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长个体特征的少儿图书馆家长教育研究

2020-12-15吴仲平

图书与情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精准服务少儿图书馆

摘   要:探讨未成年人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个体差异,有助于公共图书馆基于家长的个体特征开展有针对性家长教育活动。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家长的性别、年龄、学历与孩子的年龄段,与家长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均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高学历家长及0-12岁孩子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亲密度更高,因此其子女是图书馆开展少儿信息服务的最佳对象群体;男性、46-60岁、低学历家长及13-18岁孩子的家长,对家长需要接受专门的教育培训的认知程度需要提高;46-60岁和低学历家长,自身对于子女的教育理念有待改善,对于其帮助子女有效获取图书馆提供的少儿服务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研究的发现可以为图书馆基于家长的教育特征而定位受众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少儿信息服务活动提供依据。

关键词:家长教育特征;少儿信息服务;少儿图书馆;精准服务;家长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258.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0033

Abstract Discussing the influence of parent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n parents' education in public libraries is helpful for public libraries to carry out targeted parents' education.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gender, ag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parents and the age of childre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arent education in public libraries. Women, parents with high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parents of children aged 0-12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intimacy with their children, which is the best target group for parents' education in libraries; men, parents of 46-60 years old, parents with low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parents with children aged 13-18 years old need to improve their awareness of parents' education; parents of 46-60 years old and low educational background need to improve their own educational theory.

Key words parent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children information service; children's library; accurate service; parents' education activities

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与教育理念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古今中外已有诸多论述,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实现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必须要对家长进行教育和训练,以此提高家长作为教育者的素养[1]。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在《教育论》里提出:父母要承担起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就必须具备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2]。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在《怎样做父母》的文章中强调,在做父母之前,一定要学习抚养子女的教育知识[3]。

随着《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等纲要、规划的出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倡导[4],家庭教育之于子女的重要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日渐增多。但就文献调查的结果来看,聚焦于信息服务机构基于家长个体特征而开展服务活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试图解析家长个体特征与其接受专门的家长教育的需求之间的关系,以期推动图书馆基于家长的个体特征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教育活动,以期为图书馆提高少儿用户的服务效率提供实证依据。

1   相关研究

1.1    家长教育水平对子女教育的影响相关研究

1.1.1   国外对家长教育水平与其子女教育方式之关系研究

西方各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5],已针对家长教育水平之于子女教育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效果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以下方面:(1)认为家长的行为素质对孩子会产生影响,基于行为主义学习和家庭系统理论[6-7];(2)认为家长之于子女的教育影响主要表现在亲子沟通上,基于人本主义和阿德勒心理学理论[8,5];(3)认为对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影响从孩子生命早期就已经开始,基于精神分析理论[9];(4)针对家长个体特征差异之于其子女產生不同的教育影响的研究。如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在2000 年和2003 年的评价中得出:家长的社会地位、学历与学生的表现呈正相关,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生的表现呈正相关,学生的家庭结构与学生的表现有关[10]。英国在2007年9月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性别的家长对教育需求存在差异[11]。

针对家长教育水平之于子女所产生的影响,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的一体化家长教育管理模式,利用网络及大数据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满足家长对于提高教育水平的多元化需求。对于少儿图书馆来说,通过对家长展开专门的培训教育活动,有助于提高针对少儿的信息服务水平,同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1.2   国内对家长教育的研究

国内针对提高家长教育水平而促进家庭教育的研究从20世纪末开始,涉及以下领域:(1)对家长自身展开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研究。如张贵良[12]提出需要从教育观念、知识、方法及能力方面对家长进行教育;李俊[13]认为,对未成年人的家长需要建立可持续性、社会性、网络化的教育培训机制;陈永坤[14]提出构建对话式家庭教育关系,构建有利于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互动关系;(2)家长个体特征差异之于子女教育影响研究。如雷雳等[15]在研究中发现,学习不良学生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待改善;张海兰[16]研究发现,较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缺乏系统性,低学历家长对家长教育的认知程度还需要加深;朱菁菁[17]对小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家长月收入差异对家长教育有显著影响。

1.2    图书馆基于家长个体特征而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的相关研究

1.2.1   国外图书馆相关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家长配合婴幼儿的阅读调查研究[18-20],这些研究成果为图书馆基于家长的特征而设计开展相关信息服务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相关服务。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的图书馆重视基于家长特征而开展少儿信息服务工作,在孩子诞生之初就积极为家长提供培训教育,并主动纳入低社会经济地位、弱势群体等多种类型家长。

1.2.2   国内图书馆相关研究

国内图书馆领域对少儿读者家长的特征关注较少。现有研究多从儿童所处年龄段的特征出发,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解读[21-23]。

