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
2020-12-15马津瑾
马津瑾
摘 要: 漢语言文学专业是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专业学科,汉语言专业不仅是展现文字语言魅力的专业学科,而且是将汉语言推向世界的重要基础学科。为了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实用性,需要做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尽可能了解现代市场的人才需求,借此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进行改革,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满足市场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培养思路
在新时代教育教学背景下,人才培养策略有了极大的转变,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主要培养目标已经逐渐由传统的理论性人才转变为实用型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近年来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西方文化对汉语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这是导致语言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影响的一个重点,主要是由于现代的社会发展中,汉语言文学人才受到市场的排斥。这种现象体现在英语人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比汉语言文化人才更高,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人才市场中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文化传承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型应用人才的需求较高,现代世界文化的融合具有一定的紧迫性。现代教育人员需要认识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了解大学文化课程在教学工作中的问题,结合现代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创新性地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这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来说至关重要。
一、汉语言人才专业的培养问题
(一)教学目标及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体系不完善,这是现代高校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时日益凸显的主要问题。首先学科的定位模糊是导致高校内部汉语言教学专业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时存在问题的关键。部分教师没有明确培养理论型研究人才还是写作型应用人才,没有将这两者存在的差异纳入有效的目标管理,所有学生均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案。其次,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一些教师过于强调理论课程教学,教学时没有重视实践性课程教学,这种教学体系不仅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这种现象对于汉语言人才专业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还导致市场内的汉语言专业人才均以理论型人才为主,缺乏应用性。
(二)教学实践环节的欠缺。
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开展过程中侧重于学生的心智、思维及人格的培养,这种教学目标与传统课堂的知识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对教学实践环节进行完善。目前高校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时,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将语言课程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调动,导致创作能力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估手段。
在高校教学活动中是通过学期末的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状况,但忽略了平时的实践教学和学生的表现,导致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错误的认知,只是一味通过背书提高解题能力,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时,在现阶段改革过程中需要重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只有保证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正确,与人才市场的发展相符,才能为后续的人才改革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教学改革是汉语言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含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改革、教学方案改革及教学活动改革三个方面。
(一)汉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改革思路。
汉语言文学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需要与汉语言文学应用相融合,做好高校内课程的安排及管理。汉语言文学在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时需要与教学实践内容相符,尽可能优化现代化的课程体系。教职人员在进行教学体系的优化前需要尽可能与现代人才市场接轨,充分了解人才市场对于汉语言人才的应用需求,通过与市场接轨,有助于教职人员在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时明确课程的发展方向,充分结合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是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得到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在进行课程改革时,为了保证最终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符合市场的需求,教师需要意识到现代人才市场的变动,了解人才的需求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有机的教学体系改革,将传统的理论型教学转变为实用型教学,借此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
在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时,虽然很多教师都将现代化的教学方案应用于教学中,积极借助各种多媒体软件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但一些教师依旧受到传统教学文化的影响,选择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十分适合应用于理论性较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填鸭式教学在应用过程中,虽然教师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其中涉及的问题较为明显,例如部分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并不能将文学资料或者传统文化应用于市场环境中,会导致学生读死书。进行教学方案的改革,使教师意识到教学方案的改革需要与其他教学活动相连接,积极在当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中,探索了解不同教学机构的培养思路和改革过程,尽可能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现代化的综合素质培养方案。部分教务人员在具体实践中发现,在课程改革时通过将专业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能够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得到培养,使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不仅适应现代的市场需求,而且具备丰富的文学理论知识。
(三)教学活动改革思路。
现阶段的汉语专业课程教学活动过于理论,并且过于强调泛理论化,例如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但这两种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导致学生的学习理念具有局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完全认知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应用方向,一些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没有完全掌握古诗词或者文言文。导致这种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课程设计有一定的关联。一些高校在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时,脱离了专业的市场应用需求,尤其是在目前社会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市场上对于人才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将课程质量作为有效的管理方案,尽可能实现专业课程的设置,才能稳步开展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活动创新,使教学活动能够满足教学需求,最终达到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汉语言文学将古代汉语文学及近现代汉语言文学结合,教学内容较多,涉及的理论性知识较为广泛,为了保证最终的教学质量,需要尽可能突出教学目标及教学前提,了解汉语言文学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合理管理有助于使汉语言文学的总体培养质量得到提高。在课程教学重点改革的前提下,尽可能了解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整体教学改革应当完善教学专业结构,深入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通过这种方式为市场输送更多的优质应用型人才。
三、高素质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
(一)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
要想保证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在教学前制订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相关教务人员需要做好教学目标的设置,根据现代人才市场的需求,由理论型单向教学转变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双向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对后续的教学实践工作进行指导。除此之外,在大专业的划分下,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及特点做好專业的细化分流,例如汉语言文学中可以细分为广告学、新闻应用学及对外汉语和文化传播,等等,通过对专业的进一步细化,能够使教学活动更顺利地进行,学生能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应当设置有效的课程,例如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或者将理论与实践课程同步开展,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除此之外,校方还应当与现代市场中的企业联合,为学生提供具有极强实用性的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选择,使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二)转变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手段。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转变角色,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针对某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时,单个学生是无法完成的,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方案,使人文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可以将现代化的媒介作为教学手段,例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双微平台”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三)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进行提升。
要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师需要培养综合能力,高校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在学校内部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的榜样效应,使学生将教师作为榜样进行学习。教师首先需要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优化,尽可能在业余时间通过阅读或参与各种培训活动提升专业能力,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还能够使教师了解现代环境中的各种新型教学方案。其次,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实践能力,多到社会调查中心走访,关注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及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就业方向,根据人才需求及就业方向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最后,学校应当积极开展教学研讨会,让各专业的教师参与其中,教师彼此交流教学心得,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再教育平台,可以在学校内部邀请优秀的教育专家开展讲座等活动,这样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师资力量的优化,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
四、结语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现代高校内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对于现代化语言应用人才的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开展有效的高校汉语言文学改革,是保证人才输送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素养。高校内部应当建立完善的校企联合体系,使学生与企业形成挂钩式教学,并且将教学评价实践能力纳入考核项目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汉语言知识转变为生活体验和实践能力,促进现代汉语言人才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月华,刘春生,宋作忠,周广林,张丹.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研究[J].科技风,2020(18):246+248.
[2]赵印.面向现代服务业的经贸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以黑龙江东方学院经济贸易学部为例[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20,17(02):21-25.
[3]徐淑芝,余平,王雪丽.基于地方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吉林工商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0,36(03):120-122.
[4]李玉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1):113-115.
[5]董卫花.地方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文山学院学报,2020,33(03):89-92.
[6]徐瑗,刘燕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职声乐教学改革的探究[J].中外企业家,2020(18):216-217.
[7]张欣.高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8):209-210.
[8]张红,郑世英,刘丽霞,梁淑霞,潘恩敬,李东臣.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1):140-142.
[9]范志强,宗梅,丁元春,凌张军,陈陈.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1):148-149+160.
[10]师清清.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1):180-181+184.
[11]胡小梅.地方财经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卓越税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6):104-106.
[12]陈静.转型发展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与行业对接研究[J/OL].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