和维修,护理设备丢失等。
(四)统计方法将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分类,严格审核,确保无误,并用SPSS20.0 分析,发生率用(%)表示。
二、结果
从精神科选择的180 例不良事件中,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方面、药物使用、护理人员方面、设备管理等具体如下。详见表1。
表1 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n,%)
三、讨论
(一)不安全因素分析
1.患者方面:精神科患者有的情绪波动大,一旦受到刺激就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有的缺乏正常的生活能力,对行为及事物没有正常认知,如果护理人员不严格监护,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残行为,或者误食药物、危险物品等。还有的患者在情绪不稳定时,需要通过暴力宣泄,容易出现攻击他人的情况,且没有对错、善恶的判断,无法自行停止。
2.护理人员:精神科护理工作比较特殊,首先面对的患者常常无法正常交流,且依从性较差,其次患者需要护理的时间不确定,意外情况较多。因此,精神科护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有心理学、护理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护理人员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自我调节能力。精神科护理工作繁重,且突发状况多,可预见性低,护理人员面对的工作强度及精神压力较大,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关爱患者,体谅患者,尊重患者。在这种状态下,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易受到影响,出现焦虑、紧张、烦躁等情绪,导致护理差错,影响护理质量。
3.规章制度:一方面是制度体系不完整,使工作中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当问题重复出现就会增加患者的不满情绪,导致暴力行为。一方面是制度细节不成熟,比如护理流程不科学、交接制度不严谨等,无法对护理人员工作形成有效的引导和监督,多数工作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仅凭经验,失误率高,导致不良事件增多。
(二)安全管理对策
1.强化细节管理
以细节管理理念为核心,对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流程和岗位职责进行完善。组织召开全体护士会议,参与细节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培训,通过讨论征集护士对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从细节入手评价管理方案,逐项完善管理内容。
2.加强专业培训
组织全科护士进行专业素养培训,以模范服务为先导,做好仪表培训,聘请专业的礼仪老师进行指导,改变护士的服务观念。同时加强三基理论、精神科专科护理、法律法规内容的培训,定期组织考核,了解护士的专业能力情况,定向调整培训内容,组建优秀的精神科护理队伍。
3.全程细节管理
对护理流程进行梳理,通过细节管理思维来对流程进行优化。入院阶段:实行首接责任制,避免患者无人接待的情况发生,首诊护士要全面负责患者的入院事宜,详细介绍精神科的病房环境,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做好各项告知工作,评估患者的情绪及精神状况,对于不合作者要耐心安抚,适当干预,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自残、伤人等可能,尽快通知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必要时进行陪护监护。住院阶段:强调精神科患者弱势群体的定位,要求护士重视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帮助患者快速熟悉病区环境,指导患者使用日常生活设施,根据患者的需求使用床栏、腕带等,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严格执行精神科分级护理工作制度,遵循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记录书写制度等,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规范化。强调工作责任心,要求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做好观察评估工作,按照风险评估表的相关要求,记录患者的各项行为,对于可能存在妄想、幻觉、危险行为的患者,要重点监控,异常情况要及时反馈给医师。出院阶段:在接到患者出院医嘱后,护士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出院指导,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做好出院后用药指导,发放安心卡片,告知患者复诊时间,按要求对患者进行随访,做好观察记录工作。
4.加强质量控制
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患者的管理工作,风险高发时段要增加护理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在患者进餐、用药、治疗、探视阶段,要做好环境维护。充分利用晨会、查房时间,加强业务学习,尤其重视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教育工作。科室成立一级质控小组,由护士民担任组民,带领小组成员不定期对工作进行调查,做好困难工作的指导,发现护理差错时要认真分析讨论,找出导致差错的主要原因,及时调整管理方案,确保管理质量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