也有研究者注意到了家长学历及性别对图书馆开展少儿信息服务活动的影响。如刘芳放[24]通过对家长参与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低学历的家长不能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原因更多是缺乏相应指导,高学历的家长不能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原因更多是缺少时间,家长性别差异对家长教育也有影响;郭金丽[21]在进行儿童阅读状况与其家庭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中发现,儿童的阅读状况与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度正相关。

通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可知,国外对基于家长个体特征而开展少儿信息服务活动已经由理论研究转向丰富的实践活动,而国内对于家长个体特征对图书馆开展少儿信息服务活动影响的研究尚少,且现有研究仅局限于对家长学历、性别等显性个体特征的研究,缺乏对家长教育理念等的考察。本研究将基于系统性的问卷调查,通过一手数据全面、系统地揭示家长个体特征对图书馆开展少儿信息服务活动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操作性定义

为使研究更加可行、具体,本文首先对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家长”“家长的教育特征”“家长教育”与“少儿信息服务”给出了操作性定义。“家长”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家长制之下一家之首之人或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本研究主要关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中的家长指的是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家长的教育特征”是一个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密切关联的术语。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指家长基于自身对于教育的理解而开展的子女教育活动,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诸多影响家长教育方式的因素被称为家长的教育特征。对于少儿图书馆来说,为了有效提高服务效益,需要将信息服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植根于家长的教育特征与方式之上。为此,少儿图书馆需要有的放矢地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家长教育”是指家庭教育指导者以家庭教育主体(家长)为对象,以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胜任力为目的,以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技能、动机、情意、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家长教育属于成人教育活动[25]。本研究中,“少儿信息服务”是指公共图书馆针对未成年读者开展以阅读信息为中心的各类旨在提升其素养的信息服务活动。

2.2    数据来源与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作者自行設计,于2019年7月7日-26日在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发放的“对家长教育问题看法”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四部分:(1)家长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家长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孩子年龄等;(2)对家庭教育方式的认知,包括对孩子教育的认知、对家长教育的认同与了解、是否参与过家长教育;(3)家长自身的教育理念,包括对待孩子的学习与健康、品德之间关系的态度,对孩子的尊重程度;(4)家长对孩子教育结果的感知,包括对孩子表现满意度、是否能够与孩子平等沟通。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到馆家长,剔除无效样本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74份,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样本。

本研究针对问卷所涉及的“对家长教育的认知”“家长自身的教育理念”“家长对孩子教育结果的感知”三个维度,运用SPSS22.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26],将这三个维度所属的子维度作为检验变量,比较性别、孩子年龄段、家长年龄段以及学历不同的家长之间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性别因素的影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判断,孩子年龄段、家长年龄段及学历因素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来判断,事后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分析过程中,样本的平均值反映出被调查者的态度与问卷问项的吻合程度,在对样本进行分析前,已经对反问题进行取反处理,以保证所有题目的平均值得分越高,吻合程度越高;标准差反映的是被调查者态度的集中趋势,数值越小态度差异越小;P值表示显著性,只有当P≤0.05 时,才认为指标的平均值显著区别于检验值,态度明确。

3   研究结果

根据研究设计与问卷设计,本研究将首先报告家长的人口学特征,随后对家长个体特征对公共图书馆开展家长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依次报告。

3.1    家长个体特征

分析发现,在到馆的家长中,女性是男性的3倍。将儿童按照学龄前、小学、初高中三个年龄段分,可以发现到馆家长的孩子年龄集中在小学时期,即6-12岁。到馆的家长年龄集中在36-45岁,学历以大学本科/大专为主(填答问卷家长的个体特征见表1)。

3.2    家长个体特征与家庭教育方式的关系

3.2.1   家长性别差异的影响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方法对检验变量进行检验得知,不同性别的家长在对家长是否需要主动或被动接受培训、与子女的沟通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女性家长更认可家长需要经过培训学习,需要针对家长进行专门的教育,对于家长教育的了解也更为主动积极,而且女性家长跟孩子的关系更亲密,更认为自己是与孩子平等沟通的。

3.2.2   孩子年龄段差异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三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0岁就开始了”“对家长教育了解”“参加过家长教育”认知变量上无显著差异,且较为认同家长是否接受专门教育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对专门的家长教育的了解则为一般;均较为认同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学习好更重要,认为孩子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应该得到尊重;对“与孩子平等沟通”的感知无显著差异,且偏多数家长认为是与孩子平等沟通的。另外,孩子年龄段不同的家长在对“家长需要经过培训学习”“需要对家长进行专门教育”的认知方面,在“孩子心情不好时能给予及时的关心帮助”的理念方面,以及“对孩子的表现满意”“与孩子的关系亲密”的感知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0-5岁孩子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最满意,更认同“需要对家长进行专门教育”及“孩子心情不好时能给予及时的关心帮助”的观点,与孩子的关系也最为亲密,而6-12岁的家长则更认同“家长需要经过培训学习”的观点(见表3)。通过事后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存在显著差异的配对组(见表4)。

