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竖式民族弹拨乐器演奏对视障人功能缺陷补偿研究

2020-12-15杨成栋胡美玲

文存阅刊 2020年22期

杨成栋 胡美玲

摘要:受到视觉缺陷的影响,视障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中都存在一些阻碍和影响。演奏竖式民族弹拨乐器,对于视障人功能缺陷的补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他们的认知功能、生理功能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和改善。

关键词:竖式民族弹拨乐器;视障人;功能补偿

根据最近一次全国残疾人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残疾人总数约为8200多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6.34%。由于他们自身的一些先天或后天缺陷,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影响。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视障人的数量约有1200多万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14.86%。人数众多的残疾人群体中,视障人的生活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怀和帮助。

感知觉包括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等,视障人失去了感知觉里的视觉。因此,他们主要依靠其他感觉来感受和理解周边事物。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发现视障人的听觉和触觉相对普通人更加灵敏。音乐作为一种干预手段一直被广大研究者用来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可以通过聆听音乐和演奏乐器来改善残疾人士的认知功能和身心健康。因此音乐对视障人的思维、性格、认知等方面可能具有比健全人更加显著的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以视障人士为调查对象,探索竖式民族弹拨乐器对他们的缺陷的代偿作用。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已经通过实验验证人类的大脑具有可塑性。具体来说,大脑的可塑性是指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根据一定条件改变本身的功能和结构,并且依据功能的需求进而发生相对的适当的变化。大脑的可塑性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神经结构等。大脑的可塑性为视障人的功能缺陷补偿提供了可能性。人体内的某一个感觉系统无法接受任何信息的时候,处理这个感觉系统的脑部区域会帮助其他感觉系统处理信息,这个在心理学中常被称之为“大脑皮层的跨感觉通道重组”。换句话说,补偿活动就是这个大脑皮层的跨通道重组表现。

民族弹拨乐器分为竖式和横式两种。常见乐器中,横式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范围相对比较大,对视障人来说,他们很难准确并快速地找到相应的演奏位置。而竖式民族弹拨乐器则相反,操作范围也相对较小,可以相对精准地控制乐器,而且可以依靠肌肉的记忆来支配左右手的演奏范围。对于视障人来说,这降低了他们在学习乐器过程中的难度。其次,常见的横式弹拨乐器的调音过程比较繁琐,而豎式弹拨乐器调音过程相对简单。所以,演奏竖式弹拨乐器会更方便地补偿视障人的缺陷功能。

对于视障人而言,他们不能使用或充分使用视觉,他们首先必须依靠人类第二重要的感知觉“听觉”。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应该教会他们更好地使用听觉,让他们能够在现代生活环境中安全地、独立地去应付琐事,特别是避免社会排斥。在听觉的训练过程中,应该教会他们把听觉注意力集中在声波参数(半音关系、音色、音量等)的微小差异上,通过区分这些元素,可以进一步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这对他们使用“听觉”系统独立地并正确地处理周围环境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竖式弹拨乐器的调音过程也可以训练视障人的听觉系统。弹拨乐器需要练习者自己对每个琴弦进行调试,这就要求他们的听觉具有极高的敏锐度去识别微小差异的声音。这样的训练也可以提升视障人的听觉系统功能。

普通人在生活的空间环境中活动时,常依靠感知觉来感受周边事物,精准地掌握周围的环境,躲避一些障碍物。视障人在生活环境中,除了依靠感知觉中的听觉以外,他们会更多依靠触觉替代他们的视觉系统去感知周围的环境。人体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有着大量的触觉神经,例用这些神经系统用来感受外界的温度以及疼痛感等。视障人的双手是触觉活动的一个重要媒介,视障人可以依靠双手去感受周围的环境,进而对所在的空间进行正确的判断。训练和演奏竖式民族弹拨乐器可以培养双手的触觉功能。在弹奏这些乐器时,双手要作出许多异于生活中的动作,弹拨、揉按、托劈、勾搭等等种类繁多。不同风格的曲子对手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慢速的曲子要求左右有精准的韵味处理,快速的曲子要求左右手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在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刺激和激发视障人的手部的触觉神经系统,特别是手部的敏感度和灵活性,进而达到代偿视觉缺陷功能。除此之外,视障人由于视觉的缺陷,无法进行大量的运动锻炼,演奏这些乐器无疑是一种较为方便的上肢运动,并且可以训练他们的平衡感和肢体的灵活性。

