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经典唱段《对花》的教学分析
2020-12-15吴佳臻段友芳
吴佳臻 段友芳
【摘 要】“戏曲进课堂”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九年级音乐教材中黄梅戏经典唱段《对花》为例,阐述通过教学黄梅戏《对花》,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充分体现戏曲教学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黄梅戏;《对花》;传统文化;音乐能力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6-0039-02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教育部2008年发出“在全国10省市中小学推广京剧进课堂”的相关通知以来,京剧及其他传統地方戏曲陆续走进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课堂。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8年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的要求。在美育课程建设上,全国各地都相继开设了戏曲、戏剧等特色课程。
此外,教育部办公厅对高等学校戏曲教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发布《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指出戏曲艺术课程建设是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体解答了戏曲艺术课程建设中的教材、教法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让戏曲走进中学乃至高校课堂,既是响应国家号召,也是戏曲传承的一条必由之路。
《对花》是黄梅戏《打猪草》中的一段经典唱段,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五单元“戏曲撷英”中的一首戏曲教学曲目。笔者认为,学习黄梅戏《对花》,不仅要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感受戏曲带来的魅力,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充分发挥戏曲的育人作用。
一、学习《对花》,了解黄梅戏
黄梅戏与京剧、豫剧、越剧、评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黄梅戏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调,后传入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代表性剧目有大戏《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小戏《打猪草》《夫妻观灯》等,这些剧目已经成为黄梅戏的经典,在舞台上久演不衰。黄梅戏清新质朴,乡土特色鲜明,传统剧目有大戏36本、小戏72折,其中,大戏表现了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情况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山伯访友》、《鸡血记》等;小戏表现了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打猪草》等,以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以及农民的田园生活为主。黄梅戏唱腔朴实流畅、抒情婉转,主要有平词和花腔两大类,平词一般用于正本戏,花腔一般用于小戏,黄梅戏用安庆方言演唱,表演性强,载歌载舞。黄梅戏代表性表演艺术家有严凤英和王少舫,他两人饰演过《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等剧目,为黄梅戏的发展及其地位的提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然是后辈们学习的榜样。黄梅戏作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对花》是《打猪草》中的一段花腔唱段,描写的是青年男女金小毛和陶金花因为打猪草碰断竹笋而产生了矛盾,后又和解,金小毛送陶金花回家,二人在回家路上边走边唱,曲调欢快活泼,唱词语言通俗易懂,衬词衬字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旋律轻松愉快,以对话形式进行演唱,边歌边舞,富有青春活力,歌颂美好纯洁的心灵。
在中学阶段开设黄梅戏课程,主要是培养中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学习了解黄梅戏知识、学唱经典唱段,这对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戏曲是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杂技等多种内容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审美价值极高,学生在欣赏唱、念、做、打的过程中,艺术鉴赏能力不断提高。
中学戏曲课以了解和赏析为主,授课教师要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经典曲目、代表性艺术家等基本知识入手进行讲解,引起学生兴趣。
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一般采用讲解法进行,教师可以用先入为主的方法导入新课,播放大家耳熟能详的黄梅戏唱段《对花》并提问:“这是什么戏曲?什么是黄梅戏?它是哪里的剧种?表演者有哪些?它有什么特征?”带着这些问题教师给学生讲黄梅戏知识,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很多。
二、学习《对花》,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戏曲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独树一帜。传统戏曲里的因果报应、忠孝节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思想,都熔铸在戏曲栩栩如生的形象中,对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据《中国戏曲志》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历史上曾经拥有394个剧种;截至2004年的统计,现存剧种为270多种。有120多个剧种随着历史的发展消逝了,这不仅仅是文化的消逝,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当前,面对信息时代的冲击,戏曲艺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中学生往往过度追求西方文化,对戏曲的热爱已经逐渐褪去。因此,戏曲进中学校园已是迫在眉睫。