由差异比较表可知,0-5岁与6-12岁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在“对孩子的表现满意”“家长需要经过培训学习”上存在显著差异,6-12岁的家长显示出对孩子表现的满意度最低;13-18岁与0-12岁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在“需要对家长进行专门教育”“与孩子的关系亲密”“孩子心情不好时,能给予及时的关心帮助”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0-12岁年龄段孩子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也更为认同家长需要专门教育以及孩子需要得到及时的关心和帮助的观点。

3.2.3   家长年龄段差异的影响

由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家长年龄段差异对“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0岁就开始了”的认同程度,对“身体健康品德优良比学习好更重要”“孩子心情不好时能给予及时的关心帮助”的观念,以及“与孩子的关系亲密”程度的感知,均无显著差异,均值显示与题项的吻合程度也较高,而除此以外的其他检验变量则存在显著差异。

36-45岁的家长对于“家长需要经过培训学习”“需要对家长进行专门教育”最为认同,对家长教育了解程度最高,但参加过家长教育及与孩子平等沟通的却最少;24-45岁的家长更为认同学习好不是最重要的观点;24-35岁的家长则最认同“体罚和私拆孩子的信件等属违法侵权”;而46-60岁的家长对孩子的满意度最高,最能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但对于家长教育的认知度相对较低(见表5、表6)

46-60岁的家长对于“家长需要经过培训学习”“学习好不是最重要的”“体罚和私拆孩子的信件等属违法侵权”的认同度以及对孩子的表现满意度与其他两组年龄段的家长均存在显著差异;46-60岁的家长对家长教育的了解程度、“需要对家长进行专门教育”的观点以及与孩子平等沟通方面同36-45岁年龄段的家长存在显著差异;24-35岁与36-45岁的家长对“家长需要经过培训学习”的认知及是否“参加过家长教育”存在显著性差异。该部分总体显示出年轻家长对家长需要经过培训学习且孩子的教育需要从0岁开始的认同度更高、教育理念上更加以孩子为主与尊重孩子、当前对孩子的教育结果更加满意(见表6)。

3.2.4   家長学历差异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学历的家长,对“家长教育的认知”维度所属的五个检验变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学习好不是最重要的”以及“与孩子的关系亲密”检验变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认知度更深,与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而且,学历与“家长需要经过培训学习”、“需要对家长进行专门教育”、“学习好不是最重要的”变量呈正相关关系(见表7),但在参加家长教育方面却显示出学历越低参与度越高的现象。通过事后多重比较进一步分析哪些配对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8)。

由表可知,初中及以下与“大学本科/大专”学历的家长以及“高中/中专”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而言,较高学历的家长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0岁就开始了”存在较高的认同度;中专及以下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对“家长需要经过培训学习”的认同度以及对家长教育的了解程度有显著差异,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比大专以下学历的家长更认同家长需要经过培训学习;初中及以下与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在“需要对家长进行专门教育”“学习好不是最重要的”的认同,以及是否参加过家长教育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孩子关系的亲密度,“高中/中专”与“大学本科/大专”学历的家长也存在显著差异,高学历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上述结果均显示出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家长,无论从对家长教育的认知、家长自身的教育理念、家长对孩子教育结果的感知,均优于学历水平较低的家长。

5   结论与启示

5.1    孩子处于0-12岁是图书馆开展家长教育的最佳时机

孩子的年龄不同对家长教育有显著影响。0-12岁孩子家长与孩子更亲密,更认同需要对家长进行专门教育,认为在孩子心情不好时要给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而到了13岁以后,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度以及对于孩子的关注度将会大幅度降低。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越亲密,对孩子的关注度越高,参加家长教育的兴趣越浓,开展家长教育越容易,效果也越好。图书馆重点展开对0-12岁年龄段孩子家长的家长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吻合了美英国家注重出生即阅读的理念[27]。此外,与0-5岁孩子家长相比,6-12岁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满意度较差,更认同家长需要培训学习,这暗示着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家长对教育逐渐出现“力不从心”感,对家长教育存在迫切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应敏锐捕捉到孩子处于各个阶段时家长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教育。

