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野下幼儿生成活动方式的探究

2020-12-15包海玲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兴趣探究幼儿

包海玲

摘  要:生成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的过程。教育者在组织儿童一日学习和生活中,要用心观察儿童行为,根据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及时调整活动目标和方向,不断生成新的活动,从而丰富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

关键词:幼儿;兴趣;生成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4-0046-02

传统的课程论认为,课程是教师预先制定好的教学活动计划,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进度、课时,教师的任务是严格执行这些计划,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幼儿教育生成活动,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一层不变的教学计划,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的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生成活动已经成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新的视野下,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在教师预设活动中延续、转化生成活动,在幼儿自发活动中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生成有价值的课程,使幼儿兴趣得以满足,活动更为有效。

1.在教师预设活动中延续的生成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实施事先预设目标的教育活动过程中,适时把握儿童兴趣和新的问题,及时调整活动目标和方向,生成新的活动,促进儿童有效学习。

在预设的“跳水管”游戏中,我准备高低不同的水管,设计三个环节:自由探究玩水管“交朋友”;助跑跨跳“过小岛”;连续跨跳“过山坡”。游戏由易到难逐步加大动作难度,最后在竞赛游戏中,巩固跨跳动作,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达到活动的目标。游戏结束后,发现两个男孩一起坐在水管,“嘟嘟嘟”地开起汽车来,随即幼儿们纷纷扮起来了司机来,顿时后操场成了马路。在游戏过程中,还玩起了给汽车加油、汽车修理、请乘客上车坐好、绑好安全带、过红绿灯等游戏。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玩的不亦乐乎,我也以乘客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游戏中,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并且强化了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本案例中,幼儿在预设活动之后,把水管想象成生活的汽车,并且骑上小管开起车来,成为生成活动的发起者,教师敏锐把握幼儿兴趣,保护幼儿探究的主动性,不但不阻止幼儿延续生成活动,而且作为隐性的指导者,不介入幼儿的探索活动,而是以平等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当中,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把生成和预设相结合,从而丰富了预设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一个具有生活化、趣味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的活动,在预设活动后延续生成。

2.在教师预设活动中自然转化的生成活动

《纲要》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师通过关注幼儿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挖掘生成活动的价值所在,从生成内容出发,把握幼儿兴趣与预设目标之间的联系,将生成活动纳入到预设活动的计划之中,实现生成到预设的自然转化。

在舞蹈排练中,幼儿对道具——五颜六色的抱枕产生兴趣。有的惬意的抱着抱枕假装睡觉,有的抱着抱枕翻滚,有的把抱枕顶在头上,有的将抱枕夹在双腿之间跳……大家玩得爱不释手,乐此不疲。我惊喜于孩子们不同花样的玩法,分享着他们探索玩抱枕的快乐,这不是很好的体育活动吗?于是当即转化生成了大班体育活动——有趣的抱枕,旨在让幼儿尝试一物多玩,发展跨跳、平衡等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灵活性、协调性。

本案例中,捕捉幼儿对生活中熟悉事物的兴趣点,从而转化生成有价值的活动。生成活动既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也凝聚教师对儿童的了解和接纳,教师只有树立正确适宜的儿童观,用开放的心态接纳幼儿的思考,才能有效地促使活动朝着正确适宜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我们追求的儿童发展目标。

3.在幼儿自由活动中自发的生成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教师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在成人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兴趣,主动探索,体验自主建构的乐趣。教师观察幼儿间的同伴学习,作为合作者参与幼儿自发活动,推动有价值的生成活动。

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发现草地泥土有些异常:泥土松软、呈颗粒状,大家好奇地问“里面住着谁?“是小蚂蚁”“是蚯蚓吧”“会不会是蛇”我顺应他们的兴趣点说“我们挖一挖吧!看谁能找到泥土下的奥秘!”孩子们找来小棒、筷子、调羹、砖头……不一会儿,林睿叫起来:“我找到了一条又粗又长的蚯蚓。”“蚯蚓是长长的,软软的”“蚯蚓是一节节的,没有脚呢”陈聪拿来一个瓶子,先放了些泥土,又把蚯蚓放进瓶里,自言自语地说“离开泥土蚯蚓要死的!”“老师,我的蚯蚓受伤了”琳丹哭着说;孩子们围过去,“我们把它送到医务室”“它是不会死的,断了的身体还会长起来的”“真的吗?”孩子们不约而同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去查查资料吧!”。

本案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支持幼兒的探索行为,并以观察者、参与者的身份加入活动,让幼儿在观察、讨论中认识蚯蚓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作用,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了解蚯蚓的兴趣。这样,在幼儿自发活动中,一个科学探索活动自然生成了。

4.在幼儿自发活动中干预的生成活动

在幼儿自发活动中,教师通过挖掘幼儿兴趣点,把握教育契机,适时提供支持策略,干预幼儿的自发活动,使之向教师预设目标的教育活动转化,成为有价值的生成活动。在幼儿自发活动向教师预设转化的过程中,可在幼儿主动建构的基础上完成,教师介入干预的过程自然、流畅,从而到达预设效果。

在大班《美丽的大海》讲述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用黏贴的形式表现大海的美。陈诚突然把整瓶白乳胶,倒在蓝色的卡纸上,他着急的拿着卡纸向我走来,由于手上晃动,白乳胶不规则的流动,形成“花朵”的形状。雨涵说:“象美丽的浪花”“象正在翻滚的浪花”“你再摇晃一下,浪花就变模样了”“我也要变一朵浪花”。几个男孩子一哄而上,马上去抢教室里仅有的那瓶白乳胶。可见,孩子们对浪花以及“产生”浪花的过程充满好奇心。如果任由孩子自己“玩”,不仅会因为材料不足,不能满足孩子的兴趣,还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故”。教师如何介入指导,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既能延续幼儿的兴趣,又能生成有价值的活动呢?于是,我准备了刷子、水粉纸、水粉颜料(深蓝、湖蓝、天蓝、),用刷的方法表现大海不同层次的蓝色,再小勺泼洒、摇晃白色颜料表现浪花翻滚的生动形象,最后,让孩子自己寻找树叶添上小船。创意美术活动《在唱歌的大海》由此产生。

本案例中,孩子一个小小的“意外”,产生想象,成为“惊喜”。教师作为一个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充分把握教育契机,挖掘教育素材,把目标与儿童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有效干预生成了新的课程方向。

总之,幼儿教育活动可以预设,但更要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时时处处发现幼儿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点,挖掘潜在的教育价值,积极加以延续、转化、干预、调整,不断生成新的活动,从而丰富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巍.幼儿行为观察与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焦艳.幼儿园生成活动案例解析与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9

猜你喜欢

兴趣探究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设问引导探究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