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其中不仅仅蕴含着知识,更是蕴含着丰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当代戏曲中,表现的虽然仍然有“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观念,但“忠孝节义”的内涵和过去有了根本性的不同。“忠诚”的对象不再是帝王、主人,而是国家、民族和正义的事业;“孝亲”是在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让老人晚年的生活无忧无虑;“节操”是否高尚,不再以礼教的规定为标准,而是看做人是否品行端正、为人善良;“义”的时代色彩就更为鲜明了,它完全消除了无原则的关羽式的“义气”,行义之人着力的不是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和能力,而是谋求大众的福祉、为弱势群体代言和与社会中不健康因素作坚决的斗争。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对戏曲文化的教学不仅仅能使中学生了解戏曲艺术本身,更能在唱、念、做、打中向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明辨是非善恶,培养传承和维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为了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与不断向前的新时代接轨,做到与现代文化的相互结合,我们要做到理性思考,让戏曲在保留原有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仅在音乐方面,在戏曲的描写对象、表达方式上也应当适当加以改进。在当下社会,如果戏曲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就会得到更多年轻群体的喜爱。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要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黄梅戏《对花》一课正是通过分析善良、淳朴的青年陶金花和金小毛的形象,教育中学生做真诚、友善的人。
三、学习《对花》,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黄梅戏《对花》是一首欢快、活泼的花腔乐曲,载歌载舞,充满青春活力,富有田园牧歌风味。花腔曲调来自于民歌(如茶歌、山歌、牛歌、渔歌等)和民间表演(如莲花落、旱船等),它既能表现有着专有曲调的生活小戏,例如《夫妻观灯》、《打猪草》等,又能表现有着插曲性质的曲调大戏和串戏,例如《天仙配》中的《五更织绢调》和串戏《大辞店》中的《打菜苔》等。花腔脱胎于民歌小调,并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成长和发展,多由简单的上下句组成,唱句的字数多不固定,中间夹杂着过门性质的虚词,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歌风味。
《对花》是五声徵调式,以“do、re、mi、so、la”(1 2 3 5 6)五个音为主,旋律抒情婉转,有很多装饰音和衬词衬字,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多为四二节拍,顿挫有力,富有弹性。音域较窄,只有九度,在中声区上演唱,一般用真声演唱,近似通俗唱法,口语化,亲切自然。语言上用安庆方言演唱,如“课”字,在普通话里读“ke”,安庆话念“ko”;如“白”字,在普通话里读“bai”,安庆话念“be”;如“黑”字,在普通话里读“hei”,安庆话念“he”等。《对花》是男女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生活气息浓郁。
在教唱《对花》时,教师首先要在屏幕上展示曲谱,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让学生熟悉旋律。接着教师要进行示范演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师范唱时,学生边听边打拍子,加入身体动作,进一步熟悉乐曲。在演唱中,还可以分组演唱,男生唱一句,女生唱一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还要强调用方言演唱,教师指出在哪几个地方演唱者演唱的语言和普通话不同。教师要着重教唱方言部分,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黄梅戏的地域特色。黄梅戏用方言演唱会更具有韵味。学生不仅仅只是学会唱,更要体会地方语言特点,了解地方文化,拓展知识面。
教师播放黄梅戏《对花》视频,让学生模仿其中简单的动作,教师给予指导。加入简单的戏曲动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体现教学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分组练习后,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创编表演,跟着音乐边唱边跳,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积极参与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九年级学生往往喜爱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尤其是戏曲了解甚少,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表现,激发学生对黄梅戏的学习兴趣。
在当下社会,戏曲要做到与现代文化相互结合,如果戏曲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就会获得更多中学生的喜爱,引起年轻群体的重视,从而振興戏曲艺术。戏曲面对的对象不仅包括中学生,更应该包括学生家长、在校大学生、戏曲爱好者等。
戏曲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推动戏曲艺术走进校园也是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健全戏曲艺术工作体系,合理地进行保护与传承,逐步构建学校课堂与社会戏曲艺术表演团体紧密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传承主阵地,结合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渠道,多位一体,逐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加大戏曲艺术在校园的推广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引导戏曲艺术在校园课堂中纵深发展。多种措施并举,推动优秀戏曲资源走进学校校园,继续扩大戏曲艺术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培养戏曲传承的主力军和先锋力量,提高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同时促进青少年自身全面发展。
通过黄梅戏以及我国其他地方戏曲的教学,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让学生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