5.2    年长、低学历、男性家长是图书馆开展家长教育的潜在群体

家长年龄、学历、性别差异对家长教育的认知均有显著差异,验证了家长个体特征对家长在教育内容、服务方式、教育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46-60岁家长、中专及以下学历家长以及男性家长,对“家长需要培训学习”“对家长教育了解”“需要对家长进行专门教育”的认知显著偏低,这部分家长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家长教育的潜在目标群体,需要努力提高这部分家长对家长教育的认知度。

家长的年龄段及学历差异对家长自身的教育理念也有显著差异,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家长、46-60岁的家长,在“学习好不是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上的认同度显著偏低,46-60岁的家长对于“体罚和私拆孩子的信件等属违法侵权”的认同度也显著偏低,而他们的认识与当今主流的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这部分家长,公共图书馆应将家长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宣传当今的主流教育理念及其优势与价值,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思路,传递科学教育方法,帮助家长选择更加科学、符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理念。

5.3    年轻的家长是图书馆开展对孩子教养技能方面家长教育的重点群体

0-12岁孩子的家长和24-45岁年龄的年轻家长,总体来说,对于家长教育的认知度较深,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认同度较高,但是对孩子教育结果的满意度的感知并不高,急需学习教养孩子的技能,公共图书馆开展家长教育时,应注重对这些家长在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以实际的教育技能、方法代替教育理念的传递。

6   结语

家长个性特征对图书馆开展家长教育的影响显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长以及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家长,对家长教育的理解层次不一、诉求不同。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开展信息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应根据家长的个体特征调整家长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家长对图书馆的满意度与认同感,将专业的形象展示给家长,将社会教育的功能渗透入读者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公共图书馆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苏)苏霍姆林斯基.杜志英等,译.家長教育学[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

[2]  (英)赫·斯宾塞.胡毅,王承绪,译.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4]  张俊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和家风的论述[EB/OL].[2019-07-29].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829/c40531-30257277.html.

[5]  舒跃育,田晶.略论亲职教育的历史与现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10(3):37-43.

[6]  Paul A Alberto,Anne C Troutman.陆世豪,译.应用行为分析——行为改变技术实务[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6:24-42.

[7]  张志学.家庭系统理论的发展与现状[J].心理学探新,1990(1):31-34,20.

[8]  陈美璊.阿德勒学派对辅导与亲职教育的提醒[J].谘商与辅导,2010:17-20.

[9]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67-73.

[10]  赖小琴.PISA评价:为成人生活做准备的素养指示器[J].比较教育研究,2006(5):43-46.

[11]  田丽丽.英国政府新近推动的家长教育培训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12]  张贵良.父母教育的新观念[J].教育科学研究,1998(2):15-18.

[13]  李俊.家长教育培训研究:从家庭教育到家长教育(下)[J].成人教育,2008(11):10-13.

[14]  陈永坤(Chan Wing Kwan,Summer). 对话式家长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5]  雷雳,张钦,侯志瑾.学习不良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自我概念[J].心理科学,2001(2):242-222.

[16]  张海兰.上海市家长学习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17]  朱菁菁.小学生家长教育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18]  Sylva.Fingding from pre-school to end of key stages I[EB/OL].[2019-09-06].http://eppe.ioe.ac.uk/eppe/eppepdfs/RBTec1223sept0412.pdf.

[19]  Bus A G,Van Ijzendoorn.Joint book reading makes for success in learning to read:a meta-analysis on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literacy[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5 (65):1-21.

[20]  Nashville public library.Promoting Early Childhood Literacy[EB/OL].[2019-09-06].https://www.unitedwaynashville.org/programs/imagination-library-of-middle-tennessee.

[21]  郭金丽.公共图书馆开展“爸妈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8):124-128.

[22]  吴品璇,陈柏彤.基于BBTL计划的美国公共图书馆学前教育管窥[J].图书馆建设,2019(6):110-116,134.

[23]  张春燕.面向小学三年级家长的阅读推广策略初探[J].科技资讯,2018,16(26):212-215,217.

[24]  刘芳放.广州图书馆家长参与学龄前儿童服务个案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1):74-77.

[25]  洪明.什么是家长教育?——家长教育的内涵辨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7(9):72-75.

[26]  吴明隆.问卷统计实务分析——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328.

[27]  王萍.美英国家亲子阅读特色探析及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18(10):83-87,97.

作者简介:吴仲平(1962-),男,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精准服务少儿图书馆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下对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思考
浅谈文化馆“精准服务”在推进全民艺术普及中的作用
“精准服务”破解养老难题
精准发力人才培养服务县域跨境电商
浅谈少儿图书馆的兴趣点建设
少儿图书馆人性化服务
谈文化馆“精准服务”在推进全民艺术普及中的作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图书馆精准服务
浅谈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