正如前文所说的,大脑具有可塑性。国内外一些神经科学领域的专家建议使用音乐来调节类固醇激素等人体激素来促进神经系统发生变化,变化中包含脑神经的再生和修复,这些最终会导致大脑可塑性。因此,视障人在演奏这些乐器的时候非主动地刺激了脑部的神经系统。有研究显示,使用音乐可以刺激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脑干、小脑等神经系统。这些神经系统分别影响不同的认知功能和生理功能,例如额叶会影响人的行动和语言。在视障人无法从视觉功能获得改善认知和生理功能时,训练和演奏这些乐器为他们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从而改善和调节他们的认知和生理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演奏这些乐器的时候可以提升他们的隐性记忆。人的记忆是多重记忆的基础,是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相比之下,隐性记忆的保持的时间要长于显性记忆,并且它不容易受外界的干扰,相反,显性记忆容易在受到外界干扰后被遗忘。当信息量增多的时候会影响显性记忆的数量,精准度也会下降,而隐性记忆不会被这些影响。视障人可以利用隐性记忆来帮助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视障人在演奏这些乐器时,音乐可以刺激他们的大脑相应区域,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保留并改善记忆。

视障人除了生理缺陷之外,相对普通人来说,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幸福指数相对较低。据相关调查显示,视障人的幸福指数呈现中等或者较低水平,有较大比例视障人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音乐是一种能够触发情绪的刺激因素,日常生活中,视障人在演奏这些乐器的时候可以诱导特定的情绪以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就像前文提到的,演奏者除了可以享受音乐的同时,大脑的皮脂层也会参与其中,音乐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都会发挥着调节的作用,演奏者的心理和生理都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就要强调视障人在选择演奏曲目上一定要选择自己相对喜欢的作品进行演奏,这对于调节情绪上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可能会影响心理情绪。

在当今社会,每一个人都会有相应不同程度的压力,例如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对于视障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承受比普通人更多的压力。由于视觉的问题,他们的工作机会相对会较少,对于他们的生活和收入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会引发他们的生活压力和焦虑。音乐是可以调节心血管和心率水平的。基于以上种种,在演奏乐器的时候可以通过缓解心率水平和血压,以及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从而达到释放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效果,改善自己的焦虑问题。同样,在这方面也要注意选曲的问题,他们应该选择舒缓或较为愉悦的乐曲进行演奏。除此之外,当他们完成一部作品的时候,这也会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因为视觉的影响,在工作学习方面,他们内心会存在挫败感。可是,当他们能够完整完成一部作品时,这会大大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总的来说,演奏竖式民族弹拨乐器对于视障人音乐行为,感知功能,认知功能和情感处理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对于他们的视觉缺陷进行了补偿作用,激发和刺激了他们的其他生理功能,以此来帮助他们适应平日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Juslin, P. N., & Laukka, P. (2004). Expression, perception, and induction of musical emotions: A review and a questionnaire study of everyday listening. Journal of New Music Research, 33(3), 217-238.

[2]Broder-Fingert, S., Feinberg, E., & Silverstein, M. (2017). Music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318(6), 523-524.

作者簡介:

杨成栋(1984—),男,汉族,黑龙江绥化人,研究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钢琴调律。

胡美玲(1982—),女,汉族,黑龙江绥化人,研究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课题项目:

2018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民族弹拨乐器演奏对视障人功能缺陷补偿研究》(项目编号:2018B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