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2-15侯小栋

文存阅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城镇化

侯小栋

摘要: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能够有效地破解“如何种好地”、“谁来种地”这些难题,由此推动农业改革发展更加顺利。本文主要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内涵进行阐述,并且采用实际调研的方式,分析与探讨在当前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包括工作机制建设、思想认识建设、政策扶持、培育体系建设等,希望能够对我国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城镇化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并且国家也大力推广城镇化建设,这就使得我国开始出现大批农民群体,以极快的速度朝着城镇化方向进行转移,并且主要是以具备较高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农民民主。因为农村人口骤减、青壮年等群体开始朝着城市转移,因此就导致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人口稀缺、劳动力少、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一、新型农民培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对象

目前来看,各地政府为了解决农业农村改革过程中,农民的技术水平未能与发展要求相吻合这一问题,就开始鼓励农民参与到政府组织的培训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政府会为其提供相应的扶持资金与政策补贴。在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量的农民缺乏极高的思想觉悟能力,未能认识到参与培训的重要性。根据调查研究,笔者发现x x省x市对于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进行调查后,发现百分之六十八的农民,并不了解什么是职业农民,并且对于我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处于一个毫无了解的状态。在参与培训过程中,少有农民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同时,很多地方在举办培训任务时,只是为了应付国家所下发的任务,在开展培训工作中,将重点放在参训人员数量,却对培训质量进行忽视,在选择培训对象时也未能将有效的筛选方法加入其中,这就使得整个培训过程毫无生机与效果。在培训职业农民过程中,应当提高培训普及度,同时也应当明确培训的对象。采用有的放失的方式,才能促进农民得到真正的成长。

(二)参训农民只有较低的科学文化素质

通过农业普查后,笔者发现我国农民所具备的综合素质较低,大部分都是高中以下毕业,高中以上毕业的仅占5.8%,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为7.8年。除此之外,农村地区也与城市同步,开展诸多培训工作,但是却无法取得预期效果,比如曾经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大致占据总人数的20%,初级为3.4%,根据多种数据调查结果可知,因为农村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所以其接收能力较差。

(三)培训机构缺乏完善的硬软件条件,对培训效果产生影响

因为来看,因为我国在对农民进行培训过程中,有着分散的培训资源,未能将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同时许多培训学校缺乏足够实力与办学条件。笔者在对XX市农民培训机构进行实地的走访调查后发现,该市有超过40家培训机构,但是仅有一半的培训机构拥有相关资质,同时大部分培训机构欠缺完善的软硬件条件,只能满足理论培训与简单的实践操作。对于一些具备较好培训实力的机构,也存在严重的数量不足、设备落后等问题。在软件投入方面表现出师资力量不足情况。与此同时,培训教师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的,但是却缺乏大量的实践经验,从未将自身置身于农村去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在培训过程中,主要是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农民,缺乏较少的实用技术,语言过于专业化与书面化,难以满足农民认知特点。

(四)培育需求与供给相互脱节

目前来看,将普通农民转化为职业农民过程中,将主要的培训内容放在提高农民非农技能方面,在培训时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各地的劳动力综合水平,带动农民就业。但是对于职业农民应当具备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农业技术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培训,在培训时提供给农民的知识讯息与农民实际需求出现严重脱节的情况,一方面采用模式化的培训方式,主要是將课堂理论教学作为主导,难以从农民工的知识水平出发,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均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因此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内容与实际相脱节,未能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整个知识体系十分落后,难以帮助农民解决当前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诸多困境。

二、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方法

(一)加强思想认识建设

首先肯定农民主体地位,在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农民的主体地位,这对于职业能力培训效果产生职业影响。在培训过程中往往导致农民主体地位受到忽视,整个培训都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因此可知培训部门无法考虑农民的自身诉求,甚至也忽略了农民需求差异性、农村环境复杂性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无法实现农民的主要诉求,所以必须深刻认识到在开展培育过程中,主动了解农民诉求的重要性,这也能保证我国职业农民培育事业发展更加顺利。

(二)营造良好生活氛围

一是对平台建设进行完善,努力吸引更多专业的农业人才。在现代化农业培训过程中,急需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只有培养人才与留住人才,才能保证职业农民形成一个平等、自由、流动的职业,并且更好的发挥其优势,在这时,发展平台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求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情况进行了解,为其提供大量的人才、资金支持,利用政策扶持方法,努力的缩减城乡差距。在农村地区提高原有的公共服务水平、使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这也成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作为重点。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职业农民得到广泛认可。无论是培训工作的组织者、还是农民本身,都对农村与农民有着较为薄弱的认知度,因为环境的欠缺,就难以保证职业农民发展更加顺利,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做好职业农民组织工作,提高社会对职业农民认知程度,将有效的宣传方式加入其中,发挥先进工作者的带头模仿作用,最终提高职业农民对普通农民所产生的吸引力。

(三)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在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因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会涉及到多层次、多部门、多领域,这不仅需要专业部门对其进行转换,同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对各项培育工作进行规范。一方面需要成立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小组,各相关工作单位等均需要对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体制进行完善,搭建一个满足要求的宣传平台、管理平台、组织平台。除此之外,也需要加强各项政策出台的效率,比如培育相关扶持政策,联合共建培育协作制度,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政策等。另一方面制定长期的农民培育计划。目前来看,未能针对职业农民培育情况,建立长期的规划,同时对于职业培育未能做到统一的部署与规范,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难免出现无效性与盲目性。在这时需要建立上到国家、下到地方的职业农民培训规划,同时将新型农民培育加入到国家长期发展规划当中来,使得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完善,同时加强投入力度,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吸引与培育各方面人才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来。

(四)建立完善的职业农民培育监管体系

一是将有效的竞争机制加入其中,对培训机构采用招投标方式,可以打造专业的农民品牌。二是将激励机制与评估政策结合起来,不仅需要农民职业机构建立完善的自我评估系统,包括教师授课内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课堂组织情况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对农民受益程度进行调查,最终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同时农业部门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农民培训评估机制与完善的评估程序,利用评估结果作为奖励与惩罚的最终依据,将优胜劣汰方式加入其中,对培训资源等做好整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提出培育新型农民这一方针,希望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人力资本困境问题。通过一系列合理的措施,对职业农民加强培养,推动农民的职业化构建,从传统的局限模式中走出来。基于职业农民的发展,这能给当前传统农业朝着现代化转型注入新的动力,这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创新发展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陈静宜.湛江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18):241-246.

[2]姜桂娟,张继忠,姜明明,等.“校地共育、育训并举、三元联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探索——基于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的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5):48-50.

[3]余文君,苏存兴.“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9):88-89+211.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